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刘崇柏,朱建会,胡宗汉,宋珍珠,徐志一,李羽,赵凯,巩志立,刘宗芳,翟敏,段恕诚,何南祥,刘丽华,曹文英,沙庆洪,黄爱光,周郎生,孟令先,凌晓明,汪媛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28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多肽图谱与亚型关系

    张维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吸印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多肽组成,与蛋白标准品比较获得分子量23000~50000 8种多肽,用单一抗各亚型因子血清分析,证实a抗原决定簇存在于多种多肽中,d抗原决定簇主要由分子量23000的多肽组成,而y抗原决定簇则由分子量31000及34000的两种多肽组成。

    1987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2 ]
  •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SDS—PAGE免疫分析

    毛子旭,柴少爱,毛江森,陈念良,余佩华,黄海鹰,杨能宇,谢汝英

    从甲型肝炎病毒(HAV)持续感染的BGMK细胞中提取高纯度的HAV,病毒呈规则的结晶状排列,用~(125)I标记,以免疫沉淀与SDS—PAGE相结合的方法分析HAV病毒衣壳蛋白,并分离出能与抗HAV抗体起反应的Vp1、Vp2及Vp3。

    1987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4 ]
  • 子宫颈糜烂病毒病因的探讨

    钱止维,李玉英,杨新科,毛淑娟,邵幸曙,周园,史连永,段淑敏,侯云德

    491份宫颈拭子病毒分离结果表明:糜烂宫颈单纯疱疹病毒(HSV)分离阳性率(30.8%)是正常宫颈(2.6%)的11.8倍,用人干扰素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毒分离率下降至疗前的1/4.36例糜烂宫颈活体组织DNA分子杂交表明,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者占52.8和,HPV-18占17.9%,HPV-6B占28.1%,HPV-11占7.7%,251例宫颈糜烂患者经人(?)D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双盲对比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显效率达60%,分析临床疗效与HSV分离率的变化表明,临床有效病例中有35%(49/140)在治疗后病毒阴转,有57%在疗前疗后均未分离出HSV,有5%在疗前疗后保持阳性不变,有2.9%疗前阴性,疗后阳性,上述结果表明,HSV和HPV与慢性宫颈炎有一定关系。

    1987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374 ]
  • 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基因组左端限制酶位点的变异

    胡裕文,宇文镐,杨新科,侯云德,胡钢,段淑敏

    本文用分子杂交及酶谱分析的方法,证明了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基因组Hind Ⅲ Dc片段来自Hind Ⅲ C片段,是由于后者Hind Ⅲ酶切位点变异造成的。

    1987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4 ]
  • 中国和日本分离的几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比较

    邢峥,宋干,刘为民,郑晓丽,廖化新,傅建林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ELISA法比较了几株中国和日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抗原性,IFA法不能区分大鼠属和姬鼠属来源的病毒,ELISA竞争试验表明,大鼠型病毒(R22、SR-11和TR-352株)与姬鼠型病毒(A 9株)存在弱单向交叉反应,交叉ELISA证实,A 9株与R22株、SR-11株和TR-352株均有较显著的抗原性差异,但R22,SR-11和TR-352株彼此间抗原性相近,本文讨论了有关EHFV抗原性比较中的一些问题。

    1987年01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6 ]
  • 含尿激酶mRNA的人胚肾培养细胞的poly(A)+RNA的提取及鉴定

    俞炜源,韩素文,王嘉玺,李秀珍,唐红娣,方继明

    人胚肾原代培养细胞经换无血清培养液后4~6天,可产生较高的尿激酶活性,从2ml细胞沉淀中(2×10~5细胞)可提取60~100μgpoly(A)~+RNA。6M尿素酸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其大小为9S~28S,以此poly(A)~+RNA为模板可用于体外翻译及反转录实验,DNA-RNA点杂交表明,此poly(A)~+RNA含有编码尿激酶的mRNA,通过Northern blot杂交实验,估计mRNA大小在1~3 kb之间,本制品可供应反转录途径获得尿激酶基因之用。

    1987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5 ]
  • 口蹄疫病毒和猪肠道病毒基因重组获得的c731重组株的进一步研究

    熊光明

    对不同属间小RNA病毒基因重组株c731,进行了病毒与细胞亲和力、毒蛋白的PAGE,病毒的乳鼠毒力和免疫原性试验,进一步证实,c731是口蹄疫病毒和猪肠道病毒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新病毒株。

