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报

2022, v.38(01) 64-7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基于RNA-seq技术研究埃可病毒30型感染RD细胞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efore and After Infection with Echovirus 30 Based on RNA-sequencing

李冀琛;张国艳;张珂艺;杨倩;刘志军;孙强;张勇;

摘要(Abstract):

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30)是一种全球传播的B组肠道病毒,常与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暴发有关,分析E30在感染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了解该病毒的复制周期以及宿主感染机制。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E30感染RD细胞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共检测到的1 2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730个下调基因和551个上调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活化、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等。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对其中9个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发现DEAD-box解旋酶3(DEAD-box RNA helicase 3,DDX3)表达上调,这与转录组学分析一致。利用RK-33(DDX3的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抑制DDX3的表达,发现RK-33能够抑制E30的复制,并且qPCR结果显示在抑制DDX3的表达后,GTP酶激活蛋白结合蛋白1(GTPase-activating protein-binding protein1,G3BP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表达也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本研究的结果提示DDX3表达可能影响E30复制,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E30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埃可病毒30型;RNA-seq;DEAD-box解旋酶3(DDX3);差异表达基因;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L19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3190014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号:2021YFC086300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ZR2019MC059)~~

作者(Authors): 李冀琛;张国艳;张珂艺;杨倩;刘志军;孙强;张勇;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408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