• 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_1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变异规律及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王勇,薛颖,陈淑霞,金奇,侯云德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工具,结合自身的实验结果,对现有的H3N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全球分离株的HA1氨基酸序列和蛋白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上的分离株大致分为以年代划分为特征的两大谱系,即1968~1984/1985年的谱系,时间跨度为18年;1984/1985~1997/2000年的谱系,时间跨度为13~17年。它们分别起源于两类毒株,并在各自的谱系内发展演化,基本上不存在大规模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在1984/1985年,两大谱系发生交替转换和过渡,说明流感病毒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这可能对流感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绝大多数毒株的二硫键组成位点和糖基化位点是极其保守的。受体结合位点(RBS)的一部分构成成份保守;其他构成成份发生变异甚至高变,并与某些抗原决定簇位点重合,可能参与了抗原抗体相互作用。5个抗原决定簇位点的变异各有其特点。A和B位点的变异表现最活跃,抗原性最强,但B位点稍弱于A位点。C和D位点的抗原性一般,且D位点的变异性低于C位点。E位点抗原性一般。在各位置的变异中,大多常是相同相近性质或相同种类的氨基酸相互替换。HA1蛋白全序列的熵(entropy)峰值作图的分析表明,HA1蛋白上121~126位等区域或位点可能独立,或参与构成了某些已知或未知?

    2002年04期 28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347 ]
  • 我国HIV-1 B'/C重组流行株Tat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

    陆彬,邢辉,赵全壁,耿运琪,邵一鸣

    根据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B'和C亚型HIV-1在我国发生了重组,并以优势株形式在我国广泛流行。为了探讨这种HIV-1B'/C重组毒株tat基因的变异与其表型之间的关系,利用pET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三种不同基因变异类型的Tat蛋白,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6%,Westernblot显示较好的反应原性,并通过金属鏊合层析纯化了目的蛋白。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体外表达的Tat蛋白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反式激活HIVLTR引导的报告基因的表达;三种Tat蛋白在激活活性上的差异与流行现场检测的病毒载量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说明tat基因的变异可以引起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病毒的流行特征。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我国HIV重组毒株的基因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

    2002年04期 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00 ]
  • 人类疱疹病毒7开放读码框U41功能的初步探讨

    张立伐,唐永煌,邹平,山西弘一

    应用免疫荧光检测U4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RT-PCR检测U41RNA的表达时相,DNA结合试验检测U4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对人类疱疹病毒7(humanherpesvirus7,HHV-7)U41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无论在HHV-7感染细胞或HHV-7U41转染细胞,U41蛋白都是仅在其胞核中呈弥漫性分布。在分别加入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和磷甲酸(phosphonoformicacid)作为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抑制剂的感染细胞中,U41的表达时相检测结果显示,U41蛋白在HHV-7感染细胞中是一早期表达蛋白。通过DNA结合试验发现,U4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提示U41的主要功能是保持DNA模板的合适构型,以便DNA的延伸和病毒DNA的合成。

    2002年04期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2 ]
  • 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分析

    郭秀婵,杜海军,何安光,张永利,李红霞,曾毅

    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Epstein 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C端区缺失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收集我国东北地区鼻咽癌石蜡组织22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26例,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LMP1基因的C末端,对其中有缺失的4例鼻咽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6%。其中8例存在缺失,缺失率42%。取4例缺失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并与B95-8原型LMP1做比较,结果显示:4例鼻咽癌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26例非鼻咽癌患者LMP1阳性扩增率为92 31%,无一例缺失。此结果表明:与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型和原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2002年04期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8 ]
  •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

    田淑芳,宗芳,陈红,王文,张陵林,王秀平,杨芙蓉,阮力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GdSS1-18细胞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SS1)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经HPLC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SDS-PAGE出现P24及P27条带,未出现Gp30的条带,凝胶扫描分析其各条带分别各占22 3%、77 7%、0%;West ernblot试验证实,P27和Gp30能与S及S1抗体结合,而P24条带仅能与S抗体结合,表明S、PreS1是特异性条带;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与所用目的基因编码的序列相同;乙肝SS1融合抗原在4℃储存较稳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含S基因的参比疫苗相比,含SS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既产生S抗体,又产生S1抗体,S抗体的ED50滴度与参比疫苗相似,S1抗体产生早于S抗体。

    2002年04期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92 ]
  • 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区缺失突变发生机制的探讨

