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2017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正>病毒学报根据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贵刊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有效期:2017年10月-2020年12月。特此证明。

    2020年02期 v.36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病毒学报》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病毒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基础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子邮箱、内容简介等。

    2020年02期 v.36 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证书

    <正>病毒学报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贵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特颁发此证书。

    2020年02期 v.36 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证书

    <正>《病毒学报》编辑部:在第五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中,贵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特发此证。

    2020年02期 v.36 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

    <正>病毒学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贵刊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特颁发此证书。证书编号:CSCD2019-0249有效期:2019年-2020年发证日期:2019年5月查询网址:www.sciencechina.cn

    2020年02期 v.36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刊源证书

    <正>《病毒学报》编辑部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贵刊入选2019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特颁发此证书证书编号:LY 2019-BDXB证书有效期:2020年9月

    2020年02期 v.36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正>~~

    2020年02期 v.36 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2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表

    <正>~~

    2020年02期 v.36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

    <正>(2018年12月25日修订)《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8721,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刊载人与动物

    2020年02期 v.36 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病毒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正>~~

    2020年02期 v.36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018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正>病毒学报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贵刊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特此证明。

    2020年02期 v.36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专题论著

  • 广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张欢;郑焕英;邹丽容;刘哲;梁丽君;彭晓放;张薇;柯昌文;武婕;

    2020年1月,广东省陆续从湖北省武汉市输入多例疑似新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病例,经检测为SARS-CoV-2核酸阳性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进一步了解SARS-CoV-2毒力,满足药物研发和疫情防控等需求,并建立SARS-CoV-2分离方法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使用Vero-E6细胞,选择一例经Real-time RT-PCR鉴定为SARS-CoV-2阳性的肺泡灌洗液进行接种,逐日观察,肺泡灌洗液接种的细胞管4d出现疑似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再进行第二代接种2d出现病变,提取核酸进行鉴定,为SARS-CoV-2阳性。经二代测序成功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毒株为SARS-CoV-2。

    2020年02期 v.36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 ]
  • 甘草酸二胺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周外民;赵富明;李榜龙;田中秋;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迅速传播到中国多地及其他国家。目前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曾有报道,甘草酸具有抗炎、保肝、抗病毒、抗氧化、抗肺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为探讨甘草酸二胺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普通型NC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150mg/次,3次/d),均连续治疗2周。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三项炎性指标以及CD3~+、CD4~+、CD8~+、CD4~+/CD8~+四项免疫功能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9.23%、28.85%、61.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9%、17.31%、4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IL-4、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28.85%)(P<0.05)。本研究提示,甘草酸二胺治疗普通型NCP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2020年02期 v.36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2 ]
  • 关于重庆地区在治疗后的“新冠”病人粪便中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报告

    邹静波;周杨;乔洁;李霞;周静;孙婷彦;欧阳以恒;周宗俞;魏晓宇;田文广;韩梅;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已经迅速席卷全国并传播到全球20多个国家。目前确诊依据为患者呼吸道标本中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而患者症状消失,且间隔24 h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检测阴性为出院标准。作者对近期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27例新冠病人的呼吸道及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连续多次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6例患者粪便标本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其中有2例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未检出,提示标本类型影响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综上所述,新冠病人不同类型的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一致性有差别,还需要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揭示该疾病在不同进程阶段核酸检测结果的规律。

    2020年02期 v.36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1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7 ]
  • 对24例宠物临诊病例检测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

    崔尚金;赵花芬;纪志辉;石文达;熊国英;梁琳;陈海博;王祉国;刘坡;韩武;张伟;王宏伟;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在人体中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而感染宠物犬猫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α冠状病毒属。SARS-CoV-2是否感染犬、猫等宠物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有明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宠物犬和猫进行病原学检测,来阐明SARS-CoV-2是否感染宠物的科学问题,探究腹泻和呼吸症状宠物感染的普遍病因。本研究采用SARS-CoV-2的荧光定量PCR试剂和已经建立的诊断方法,对SARSCoV-2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有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特别是有发烧、严重咳嗽症状)临床宠物猫病例(20例)和宠物犬病例(4例)采集咽拭子,并进行SARS-CoV-2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犬腺病毒Ⅱ型(Canine adenoviru-2,CAV-2)、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svirus-1,FHV-1)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支原体(Mycoplasma,MY)及衣原体(Chlamydophila,CPS)等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本SARS-CoV-2均为阴性,但分别存在其它病原感染。

