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函凝;傅佳美;高志勇
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 H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包含多种基因型,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的重要病原之一,偶尔也可在人员密集场所引起疫情的暴发。除消化系统以外,HAstV还可以在其他系统中被检出,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研究最为广泛。目前HAstV的检测方法较前有所完善,已有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和细胞模型被用于HAstV的研究和检测。本文就HAstV的病原学特征、常用检测方法、所致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12 16:48:2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1 ] - 许涛;蒋艺超;陈小青;罗文新
近年来,抗病毒抗体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时,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其不仅可以通过抗体Fab中和病毒阻止感染,还可以通过Fc结合效应细胞上的Fc受体发挥不同的效应功能清除病毒。本综述介绍了抗病毒抗体Fc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总结了其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其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此外,本文对抗病毒抗体药物Fc片段选择及工程化改造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开发新型抗病毒抗体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9 16:56:18[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9 ] - 黄琼姿;朱瑞;徐龙发;程通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全球性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我国是HFMD的主要流行地区,近年来每年的感染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导致HFMD的主要病原体。然而,目前尚未有CVA6和CVA10的预防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为此,本文基于致手足口病CVA6和CVA10,对其疫苗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疫苗研发中的挑战作一综述,以期为HFMD的科学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9 11:33:0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97 ] - 周莎;陈龙;屈雅丽;吕秋莹;张仁利;姚相杰;孟君;张晓敏;吴春利;孙颖;刘慧;魏欣仪;陈建成;李诗敏;朱灿;卢清菊;钟庭珊;陈慧;胡雪婷;陈妙媚;黄小丽;何雅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BA.2亚谱系BA.2.12.1表现出令人担忧的传播能力。为了了解深圳本地与输入的BA.2亚谱系分布与遗传特征,本研究对2022年1-6月深圳市BA.2亚系变异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本研究获得了155例本土、30例输入共185株覆盖度98%以上的BA.2亚型毒株的基因组序列。185株BA.2亚型毒株可分为BA.2.2、BA.2.3、BA.2.9、BA.2.10、BA.2.10.1、BA.2.12.1和BA.2.29七种亚型,其中BA.2.2占比最高(92.97%, 172/185),其他亚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BA.2.10.1 (2.70%, 5/185)、BA.2.10 (1.62%, 3/185)、BA.2.9 (1.08%, 2/185)、BA.2.3 (0.54%, 1/185)、BA.2.12.1(0.54%, 1/185)及BA.2.29(0.54%, 1/185)。172株BA.2.2亚型变异株中,本土及中国香港输入各153株(88.95%)和19株(11.05%)。序列比较分析发现,153株深圳本土BA.2.2毒株与19株中国香港输入BA.2.2毒株共享69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和52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不包括缺失突变)。根据单核苷酸变异位点特征,153株深圳本土BA.2.2毒株至少可以分为6条传播链。与特征性突变相比,1株美国输入的受关注BA.2.12.1变异株在N区多了一个P383L氨基酸变异位点。深圳本地与输入的BA.2亚系变异株呈现出了高基因组多样性特征,开展SARS-CoV-2关切变异株与亚谱系毒株的分子监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溯源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8 15:41:1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0 ] - 王宝岩;贾红;马惠文;张兴晓;朱洪伟
猫麻疹病毒(Felinemorbillivirus,FeMV或FmoP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中新发现的病毒,通常在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家猫尿液中检出,且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但FeMV和肾脏疾病之间的联系存在争议。此外,该病毒的组织嗜性、致病过程以及吸附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也尚未明晰,但与同属的其他麻疹病毒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如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1(Signal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 family member 1, SLAMF1)可提高宿主细胞对FeMV的敏感性。本文从FeMV的发现出发,总结了FeMV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致病特点,并归纳讨论了其与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TIN)的潜在联系,以期为深入揭示FeMV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5 16:09:5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1 ] - 穆雪姣;潘晓艺;周可欣;蔺凌云;姚嘉赟;沈锦玉