    蒋栋,许军,李若冰,丛旭,费然,陈红松,魏来,王宇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产生机制。从26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体内扩增出前S区片段,共在30例患者和携带者中检测出多种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主要集中于前S1区的3′端和前S2区的5′端。其中有9例患者和携带者体内存在完全一样的nt3019~nt3201183bp的缺失突变,该缺失突变符合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在此位置上各基因型的序列高度保守。同时有另外两种缺失突变,即nt3019~nt3147129bp缺失、nt3019~nt310991bp缺失也符合该剪接机制。有23种缺失突变部分于重复序列之间,符合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机制所导致的缺失。根据前基因组RNA预测出二级结构,仅部分缺失突变在RNA二级结构中对应于局部的结构。此结果表明:HBV在外界因素mRNA的剪接机制和内在因素聚合酶蛋白的功能特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各种突变,不同的机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缺失突变。除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外,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是主要机制之一。

    2002年04期 317-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28 ]
  • Semliki森林病毒衍生的DNA疫苗与常规DNA疫苗的比较

    邓瑶,孟昕,许洪林,王世峰,陆柔剑,王文玲,谷淑燕,阮力

    比较Semliki森林病毒(SFV)衍生的复制型DNA疫苗载体(复制型载体)和常规非复制型DNA疫苗载体(非复制型载体)的导入效率、表达效率、诱导凋亡率和免疫效果,从而评价其作为DNA疫苗载体的应用前景。使用等量SFV载体和常规DNA载体同等效率转染细胞后,复制型载体表达强度比非复制型载体高约3倍,其诱导凋亡的能力是非复制型载体的11倍;以不同剂量的SFV载体和常规DNA载体分别转染BHK21细胞,复制型载体各剂量组载体的表达量均高于非复制型载体。复制型载体在1μg组出现峰值,而非复制型载体则出现在4μg组。体内免疫的结果表明,SFV载体pSCA-SS1免疫的各组小鼠中,低剂量1μg组小鼠的总抗体滴度高于10μg和100μg剂量组;1μgpSCA-SS1免疫的小鼠产生的总抗体滴度与CTL水平,分别与pcDNA3-SS1免疫的小鼠中10μg和100μg组相当。但10μg、100μg组pSCA-SS1免疫小鼠的总抗体及CTL水平,都低于pcDNA3-SS1免疫的小鼠的10μg、100μg组。结果提示:SFV衍生的复制型DNA疫苗载体,在低剂量组时即可诱生与常规DNA疫苗载体高剂量组相近的免疫效果。

    2002年04期 325-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489 ]
  •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谢华萍,方肇寅,王光,孙利炜,吕红霞,Zhong WM,Tai JH,林思恩,童志礼,章青,Glass RI,Jiang X

    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儿。对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588份标本,经多价酶免疫试验(EIA)和两组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CV,202份为阳性,其中住院患儿标本178份,HuCV检出率为16 9%。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7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5株属GⅡ 4群,1株属GⅡ 3群,另1株属GⅠ 2群,表明GⅡ 4群HuCV是我国流行的优势株。根据HuCV住院患儿的监测资料初步估计,HuCV腹泻住院率约为0 5‰~2 4‰。讨论了长春地区HuCV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以上结果为我国HuCV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2年04期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370 ]
  • 羊瘙痒病小鼠适应株139A可突破种属屏障颅内感染金黄地鼠

    张宝云,侯星生,高晨,高建梅,周晓勃,洪涛,董小平

    羊瘙痒病感染因子可以根据疾病发生的潜伏期、临床病程、神经病理学特征以及PrPSc分子特征等分为不同的毒株,目前已经证实有20余种。在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屏障作用。将小鼠适应株139A颅内接种至金黄地鼠,以观测感染因子对种属屏障的突破及感染特征。在接种385~405天后,感染动物出现明显症状,与以往报道的金黄地鼠适应株263K不同,139A毒株发病动物出现严重的瘙痒,而无明显的共济失调。感染动物自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的时间明显长于263K毒株感染金黄地鼠。进一步脑组织电镜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存在有羊瘙痒病相关纤维和PrP-res。这证明小鼠适应株139A可突破种属屏障感染金黄地鼠。经系统比较,139A和263K毒株在潜伏期、主要临床症状和临床病程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而PrP-res的泳动位置和糖基化比率差异不大,仅139A毒株的单糖基化分子位置似乎略高于263K。动态观测处于潜伏期的接种动物脑组织羊瘙痒病相关纤维和PrP-res,发现PrPSc的出现明显早于临床症状。

    2002年04期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32 ]
  •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及其亲本驴强毒株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启动子活性比较