    2020年02期 v.36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流感病毒研究论著

  • 神经氨酸酶E119D、R152K突变对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唐静;张曙霞;张靖;邹淑梅;辛丽;朱闻斐;李希妍;黄维娟;王大燕;

    2016年底出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7N9病毒是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体,HPAI H7N9病毒中耐药株比例较高且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适应性强。为进一步研究HPAI H7N9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耐药位点,本研究以HPAI H7N9病毒A/Guangdong/17SF006/2017株为骨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分别制备NA E119D、NA R152K突变HPAI H7N9重配病毒,并分别命名为rg006-NA119D和rg006-NA152K。NA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奥司他韦对rg006-NA119D(平均IC_(50)(nM)±SD,7.87±0.20;升高5.50倍)和rg006-NA152K(平均IC_(50)(nM)±SD,1.57±0.01;升高1.10倍)正常抑制。扎那米韦对rg006-NA152K(平均IC_(50)(nM)±SD,10.54±0.15;升高6.13倍)正常抑制,但对rg006-NA119D抑制程度高度降低(平均IC_(50)(nM)±SD,1068±3.00;升高620.93倍)。rg006-NA119D和rg006-NA152K病毒在MDCK细胞中均复制良好,其前期(18h、24h)复制水平与其对应的敏感株相当。在扎那米韦存在的条件下,HPAI H7N9敏感株基本不能复制,rg006-NA119D和rg006-NA152K病毒复制水平有所下降,但rg006-NA119D在后期(48h、72 h)复制水平较高,表明rg006-NA119D对扎那米韦耐药。本研究结果对于HPAI H7N9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用药、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年02期 v.36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对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

    雷娜;鲁健;孙强;周剑芳;郭俊峰;李梓;秦堃;孙灵利;王大燕;舒跃龙;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2252-C在中国人群的比例高,与流感病毒H1N1/09感染后疾病的严重性相关。本文主要探索流感病毒三价灭活疫苗(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TIV)免疫IFITM3敲除小鼠后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采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技术构建IFITM3敲除小鼠模型,TIV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的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以及固有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巨噬细胞(Macrophage,Mф)、中性粒细胞等的数量变化情况。TIV免疫后7d,IFIMT3敲除小鼠脾脏CD8+T细胞、NK细胞的数量和活化水平升高,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的B细胞数量下降,CD4+T细胞、DC、M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提示,IFITM3敲除影响了TIV免疫后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化水平,为IFITM3与免疫反应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2期 v.36 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研究专题论著

  • 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

    肖金波;于秋丽;张勇;宋洋;张曼;路环环;韩振志;刘莹莹;冀天娇;严冬梅;祝双利;许文波;李琦;