黄颡鱼小RNA病毒(Yellow catfish Picornavirus,YCPrV)是黄颡鱼重要的致死性病原,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精准的YCPrV检测方法。基于YCPrV 22426-8毒株RdRp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质粒标准品和标准曲线的制作,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测试,建立一种检测YCP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结果显示,在绘制的qPCR标准曲线中,拷贝数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74,扩增效率为88.98%,最高检测灵敏度为5.09×10~0拷贝。该方法对来自黄颡鱼、鲫鱼、鲤鱼和虾的其它8种病毒无扩增信号,仅YCPrV具有扩增曲线,对临床样品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高12.28%。自然感染黄颡鱼组织中YCPrV检测结果发现,病毒载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肠、肾、心、肝、脾、鳃和脑。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临床检测YCPrV时,建议优选肾和心作为检测靶标组织。YCPrV qPCR方法的建立,可为YCPrV的精准定量检测和疾病早期预防提供有利手段。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4 15:37:0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32 ] - 燕阳;金梦星;房梦桃;蓝建辉;叶昱;黄冬艳;丁珍;何后军;唐玉新;宋德平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是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家族(hnRNPs)成员,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识别和结合RNA和DNA模体的功能,其在细胞生命活动,如新生转录物的包装、选择性剪接和翻译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nRNPA2B1在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识别胞内病毒核酸,激发抗病毒免疫通路,调控病毒感染、复制及病毒释放等功能。本文就hnRNPA2B1的结构、功能,尤其是在DNA和RNA病毒感染中所涉及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5-04 14:57:1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0 ] - 梁振普;杜俊阳;杨艳青;王秋云;曹瀚文;张小霞
杆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双链、环状、超螺旋基因组的DNA病毒。在目前已经测序的杆状病毒中,存在一组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这些核心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部分是病毒粒子的结构成分,参与核衣壳组装与转运、核酸合成和感染宿主中肠组织的重要过程。因此,对核心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杆状病毒的复制、转录以及入侵宿主的机制,并且对其他昆虫病毒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38个核心基因的串联序列,本文对16种杆状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围绕杆状病毒核心基因的功能、分类、进化以及核心基因在生活史中的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4-07 14:41:5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30 ] - 汪圆松;乔嘉璐;孙宾莲;胡康洪
近年来多种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患者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造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以来,大量研究使得人们对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有更多的了解,其中关于病毒感染后应激颗粒的形成和抗病毒作用也做了大量研究。病毒的RNA和蛋白可以激活宿主细胞内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及其下游信号,刺激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进而降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所需蛋白的翻译水平,抑制病毒复制。然而冠状病毒与宿主长期博弈过程中也衍生出对抗细胞SGs的相应机制,比如利用蛋白与SGs相互作用,来抑制SGs的形成和解聚,逃逸细胞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保证病毒稳定复制,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SGs的诱导为抗冠状病毒可能提供一个新型治疗策略。本文对冠状病毒感染抵抗细胞应激颗粒的形成促进其解聚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4-07 10:32:2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39 ] - 梁杰超;王嘉
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病毒性新发传染病都由野生动物来源的病原体所引起,其中就包括冠状病毒。在所有公认的宿主中,蝙蝠(翼手目)被认为是冠状病毒的储存宿主,储蓄着大量古老且多样的冠状病毒。尽管啮齿目动物通常被视为传播病原体的另一关键类群,目前却很少有综述针对其所携带的冠状病毒进行介绍并评估潜在的威胁。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啮齿目冠状病毒流行情况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两种人类冠状病毒的出现与啮齿目动物之间的联系,在分析了啮齿目独特的宿主习性以及相关冠状病毒的分子特征后,对该来源的冠状病毒的人兽共患病潜力进行了评估。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3-31 11:03:37[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07 ] - 桂亚萍;刘健;白艺兰;王建;赵洪进
猫致死性全身系统性疾病(Virulent systemic disease, VSD)由猫杯状病毒高致病性毒株(Virulent systemic feline calicivirus, VS-FCV)引起。患猫感染后表现为全身性症状,累及多个器官组织,引起高致死率。由于尚未发现VS-FCV相应的临床和遗传标志物,且疫苗免疫效果有限,给猫杯状病毒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综述VS-FCV引起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该毒株的判定方法进行讨论,以期为其临床诊断和相应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3-19 15:17:5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65 ] - 陈荣华;李勤光;赵敏;陈惠聪;康惠玲;柳丽娟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浆抗体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重要依据。为比较分析SARS-CoV-2感染病例鼻拭子与咽拭子的病毒核酸检测及其血浆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4例COVID-19确诊病例鼻拭子与咽拭子标本的SARS-CoV-2 ORF 1ab基因和N基因,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浆标本中的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显示,在4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鼻拭子中病毒ORF 1ab基因及N基因的核酸扩增信号均强于咽拭子,Ct值均低于咽拭子;血浆病毒抗体检测仅发现1例标本SARS-CoV-2 IgG单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鼻拭子标本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血浆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是COVID-19辅助临床诊断的有效工具。
网络首发时间: 2021-04-08 17:02:37[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521 ] 下载网络首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