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人偏肺病毒感染小鼠肺内Toll样受体表达及PolyI:C对病毒感染的影响

    窦颖;赵耀;张志勇;赵晓东;

    探讨人偏肺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肺组织Toll样受体(TLRs)表达变化及PolyI:C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hMPV感染组、polyI:C+hMPV组、polyI:C+DMEM组、DMEM对照组,均在滴鼻后1、3、5、7、9和16d处死,取肺组织用于病毒滴度测定、病理检查、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内TLRs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①与hMPV感染组相比,polyI:C+hMPV组小鼠肺内病毒复制水平明显减低,仅在感染后第5d及第7d检测到病毒;病理检查结果亦提示肺部炎症明显减轻。②RT-PCR结果提示:hMPV感染组小鼠与DMEM对照组相比,肺组织内大部分TLRs mRNA表达均升高。③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hMPV感染后小鼠肺组织TLR7-8 mRNA增高最为显著,且有时间依赖性;滴鼻后24h,polyI:C+hMPV组TLR3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人偏肺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可上调小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表达,其中TLR7/8途径可能在启动天然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polyI:C可通过早期活化TLR3,抑制hMPV在小鼠肺内的复制,并减轻肺部炎症。

    2010年01期 v.2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3 ]
  • 靶向HIV-1 vif的高效人工miRNA的构建及慢病毒介导的体外抗病毒研究

    张涛;程通;魏丽华;张雅丽;王颖彬;蔡毅君;张军;夏宁邵;

    RNAi在HIV-1的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构建高效并且安全的RNAi抗病毒元件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vif37是以前的研究中筛选获得的靶向HIV-1 vif的高抑制效率兼具保守性的RNAi靶点。miRNA在抑制效率和启动子的选择上比常用的shRNA具有优势。本研究探索以人工miRNA结构引发vif37靶点对应的RNAi。本研究以天然的miR-155前体为骨架,采用步移的方式设计了3个靶向vif37的人工miRNA,以RNA聚合酶Ⅱ类启动子指导表达。miRNA表达质粒和HIV-1的感染性克隆pNL4-3共转染的结果显示,3个人工miR-NA中只有miR-vif37H具有抑制效果,效率与shRNA-vif37相当。与携带靶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共转染实验证明miR-vif37H具有良好的抑制特异性。用表达miR-vif37H的重组慢病毒转导HIV-1的敏感细胞MT-4,克隆化后获得稳定表达miR-vif37H的细胞株MT-4-miR37H,该细胞可以有效抑制HIV-1的体外复制。实时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hRNA-vif37相比,miR-vif37H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安全性更好。进一步的实时RT-PCR检测结果还显示,miR-vif37H在细胞内的稳定表达不会影响内源代表性miRNA(miR-181和miR-16)的加工以及干扰素应答相关基因Stat1的mRNA水平。miR-vif37H是一个特异的高效RNAi元件,为vif37靶点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26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42 ]
  • 人类肠道病毒B组73、75和97型山东地方株的鉴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陶泽新;王海岩;徐爱强;宋立志;李岩;刘桂芳;刘尧;樊庆莹;

    本研究对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标本的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定型。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用扩增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VP1完整编码区通用引物008-013、011-012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反应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所得序列通过BLAST程序进行基因定型,显示3株病毒分别为HEV B组中新型病毒HEV73、HEV75和HEV97。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各型病毒株VP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与各自的原型株相比有较大的变异,提示本次发现的HEV B组73、75、97型山东地方株与各型原型株相比具有不同的基因特征,这是在国内首次发现HEV97。

    2010年01期 v.2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72 ]
  • 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水动力法转染HBV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郭燕菊;王文;孙世惠;曾道炳;赵光宇;于虹;郭彦;谭文杰;卢实春;周育森;

    建立基于高压水动力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小鼠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和优化乙肝动物模型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含腺相关病毒倒转末端重复序列元件与包含1.3个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HBV表达质粒(pAAV-HBV1.3);并将pAAV-HBV1.3质粒经高压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病毒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最后采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注射液(DEX)腹腔注射小鼠,建立免疫功能抑制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备乙肝病毒转染小鼠模型,并进行血清HBsAg、HBeAg检测。结果是正常免疫状态下,小鼠转染pAAV-HBV1.3 10d时血清及肝组织HBV相关抗原阳性,30d后HBV相关抗原检测阴性,但30d和60d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检测均为阳性,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经地塞米松注射后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高压水动力法建立的乙肝病毒转染小鼠,则在60d仍可检测到HBsAg、HBeAg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高压水动力法建立了急性乙肝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小鼠免疫状态,可延长病毒在小鼠体内存留时间。该模型建立为HBV疫苗评价、药物开发及乙肝相关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26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518 ]
  • 新疆奶牛戊型肝炎病毒RNA检测及序列分析

    胡广东;马勋;

    从新疆两个奶牛场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中分别采集牛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HEV RNA,结果来自第一个奶牛场的7份牛粪便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1.67%,来自第二奶牛场的1份肛拭子样品为阳性,阳性率为3.23%。将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于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的8个牛源HEV基因组扩增片段的同源性为96.3%~100.0%,应当属于相同的基因型;它们与HEV 1、2、3和4型ORF2 189bp核苷酸平均同源性分别为78.5%~86.4%,81.7%~83.8%,79.1%~85.3%和84.3%~95.8%,与4型的同源性最高达93.2%~95.8%。基于这些已测序核酸片段绘制的基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的8株牛源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与HEV 4型人源C5株、猪源swC3与swXJ株位于同一进化枝上,同属HEV基因4型,提示新疆奶牛中可能存在HEV感染,并且奶牛可能是人类HEV传染源中除猪之外的新宿主。