    肠道病毒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这为病原谱的检测带来了困难,而包括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在内的新技术为明确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提供了帮助。为了明确河北省2017~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本研究采集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HFMD病例的50份标本(2017年29份,2018年21份)进行病毒分离,从23份标本中分离到病毒,采用一代测序方法获得其全长VP1区序列,而其余27份标本未能直接分离到病毒,其中17份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部分或者全长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河北省重症HFMD的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重症HFMD标本中,10份检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1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10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2018年重症HFMD标本中,1份检出CV-A16,7份CV-A6通过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3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通过高通量测序,可检出病原体的重症标本由原来的23份上升到40份,可检出CV-A6的标本由5份上升到17份,CV-A10由2份上升到5份;重症病例病原谱中CV-A6所占的比例由21.7%(5/23)上升到42.5%(17/40),CV-A10由8.7%(2/23)上升到12.5%(5/40),而EV-A71由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含有EV-A71的标本病毒分离全部是阳性,高通量测序并没有多检出,在病原谱中的比例由43.5%(10/23)下降到25.0%(10/40)。RAxML构建的CV-A6和CV-A10的VP1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V-A6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D3a,CV-A10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C。河北重症HFMD标本检测到的两株CV-A6与其余中国CV-A6序列的3D区的核苷酸相似度为76.4%~98.9%,氨基酸相似度为92.7%~99.7%,两株CV-A10与其余中国CVA10序列的3D区的核苷酸相似度为93.2%~97.1%,氨基酸相似度为97.4%~99.7%。本研究揭示,引起河北重症HFMD的CV-A6和CV-A10均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与中国流行株相比,并未发生新的重组事件。CVA6和CV-A10在引起河北重症HFMD的病原谱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CV-A6超过EV-A71,已成为引起HFMD重症病例的优势型别,提示应该加强对CV-A6和CV-A10的监测,积极研制这两种病毒的疫苗,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重症HFMD病例数,并减轻重症HFMD疾病负担。

    2020年02期 v.36 19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7 ]
  • 2015~2018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在黑龙江省的持续流行

    张曼;陈淑红;张勇;宋洋;许军;孙巍;杨明;韩振志;肖金波;路环环;许文波;刘志军;杨倩;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类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自2009年以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已经成为引起HFMD流行持续循环的重要病原之一,是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中的优势病原,而黑龙江省CV-A6相关研究报道尚欠缺。本研究为了解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组成,并分析该地区CV-A6的基因特征,收集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EV核酸检测。对分离出的EV毒株进行CV-A6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所有CV-A6阳性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CV-A6分型代表株构建系统进化树,以了解CV-A6的基因特征。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15~2018年黑龙江省HFMD疫情平稳且2017年有所下降,无死亡病例。黑龙江省每年7月~8月为HFMD流行高峰,患病人群平均年龄为(4.39±3.74)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44∶1。全省13个地市均收集到标本,哈尔滨市标本数最多,占36.77%。2015~2018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到69株CV-A6,与CV-A6原型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1.8%~83.9%,氨基酸相似性为94.0%~96.3%,均属D3基因亚型的D3a进化分支。尽管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CV-A16为主要病原,但D3基因亚型的CV-A6也已成为引起黑龙江省HFMD流行的稳定型别之一,且有加强的趋势,因此应加强CV-A6疫情的监控和分析,为该地区HFMD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数据。

    2020年02期 v.36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 ]
  • 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CV-A6基因特征分析

    梁月玲;张勇;詹军;马江涛;肖金波;韩振志;宋洋;陈慧;袁芳;马学旻;严冬梅;许文波;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HFMD病例不断增多,CV-A6已逐渐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特征及其病原谱构成,并分析CV-A6的基因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病原体;采集HFMD临床标本,并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出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分子定型法鉴定其血清型,选取鉴定结果为CV-A6的序列与GenBank上下载的其他地区的CV-A6代表株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017年宁夏HFMD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56.18%)和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37.39%),2018年的主要病原为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70.72%)和CV-A16(27.70%)。2017和2018年,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中CV-A6所占比例分别为64.86%(24/37)和70.59%(12/17)。35株CV-A6宁夏株获得全长VP1序列,与CV-A6原型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1.8%~8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4.0%~96.3%,所有宁夏CV-A6分离株均属于D3基因亚型的D3a进化分支。2017~2018年宁夏HFMD病原谱中,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已成为主要病原体,其中CV-A6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应加强对CV-A6的监测,医院、疾控以及托幼机构等相关人员应提高对CV-A6引起的HFMD的识别与处置能力,这对HFM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v.36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 ]

抗病毒研究专题论著

  • Tau蛋白外显子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刘恋;陈嘉;胡超;夏影;杨微;王琳;石琦;董小平;陈志宝;陈操;

