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e抗原在转化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

    景新,朱既明

    将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Bam HI 1.5kb片段插入到载体pSV 2-dhfr Bgl Ⅱ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其正向插入的重组质粒pSV 2-DHBc-54转化L细胞之后,在细胞内测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与e抗原(HBeAg),在含10%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仅测到HBeAg。此转化细胞用氨甲喋呤处理后,转化细胞表达HBcAg与HBeAg的量增加10倍以上。转化细胞系C-54-24传20代仍能稳定分泌HBeAg。转化细胞分泌的HBeAg,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在4℃稳定保存一年7个月以上。

    1989年03期 20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6 ]
  • 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鸭血清中DHBsAg的初步检测

    万大方,李秀珍,李宏年,顾建人,关赛方,陈复华,钱耕荪,俞晔

    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Pre S/S的表达质粒——D.F.W.29,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0kd。用SDS-PAGE分离细菌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激光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表明,DHBV的pre S/S表达的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16字。将此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可获得相应抗体。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抗体灵敏度,证明和该抗体呈现阳性反应的最低抗原量为3μg。用此抗体检测鸭血清中DHBsAg的初步结果表明,它与鸭血清DHBV DNA斑点杂交结果基本相符。因此,该抗体可以用作检测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并可用于研究鸭肝癌与肝炎的关系。

    1989年03期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2 ]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及其对病毒结构蛋白作用的初步研究

    梁米芳,宋干,杭长寿,李德新,邱慧玲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1989年03期 217-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300 ]
  • 保留血凝素活性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家兔的效果

    朱智勇,唐汉英,李岩金,翁景清,付桂明,俞永新

    以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浙10株为毒种,沙鼠肾原代细胞为基质细胞,β-丙内酯为灭活剂,按类似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研制成EHF灭活疫苗。实验证明,此疫苗除了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一样,可用ELISA或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检出EHFV抗原外,还可检出较高滴度(64~1024)的血凝素抗原。将此疫苗经肌肉免疫家兔(1ml,2针),在兔血清中不仅能检出荧光(IF)抗体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RPHI)抗体,还可测出一定滴度的中和抗体(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简称PRNT,滴度为20~160)和低滴度(10~20)的血凝抑制(HI)抗体。这些结果表明,用β-丙内酯灭活的EHF疫苗与福尔马林灭活的疫苗在免疫原性上有明显区别。用β-丙内酯灭活疫苗免疫的23只家兔,经EHFV浙5株316和3 160ID50的攻击,全部获得了保护。

    1989年03期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52 ]
  • 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脑细胞吸附特征快速筛选减毒株的初步研究

    房强,陈伯权

    实验证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的脑细胞吸附能力明显低于强毒株。据此,我们发展建立了一种从强毒SA14株中快速、简便地筛选减毒株的新方法。将3周鼠脑细胞37℃吸附SA14株1小时,从未吸附的病毒颗粒中挑出3个减毒株(C4、C5和B1)。将C5株再次吸附筛选,得到C563株。C563株已完全丧失对3周鼠的脑内毒力和皮下毒力,免疫小鼠一针即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反应和保护力,经BHK21细胞盲传5代或乳鼠脑传一代,毒力没有明显回升。

    1989年03期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9 ]
  • 人腮腺是Epstein-Barr病毒持续感染的组织

    龙建平,姚开泰,王福熙

    从10例人腮腺瘤活检组织的冰冻切片及组织培养物中检测到了EB(Epstein-Barr)病毒相关抗原;从活检组织培养上清中分离的EB病毒对淋巴母细胞有感染活性。用电镜观察,在腮腺上皮细胞中可见到EBV样颗粒。提示,腮腺是EB病毒持续感染的组织,是口腔唾液中EB病毒的来源之一。用组织培养上清分离的EB病毒感染7例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后,能表达EB病毒相关抗原(EBNA和VCA)。讨论了来自腮腺组织的EBV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1989年03期 236-240+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8 ]
  • 用分子杂交法检测实验小鼠体内柯萨基B组病毒RNA

    张红毅,G.E.Yousef,N.E.Bowles,L.C.Archard,G.F.Mann,J.F.Mowbray

    用来自柯萨基B组3型病毒基因组5′末端的cDNA克隆pCB111/51为探针,检测病毒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中肠道病毒RNA。用柯萨基B组病毒CBU1和CBU2型分别攻击易感小白鼠乳鼠和成年鼠,可导致实验性急、慢性肌炎和急性心肌炎。冰冻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用于~(?)P标记探针槽印染膜杂交和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结果两种分子杂交方法都能从动物心肌炎、肌炎标本中检出柯萨基B组病毒RNA,并发现慢性肌炎持续存在长达6个月以上。 槽印染膜杂交技术具有结果客观、信号便于扫描定量等特点。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结果与槽印染膜杂交法相一致,避免了同位素的缺点。并可以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细胞水平定位,有助于发病机理的研究。

    1989年03期 241-246+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4 ]
  •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BSMV-XJ)RNA2 3′端结构分析

    彭学贤,曲士绵,张永辉,郭靖涛,莽克强

    本文利用双脱氧序列分析法对我国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BSMV-XJ)RNA2 cDNA的3′端进行序列分析,证明XJ株RNA2 3′端239个核苷酸与国外典型株3′端相应部位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通过序列分析及使用寡核苷酸定位裂解法和分子杂交确定,在紧邻239个核苷酸的上游有一个Poly(A)结构,3′终端为一个类tRNA结构,亦与国外典型株相同。经分析认为BSMV-XJ3个基因组RNA具有相同的3′端结构。