    1987年01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3 ]
  • 电镜下几种病毒的异常形态结构

    李成,谷守林,王继科,姜绍德,郝桂玉,张坦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鸡喉头气管炎病毒、禽流感A型病毒,除观察到正常病毒粒子外,还分别发现了一些异常形态结构,诸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长杆形粒子、鸡喉头气管炎病毒的微管结构及禽流感A型病毒的丝状体等,这些异常形态结构可能是各该病毒增殖过程中的某一特殊方式。

    1987年01期 43-45+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81 ]
  •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HRVsh)外壳蛋白免疫多肽的研究

    朱慧慧,巫爱珍,王鸣岐,孙玉昆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HRVsh)的外壳蛋白中含有4个甲硫氨酸残基,本文采用溴化氰裂解,并结合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高压纸电泳及纸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了5个多肽片段,经~(125)I标记抗体对免疫多肽的鉴定,表明其中二段多肽与~(125)-IgG的结合能力接近完整病毒的水平,说明这二段多肽具有HRVsh的抗原专一性,决定HRVsh抗原性的抗原决定簇主要分布于这二个肽段中。 外壳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肽谱及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HRVsh和HRV标准株系间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很大相似性,这就决定了两者密切的血清学亲缘关系。

    1987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4 ]
  • 女贞的一种小分子闭环RNA

    邓俗俊,丁达明

    女贞(Ligustrum Cornpactum)叶片的核酸提取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出现两条低分子量的核酸带,DNase 1及RNase A处理证实两条核酸带均为RNA,初步测得迁移率较小的RNA的分子量约为0.7×10~5道尔顿,5'末端标记,双相及双方向PAGE分析证实,该RNA是存在于女贞叶片细胞内的一种小分子闭环RNA(简称psc RNA),不同离子强度下的RNase A处理揭示,psc RNA分子内有大量碱基互补结构,从点杂交结果推断psc RNA的一级结构中,不含绝大多数闭环类病毒RNA所共同具有的中心保守区段,在本实验的条件下pscRNA不能感染爪哇三七,女贞叶片汁液和按照提取,纯化病毒粒子的程序制备的溶液。在电镜下均没有观察到病毒颗粒,结果表明,女贞叶片细胞中存在一种无蛋白质外壳包被的、具有次量分子内碱基互辅结构的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在其它两种植物中,亦初步检测到此类闭环RNA分子,讨论了此种闭环RNA分子的意义。

    1987年01期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8 ]
  • 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核酸同源性的研究

    罗经,王汉中,吴晰莹,黄文林,杨学楼

    用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黑点银纹夜蛾(Arqyrogramma agnata Stgr,)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A,SNPV),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PL MNPV)以及用A,A,SNPV感染斜纹夜蛾幼虫所获得的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暂称PoI MNPV)三种病毒核酸的同源性,用SDS-Tris酚法分别提取病毒核酸,用内切酶Eco RⅠ酶解,比较了病毒核酸的酶解图谱及分子量,用〔α-~(32)P〕dATP标记的三种病毒核酸Eco RⅠ酶解片段作探针,分别与各病毒核酸的Eco RI酶解片段杂交,结果表明PoI MNPV与PL MNPV的病毒核酸同源,而A,A,SNPV DNA不与PoI MNPV DNA、PL MNPV DNA杂交,无同源序列。

    1987年01期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2 ]
  • 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

    陈棣华,赵怀宇,张立人

    在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三种昆虫的四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中提取DNA,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内切酶图谱各不相同。而二株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霉的内切酶图谱是一致的。

    1987年01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83 ]
  • 谷氨酸产生菌噬菌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型

    葛宗民,丁达明

    噬菌体污染在全国各地味精厂广泛存在,严重的污染常导致发酵中期倒罐。肇致巨额经济损失,我们从上海,沈阳,山东、武汉等地味精厂发酵环境及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多株噬菌体,鉴于目前常用的噬菌体的分型标准具有某些局限性,我们试用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来区分噬菌体的型别。根据3种指标分别对8株噬菌体分型:按限制内切酶Bam H Ⅰ和Pst Ⅰ图谱分为7型。按宿主范围分为2型-按形态特征分为5型,这些结果不仅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分型是比宿主范围、形态特征更为灵敏的指标,而且表明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Bam H Ⅰ作为对噬菌体的分型标准是可行和方便的。

    1987年01期 76-8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9 ]
  • 检查Epstein-Barr病毒IgA/EA抗体的ELISA法