    目前由于缺失特异性的商品化抗体,不同tau异构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在朊病毒病中的变化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tau蛋白外显子2和10的单克隆抗体,同时对制备抗体的灵敏度、特异性、免疫反应亲和力、种属反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随后对制备的抗体应用范围进行了摸索。结果显示,制备的四株单抗特异性高、灵敏度好,尤其可以识别小鼠脑组织中的tau蛋白。制备的四株单抗可用于间接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多种感染神经细胞和感染小鼠模型脑组织的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综上,本研究制备了四株tau外显子特异性单抗,上述单抗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将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中tau蛋白检测的有力工具。

    2020年02期 v.36 214-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黄芩苷对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赵秀英;阙利双;符彬莎;

    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危害较大,但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黄芩苷是中药材黄芩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抗凋亡、抗氧化、抗炎等功能,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黄芩苷用于小鼠巨细胞病毒(Mous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新生KM小鼠的干预,并探究黄芩苷对MCMV感染后中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黄芩苷对MCMV神经系统感染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新生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MV组、黄芩苷组、黄芩苷+U0126组,后三组腹腔注射MCMV病毒悬液以获得MCMV神经系统感染模型,MCMV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黄芩苷组给予黄芩苷灌胃,黄芩苷+U0126组则给予黄芩苷灌胃及U0126腹腔注射。比较四组学习记忆功能指标及海马组织中MCMV载量、细胞凋亡率、凋亡基因表达量、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CMV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MCMV-DNA载量、细胞凋亡率及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bcl-2、p-MEK1、p-ERK1/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MCMV组小鼠比较,黄芩苷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组织中MCMV-DNA载量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bcl-2、p-MEK1、pERK1/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黄芩苷组比较,黄芩苷+U0126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MCMV-DNA载量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bcl-2、p-MEK1、p-ERK1/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综上,黄芩苷能够改善MCMV神经系统感染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通过激活MEK1/ERK1/2途径抑制海马中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2020年02期 v.36 22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 ]

病毒检测方法研究专题论著

  • Flexal和Whitewater Arroyo两种高致病沙粒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赖丽金;李阿茜;张全福;孙丽娜;杜珊珊;李川;芜为;王芹;梁米芳;李德新;韦艳;李建东;

    Flexal病毒(Flexal virus,FLEV)和Whitewater Arroyo病毒(Whitewater Arroyo virus,WWAV)属沙粒病毒,经鼠传播,可引起人类严重传染病,主要分布于美洲,有因野外工程而感染或国际物流和人员往来而输入的风险。本研究通过检索、分析FLEV和WWAV基因组序列,参照同科属病毒遗传进化特征,确定病毒基因组保守区,筛选分子检测靶基因,设计PCR扩增引物和检测探针,建立两种沙粒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LEV和WWAV检测方法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扩增效率大于95%,检出限分别为100copies/μL和20copies/μL,变异系数在2%以内。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FLEV和WWAV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强,灵敏性与重复性均处于常规病毒性传染病分子诊断可接受范围,可应用于疑似病例的快速检测和相关病原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2020年02期 v.36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人类病毒研究论著

  •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冠状病毒OC43基因特征分析

    孙凯旋;崔爱利;何佩;许文波;张荣波;

    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是导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CoV-OC43的基因特征,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方法对2019年河南省374份SARI病例样本进行HCoV-OC43核酸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棘突蛋白(Spike,S)、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三个靶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数据库筛选的国内外42条代表序列和本研究所获得的S、RdRp和N三个靶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对本研究所获得的HCoV-OC43样本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对HCoV-OC43重要抗原S蛋白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74份SARI病例样本中共检测出15份HCoV-OC43核酸阳性样本(15/374,4.01%),并在4份临床样本中获得S、RdRp和N基因全长序列。通过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G基因型,1株属于H基因型。S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提示,2019年G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3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1/SC0810/2019)有特异性的3个氨基酸位点变异:L272P、P516S和S902A。2019年H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1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3/SC0841/2019)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为N484D。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河南省流行的HCoV-OC43进行基因型别鉴定与基因特征分析,为我国HCoV-OC43的分子变异变迁研究提供了基线数据。