    1989年03期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6 ]
  •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BSMV-XJ)RNA_2的cDNA克隆及5′端序列分析

    王新力,曲士绵,彭学贤,莽克强

    分离了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新疆株基因组的3个RNA组份。以RNA2为模板,3′端互补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了第一条cDNA链和第二条cDNA链,将ds-cDNA重组在pUC9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获得含RNA3′端的克隆,并证明所选克隆的cDNA含有新疆株几近全长的RNA2组份。对于插入片段为3.3kbp的112号克隆进行了酶谱分析,得到了与国外典型株类似的结果;用双脱氧终止法分析了相当于RNA 2 5′端250bp的cDNA酶切片段,表明与国外典型株有十分相似的一级结构。

    1989年03期 254-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9 ]
  • 抗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虹,詹美云,汤少华,张文英,田瑞光,刘崇柏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从人血清中纯化的抗-HDV IgG,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检测抗-HDV抗体的ELISA方法。用此法检测53份HBsAg阳性病人和HBsAg携带者血清,并以Abbott Anti-Delta-EIA试剂进行标化,结果完全相同。检测1份抗-HDV抗体阳性血清,其ELISA滴度为80000,高于Abbott EIA试剂检测的ELISA滴度10000。 用此法检测国内部份省市地区HBsAg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血清标本1155份,阳性者同Abbott检测的一致,无假阳性。此法可用于HDV感染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其它研究,为在我国开展HDV肝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

    1989年03期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9 ]
  • 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序列的检测

    舒琍琍,杨新科,段淑敏,冯慧敏,侯云德

    本文应用DNA杂交技术,检测了30例女性生殖器湿疣活体组织DNA中的HPV 6b、11和16型相关序列,20例阳性,占67%。阳性标本中HPV6b阳性者占95.0%。并对10例湿疣患者的宫颈棉拭子细胞样本同时进行了对比检测,就其方法的敏感性,简便性进行了讨论。

    1989年03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45 ]
  • 一次融合同时获得抗甲1和抗甲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

    陶三菊,杨冬荣,过迪

    <正> 目前,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通常是用一种抗原(一个型或一个亚型)免疫动物,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抗该抗原的McAb。这样很费时间。为了较快地获得不同亚型McAb,我们采用甲3(H3N2)和甲1(H1N1)型流感病毒先后免疫同一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一次融合,成功地同时获得了分别抗甲3和甲1两个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McAb。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1989年03期 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5 ]
  • 人α干扰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植物体内症状的抑制作用

    李全义,王金生,姚堃,方中达

    <正> 人体干扰素对植物病毒的作用,在国外已有较多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本文报道人体干扰素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在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和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体内增殖和侵染能力的影响。 试验用TMV为普通株系,来自预先接种的烟草叶片,侵染普通烟可引起系统花叶,在心叶烟上则引起局部枯斑。待接种的植物普通烟和心叶烟生长于25±3℃、光照12小时的温室

    1989年03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86 ]
  •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感染爪哇三七叶片原生质体

    杨光,丁达明,周咏芝

    <正>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ile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是一种严重影响柑桔生产的单链闭环RNA致病因子,近年来人们已对它的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以及离体培养系统进行了研究。由于利用原生质体出利用整个植物或愈伤组织来研究CEV复制和致病机理更为优越,所以建立一个适合CEV感染的原生质体体系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

    1989年03期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9 ]
  •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及同源性分析

    吴云涛,蔡宜权

    <正>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rodeni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PINPV)属杆状病毒A亚群,其宿主昆虫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此详细研究这种病毒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杀虫剂的研究方面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过去对这种病毒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而对其基因结构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P1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上的定位。根据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高保守性的特点,以

    1989年03期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9 ]
  • 比较分子病毒学在进化上的意义

    缪刚

    <正> 病毒是寄生于特定寄生细胞的分子生物。迄今存在的各种病毒按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每一大类又依其生物学性质(如寄主范围、症状、传播媒介及方式)、物理化学特性、电镜形态和血清学特性细分成不同的科(或群)。传统上认为不同类或不同科(群)的病毒是不相关的或仅仅是远缘相关的。

    1989年03期 284-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7 ]
  • 关于《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自然温度敏感(ts)株的发现及其意义》的几点讨论

    朱既明,田淑芳,任贵方

    <正> 几年以前,当我们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作以上题目的报告时,曾有过一些有趣的提问和讨论。现将这个题目的摘要重新登载一下,并将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和我们的答复列后,在摘要中注明了我们发表的原始文献出处,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阅原文。在此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的工作是结合流感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活疫苗株选育工作进行的,但本题“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自然温度敏感(ts)

    1989年03期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2 ]
  • 天然人β干扰素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张智清

    <正> 应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侯云德研究员的邀请,日本干扰素研究学会主席,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小林茂保博士和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梶本庸右博士于3月27日访问了病毒学研究所,并做了有关天然人β干扰素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学术报告。

    1989年03期 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9 ]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内环核苷酸含量的改变

    张欣,苏作为,韩晓,熊舸,陈秀珠

    <正> 用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Sm44株和Ⅱ型333株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细胞),观察感染细胞中cAMP和cGMP含量的改变。病毒感染量均为0.5TCID50/细胞,观察周期为36小时(从接种病毒到CPE达++++),在感染后0、2、8、12、24、36小时分别收获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核苷的含量改变。结果Ⅰ型、Ⅱ型HSV感染后在全部6个观察时期,细胞内的cAMP含量始终是升高的。HSV-Ⅰ和HSV-Ⅱ组的平均cAMP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0.05和P<0.02)。cGMP和cAMP/cGMP的变化不显著(表1)。

    1989年03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