    周家喜,孔宪刚,张宝山,刘胜旺,刘丽玲,孙成群,刘相东,刘永刚,杨威

    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强毒(donkey adapted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D AEIA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donkeyleukocyteattenuatedEIAV,DLAEIAV)及EIAVWyoming株的全长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CAT Basicvector中,获得重组质粒p D A LTR CAT、p DLA LTR CAT及p Wyo LTR CAT。将这3个重组质粒分别体外转染EIAV阴性健康驴的白细胞,比较这三者LTR启动报告基因CAT表达的基础活性和在tat pcDNA3共转染条件下激活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驴白细胞中,DLAEIAVLTR启动CAT表达的活性略高于D AEIAVLTR;而与EIAVWyoming株LTR比较,DLAEIAV与D AEIAV二者LTR启动CAT表达的活性都较低。在有共转染重组表达质粒tat pcDNA3条件下,D AEIAV、DLAEIAV及EIAVWyoming株LTR起始CAT表达的活性都得到提高,分别提高了4 8倍、6 0倍和3 2倍。上述结果提示,LTR可能是体现DLAEIAV驴白细胞适应性的因素,不一定是影响其毒力减弱的根本原因。

    2002年04期 34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7 ]
  • 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程安春,汪铭书,周毅,陈孝跃,郭宇飞,刘兆宇,方鹏飞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newtypeviralenteritis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由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组成。肝和心的损害主要发生于感染早期,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类似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病毒在细胞核复制和装配,通过芽生或核膜的破裂而进入胞质,病毒于胞浆中主要是以"封入体"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游离病毒。病毒释出细胞外可通过细胞膜芽生或破裂方式,也可通过与核外膜紧密联系的特殊膜性管道将病毒由胞核运至胞外。还讨论了小鹅瘟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超微结构上的区别。

    2002年04期 348-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0 ]
  • 云南番茄曲叶病是由烟草曲茎病毒引起的

    李正和,李桂新,谢艳,张仲凯,周雪平

    从云南省德宏田间表现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Y41,采集的带病植株在实验室可经烟粉虱(Bemisiatabaci)传播到健康的番茄。用针对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印度木薯花叶病毒(ICMV)及秋葵曲叶病毒(OLCV)的15种单抗对病样进行T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番茄曲叶病是由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 gomovirus)病毒引起的,但其抗原表位型与我国广西报道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V)不同。对Y41进行DNA-A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Y41DNA-A全长2743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编码AV1和AV2两个ORF,互补链编码AC1、AC2、AC3和AC44个ORF。对Y41及其它双生病毒CP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Y41属于"旧世界"的粉虱传双生病毒,与我国报道的烟草曲茎病毒(TCSV)及印度报道的番茄曲叶Karnataka病毒(ToLCKV)同源性最高,达到98 8%。进一步比较基因组发现,Y41与TCSVAV1、AV2、AC1、AC2、AC3、AC4各ORF同源性分别为98 8%、96 6%、86 4%、93 3%、89 6%和89 7%,基因间隔区(IR)、DNA-A同源性分别为92 1%和93 4%,且在基因间隔区内含有相似的重复子序列及排列方式。这些结果表明:Y41是TCSV在自然条件下侵染番茄的一个分离物。

    2002年04期 35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79 ]
  • 由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引发的浙江甘蔗花叶病害

    陈炯,陈剑平

    从浙江省5个地区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用马铃薯Y病毒科简并引物做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序列分析表明,5个甘蔗样品均含有高粱花叶病毒(SrMV),其中3个样品中还存在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复合侵染。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浙江甘蔗样品中的SrMV序列彼此很相似,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与已报道的4个美国分离物在CP区域同源性很高,但是3′非编码区的同源性却仅为70%左右。SCMV欧洲和中国玉米分离物及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甘蔗分离物分别形成两个远缘群体,浙江甘蔗分离物群体位于两者之间;群体间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80%。甘蔗和玉米上的SCMV差异明显,多为无义突变。

    2002年04期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72 ]
  • 流行性感冒病毒鸡胚高产株的遗传特性分析

    董婕,张立国,陈爱君,吴昆昱,孙梅生,张智清

    2002年04期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1 ]
  • Potyvirus属成员基因组全序列的简并引物PCR和RACE扩增方法

    陈炯,陈剑平

    2002年04期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302 ]
  • 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基因组dsRNA片段V的全序列测定

    林伟,徐安龙,杨文利,孙京臣,卢火斤英,张景强

    2002年04期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5 ]
  • 从肝炎病毒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陈忠斌,王升启

    2002年04期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7 ]
  • 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NS蛋白研究进展

    齐立,张立国,张智清

    2002年04期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