    2020年02期 v.36 23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 ]
  • 人埃博拉病毒密码子偏爱性与聚类分析

    魏雪玲;田明明;刘奇;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宿主广泛,其遗传进化关系复杂,影响埃博拉病毒密码子偏爱性的因素众多。为了明确人埃博拉病毒密码子使用的偏爱性,揭示影响其偏爱性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宿主来源的埃博拉病毒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计算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和其他指标,对人埃博拉病毒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埃博拉病毒各蛋白的ENC均值分布于55.66~55.77,RSCU>1的密码子中77%以上都是以A/U结尾。中性绘图分析和PR2绘图分析等相关分析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突变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猪和人来源的埃博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提示猪来源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的风险最大。新发现的bombali型埃博拉病毒与人的亲缘关系距离较远,在大多数蛋白中均单独聚类。本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人埃博拉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而研究埃博拉疫苗和制备抗体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02期 v.36 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 ]
  • 人乳头瘤病毒16 E6蛋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的实验研究

    黄毓娟;沈舒文;惠建平;宋健;郑星;

    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6编码的HPV16E6蛋白是主要的致癌蛋白,已经在宫颈癌细胞中被证实能够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同时也可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但HPV16 E6蛋白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为研究HPV16 E6蛋白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培养食管癌Eca109细胞并分组,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物及质粒的DMEM处理,空白pcDNA3.1组转染空白的pcDNA3.1质粒,HPV16 E6组转染HPV16 E6基因的pcDNA3.1质粒,HPV16 E6+XAV组转染HPV16 E6基因的pcDNA3.1质粒、同时加入β-catenin抑制剂XAV939;并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活力及细胞中增殖基因、迁移基因、Wnt/β-catenin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24h后,HPV16 E6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活力以及细胞中c-myc、cyclinD1、bcl-2、HMGA-2、N-cadherin、Wnt2、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pcDNA3.1组;HPV16 E6+XAV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活力以及细胞中c-myc、cyclinD1、bcl-2、HMGA-2、N-cadherin、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PV16 E6组,Wnt2的蛋白表达量与HPV16 E6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揭示,HPV16 E6蛋白能够促进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该作用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2020年02期 v.36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 ]
  • IL27RA对EBV感染的鼻咽癌细胞TRAF1/2表达的调控及其生物学效应

    高艳丽;苏影;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1/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1/2,TRAF1/2)发挥促癌作用,为探究白介素27受体亚基α(Interleukin 27 receptorα,IL27RA)表达与NPC细胞EBV感染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效应,本研究采用肿瘤基因组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在NPC组织中筛选EBV感染相关信号分子TRAF1/2的潜在相互作用分子,培养携带EBV的NPC细胞株HK-1和C666-1及未携带EBV的NPC细胞株CNE-1及CNE-2,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IL27RA mRNA及蛋白表达,慢病毒介导细胞转染技术外源性干扰HK-1和C666-1细胞IL27RA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NPC组织中存在与TRAF1/2表达均显著正相关的分子IL27RA(相关系数R分别为0.61及0.69,P均小于0.001),同时IL27RA在NPC组织中高表达(P<0.001),HK-1和C666-1中IL27R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E-1及CNE-2细胞(P<0.01),干扰HK-1和C666-1细胞IL27RA表达后,TRAF1及TRA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且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均显著减弱(P<0.01)。本研究提示,干扰IL27RA表达可显著抑制携带EBV的NPC细胞TRAF1/2的表达及细胞增殖转移能力,IL27RA有望成为NPC新的分子靶标或标志物。

    2020年02期 v.36 2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牛丹丹;毛乃颖;乔富宇;秦京宁;白书媛;李红;许文波;王英;朱贞;初艳慧;