    皮国华,曾毅,G.de-The,方仲,赵全璧

    建立了检查鼻咽癌病人血清中IgA/EA抗体的、改进的ELISA法,用巴豆油,正丁酸钠和阿糖胞苷激活并处理HRIK细胞株,使之表达EA抗原,提取抗原时加蛋白酶抑制剂,以增加产量和稳定性;用鼠抗人IgA单克隆抗体和兔抗鼠IgG抗血清的三层夹心法。提高了敏感性,使阳性检出率达到97%,而免疫酶法的阳性率仅60%,所用抗体工作浓度的几何平均稀释度为免疫酶法的8倍,两法抗体滴度的分布呈平行关系,本法适用于大规模现场普查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等优点。

    1987年01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4 ]
  • 应用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郭可謇,宋光远,张礼璧

    本文以测定麻疹IgM抗体为模型,研究了应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法(Antibody capture ELISA简称ACELISA)测定病毒性疾病特异性IgM抗体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用于包被的抗μ链抗体、抗原,检测抗体的剂量对所测得的标本OD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抗原的影响最大,不同株单克隆抗体(McAb)作检测抗体效果也有差别,最佳株与多克隆抗体(PcAb)相似,以本方法测定麻疹Ig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并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1987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15 ]
  •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抗Epstein-Barr病毒早期和晚期膜抗原抗体的检测

    杜滨,曾毅,H.Wolf

    <正> 对Epstein-Barr(EB)病毒抗原的研究,发现有淋巴细胞确定的膜抗原(Lydma)、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核抗原(EBNA)、早期膜抗原(EMA)和晚期膜抗原(LMA)。除了Lydma抗原外,鼻咽癌患者对上述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因而研究这些抗体,对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都十分有价值。

    1987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4 ]
  • 一种与肠道病毒相关的新的疾病——“纸坊”病病因的研究

    张礼璧,江永珍,莫红梅,王睦深,李仕宽,杨胜堂

    <正> 1985年4月至10月,贵州省沿河县大漆乡纸坊村发生了病因不明的流行病。全村约1/5的人发病,起病急,轻症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肌痛,多汗,心悸,伴以低热(38℃以下)。部份病人起病初期有短暂的腹泻,为稀便,无脓血。重症者具有高热(40℃以上),大汗,心悸,游走性肌索痉挛性隆起,伴有明显触痛,以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为多发部位,病人烦燥

    1987年0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6 ]
  • 早期快速诊断登革热的血球吸附免疫法

    张礼璧

    <正> 马来亚大学医学微生物系主任S.K.Lan博士应邀于1986年来华访问,在病毒所作了题为“病毒病快速诊断”的学术报告,针对发展中国家病毒病快速诊断工作的需要,结合他本人的研究,介绍了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的血球吸附免疫法(Hemadsorption Immunosorbent Technique),该方法基本上与捕捉法

    1987年01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6 ]
  • 白萝卜提取物对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许兆祥,李蕾琴,王燕萍,曲凤珍

    <正> 我们曾报道,葫芦科的丝瓜等食用植物组织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并证明这些提取物为干扰素诱生剂。为了解其它种类植物是否也含有类似的物质,我们从十字花科植物——白萝卜(Raphanus sativus,white color,long form)成功地提取到类似物质。

    1987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16 ]
  • 莴苣病毒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魏宁生,贾长盛

    <正>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春季和秋季自然发病的109个莴苣病株上分离到3种不同的病毒。经寄主范围与症状反应、抗性测定、传播途径、血清学反应以及电镜观察等鉴定表明,侵染莴苣的3种病毒是莴苣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蒲公英黄色花叶病毒(D YMV),其中DYMV在我国是首次报道。

    1987年01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9 ]
  • 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质粒的组建

    胡裕文,黄解于,侯云德,朱国凯,郭莉莉,甘惠仙,范琦,金奇

    <正> 自从美国G.E.Smith等发展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 NPV)这一新的表达载体以来,先后已有几个外源性基因成功地获得了高效表达。如:人白细胞间素2(Interleukin 2)、人的c-myc基因产物、流感病毒血凝素等。与目前常用的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系统比较,NPV载体

    1987年01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8 ]
  •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新进展

    莽克强

    <正> 80年代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明显特点是,与基因工程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充分结合,同时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开展工作。前者集中在不断地揭露真核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以及它与寄主在体内的相互关系;后者则是利用病毒分子

    1987年01期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