    2018年5~9月,北京市西城区五所小学先后共报告了5起呼吸道感染集中发热疫情。为了解报告的5起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开展了现场调查,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病原学筛查,对鉴定为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分别扩增六邻体蛋白基因Loop2区域以及三个衣壳蛋白(五邻体基座蛋白、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基因全长,进行HAdV型别的初筛和确认,同时与GenBank数据库中国内外HAdV-3流行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5起集中发热疫情的致病原均为HAdV-3。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流行HAdV-3可划分为Clade1和Clade2两个进化分支,2004年至今我国流行的HAdV-3病毒株均属于Clade2进化分支,也是近年全球优势流行株。两个进化分支HAdV-3病毒株在三个基因序列上均高度保守。本研究为我国呼吸道HAdV防控,以及HAdV-3型疫苗研发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2020年02期 v.36 270-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1 ]
  • CHO细胞表达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膜糖蛋白G

    金华明;魏丙卓;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Ⅱ)的膜糖蛋白G(HSV-Ⅱ gG)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切割为两个片段,然而,HSV-Ⅱ gG蛋白的切割位点迄今未被实验测定。HSV-Ⅱ gG上带有大量的糖基化,然而糖基修饰在蛋白链上的分布还没有详细的实验确定。在本研究中,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重组表达的HSV-Ⅱ gG的胞外区(HSV-Ⅱ gG ECD)的两个切割产物(一个39kD,一个64kD)被用串联液相色谱-质谱(LC/MS)进行肽图分析。LC/MS肽图分析显示,39kD的产物是HSV-Ⅱ gG ECD蛋白切割后的N端片段,LC/MS肽图分析可以确定HSV-Ⅱ gG ECD的肽链切割点在第335位氨基酸。亲和层析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64kD产物是HSV-Ⅱ gG ECD蛋白切割后的C端片段。对两个片段的糖基化分析显示,39kD和64kD蛋白产物带有相似程度的N-连接的糖基修饰(各片段带两个N-连接的糖基化),而O-连接的糖基化仅发生在64kD片段上,而且糖基化程度非常高(几乎相当于该段蛋白链本身的分子量)。本研究的结果支持HSV-Ⅱ gG胞外区的C端部分属于粘蛋白家族。HSV-Ⅱ gG胞外区的C端部分存在于病毒外膜上,这一粘蛋白属性与其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黏附的假设相符合。

    2020年02期 v.36 28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动物病毒研究论著

  • 中国大鲵虹彩病毒对293T细胞系的感染性研究

    罗振寰;李蔚;

    中国大鲵虹彩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CGSIV)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对两栖类具有强致病率,给两栖类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将人胚肾细胞系(293T)作为CGSIV的潜在宿主细胞系,通过验证26℃下CGSIV对293T细胞的感染性及病毒特性,为将293T发展成为CGSIV病毒研究的细胞系模型打下基础。利用PCR、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CGSIV感染293T细胞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病毒复制及子代病毒等进行验证;并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法和绝对定量qPCR检测CGSIV在293T中的病毒滴度及病毒含量。结果表明:293T在接种CGSIV 72 h时出现了典型的病变特征;成功在受感染的293T细胞内检测到CGSIV基因组及病毒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表明CGSIV能够成功感染293T细胞并在细胞内顺利完成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293T细胞内呈晶格状排列且横切面为正六边形的病毒粒子,病毒感染实验显示其病毒粒子能够感染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表明CGSIV能够在293T细胞内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产生具感染力的完整子代病毒;CGSIV在293T细胞内的病毒滴度约为2.26×105TCID50/mL;CGSIV在293T细胞中的复制时序表明病毒在感染24 h内复制缓慢,36 h后进入复制高峰期并延续于整个感染周期内。综上,在26℃下,CGSIV能够感染293T细胞系,并在细胞内完成其生活周期,产生具有感染力的完整子代病毒;另外,CGSIV对293T细胞的感染与鱼类细胞相比,其感染病变时间也有所延长。本研究为发展293T细胞作为CGSIV病毒研究的细胞系新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0年02期 v.36 29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 ]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专题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治疗药物体内外研究及药物研发进展

    宋杲;成梦群;魏贤文;

    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新病毒暂定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是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MERS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发现的一种具有高传染性且可以引起重症呼吸道疾病的新型病毒,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本文结合临床治疗、体内外的研究对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及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2019-nCoV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20年02期 v.36 300-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6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22 ]
  • 冠状病毒相关研究工具进展

    郭淑明;蓝佳明;

    冠状病毒宿主范围广,可跨越动物宿主屏障感染人类,甚至造成人际传播。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在中国武汉引发肺炎疫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截至2020年2月10日,中国实验室确诊病例40 235例,死亡909例,病死率2.3%;重症6 484例,重症率16.1%;全球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有确诊病例。至此,2019-nCoV成为继出现在中国内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出现在中东沙特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之后,第三种可引起人类致死的冠状病毒。对于2019-nCoV的来源、中间宿主、传播方式、致病机制、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丞待科学家去研究探索。了解新病原的研究工具,借鉴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经验,在基因合成技术提升的背景下,仅需新病原基因组序列就可开发基础研究工具,进行减毒疫苗株、筛选药物和致病机制等的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就目前冠状病毒基础研究工具做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6 306-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综述

  • 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黄诗雯;宋硕;王致萍;夏宁邵;李少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多年来人们努力通过研发HPV疫苗来控制HPV相关疾病。虽然预防性HPV疫苗的接种代表了重大的公共卫生突破,但它仅能预防HPV部分型别的感染,并不具有治疗效果,无法防止预先存在的HPV感染进展为恶性肿瘤。而以致癌蛋白E6、E7等为靶点,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HPV治疗性疫苗可以减轻甚至消除HPV相关高度病变和癌症,因此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并为以后的治疗性疫苗研究提供指导。

    2020年02期 v.36 314-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2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8 ]
  • 汉坦病毒感染者血清病毒RNA的临床意义

    姜泓;王丽梅;杜虹;王平忠;

    汉坦病毒感染啮齿类动物,但不引起疾病。人类可通过接触这些宿主动物的尿、粪等排泄物中携带的病毒而感染。汉坦病毒RNA检测技术已经由核酸分子杂交,发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明显提高。汉坦病毒感染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病程早期可以在患者血清中检出病毒RNA。汉坦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病毒RNA与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预后等密切相关。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病毒载量较高,随着病程进展,病毒载量逐渐下降,直至消失。检测汉坦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病毒RNA载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2020年02期 v.36 32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 ]
  • 登革病毒(DENV)基因组的5'和3'末端所蕴含的生物调控信息

    任凯;陈利民;李世林;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为正链RNA黄病毒,其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后经历了蛋白翻译和正链-负链-正链的RNA复制过程,病毒基因组的5'末端区域和3'末端区域的RNA序列和结构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病毒自身因此能更好地完成其生命活动。本文对DENV基因组末端区域各个序列和结构的基本功能,帽子结构依赖或非经典的非帽非IRES依赖的蛋白翻译,以环化为核心的5'–3'RNA长程相互作用的复制方式和3'UTR进化出的重复序列及串联结构在适应不同宿主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综述。

    2020年02期 v.36 328-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预防性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新策略

    金坤;张健;胡雅彬;赵品;刘文培;瞿小旺;

    全球有超过7 000万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患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drugs,DAA)能够有效地治愈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治愈后患者仍存在再感染的可能,预防性疫苗(Prophylactic vaccine)是彻底切断HCV传播的最有效途径。目前HCV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已取得一定进展,能够诱导极少数受试者产生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如何在绝大多数个体中诱导保护性广谱中和抗体则是当前HCV预防性疫苗研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总结了当前疫苗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包括抗原特异的B细胞前体(Precursor B cel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Follicular T regulatory cell,Tfr)、抗体重链基因1-69(VH1-69)编码抗体成熟特点;基于胚系靶向(Germline-targeting)的免疫原设计与序贯免疫策略(Sequential immunization)等,期望能为HCV疫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02期 v.36 336-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