    2010年01期 v.26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39 ]
  • 检测猪粪便中基因4型戊型肝炎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贾鹏;金宁一;李霄;朱光泽;刘妍;高鹏;徐晓红;杨恩成;孟日增;阚式绂;

    针对基因4型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基因组ORF3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套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同时与常规RT-PCR和巢式RT-PCR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标准曲线显示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斜率为-3.312,PCR效率为100%。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相同稀释度标准质粒Ct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并且能够准确的从HEV阳性猪粪便样品中检测到基因4型HEV RNA,具有较好准确性。可检测到戊型肝炎病毒数量为(1.7×101)copies,比普通RT-PCR的灵敏度高100倍,比Nested RT-PCR高10倍。

    2010年01期 v.26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4 ]
  • 猪戊肝病毒存在准种现象

    张西营;朱瑞良;朱于敏;董世娟;于瑞嵩;沈世缘;王振勇;李震;

    为研究猪戊肝病毒准种存在情况,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对四株猪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第2可读框(ORF2)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后,每个毒株分别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测序,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HEV不同克隆间的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9.7%、98.8%~99.7%、98.8%~99.7%和100%,有变异的克隆核苷酸序列与上海株(SAAS-JDY5)同源性为96.8%~100%。由此证实感染戊肝病毒的猪个体内存在HEV准种。

    2010年01期 v.2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5 ]
  • 浙江地区鼬獾和犬源狂犬病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雷永良;王晓光;陶晓燕;李浩;孟胜利;陈秀英;柳付明;叶碧峰;唐青;

    测定浙江地区狂犬病病毒分离株(鼬獾和犬)全基因组序列,从分子水平对病毒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分析,了解狂犬病病毒在浙江的流行和变异情况以及目前浙江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以丰富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流行株的全基因组信息。脑内接种1~2日乳鼠分离狂犬病病毒,RT-PCR反应测定浙江地区狂犬病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编码蛋白和序列相似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测序获得狂犬病病毒浙江淳安鼬獾分离株F02、F04和松阳犬分离株D01、D0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信息:基因组全长11 923和11 925 nts,前导序列Leader长58nts,5个ORF为:NP(1 353 nts);PP(894 nts);MP(609 nts);GP(1 575 nts);LP(6 386 nts),N-P-M-G间隔序列长2、5、5 nts;G-L基因间的伪基因Ψ长423 nts;Trailer尾长70 nts。核酸BLAST及多重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浙江地区4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特征;中国毒株之间特别是浙江同种动物狂犬病病毒之间各个基因区域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浙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于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说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大多属于同义突变;浙江病毒负链RNA基因组5个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没有变异,5个编码蛋白仅表现较少的序列变化;浙江病毒与本研究选择的代表性引用街毒株或者来自街毒的减毒株的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相似,多重序列相似性的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所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浙江街毒株均属于基因1型,具有较独特的中国地域性特点,故本研究中的浙江地区分离株极有可能是自然界中固有的街毒株。

    2010年01期 v.26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6 ]
  • 芦花鸡中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赵冬敏;张青婵;崔治中;

    通过接种DF-1细胞(C/E)系,从山东某地方品系芦花鸡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白血病病毒(ALV)SDAU09C2。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亚群鸡ALV参考株的囊膜蛋白gp85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该分离株与B亚群ALV(ALV-B)2个参考株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均为92.5%;与A、C、D、E亚群ALV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仅在73.2%~87.9%之间;而与J亚群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更低至30.3%~32.4%。这是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第一次分离和鉴定ALV-B及其gp85基因的报道。

    2010年01期 v.2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313 ]
  • 鸡源和鹅源新城疫病毒在宿主细胞上的蚀斑形成特性及形态发生学比较

    冯新;宋战昀;邹啸环;韩文瑜;丁壮;

    通过蚀斑形成试验比较鸡源(F48E9株)和鹅源(NA-1株)新城疫病毒在不同细胞的蚀斑形成能力,结果显示F48E9、NA-1两种病毒在Vero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鹅胚成纤维细胞(GEF)上蚀斑形成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在GEF上NA-1株的蚀斑形成能力强于F48E9株,而在CEF上弱于F48E9株,在Vero细胞上NA-1株的蚀斑形成能力稍强于F48E9株,表明病毒蚀斑形成特性与宿主种属特性一致。通过电镜观察两株病毒以相同感染量感染Vero细胞后的病毒形态发生过程。NA-1株和F48E9株病毒在Vero细胞中不同时段的形态发生的进程上存在区别,无论从出芽时间还是出芽后病毒囊膜的完整性上,NA-1株均优于F48E9株,提示NA-1株病毒对宿主环境的适应力较强。

    2010年01期 v.2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44 ]
  • 负链不分节段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中通用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黄莹;唐青;张守峰;扈荣良;

    本研究选择pVAX1作为供体载体,通过分子克隆方法,分别用人工合成的锤头型核酶、丁型肝炎核酶序列(用于获得转录后病毒基因组RNA的精确末端)和含有9个常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的linker序列(用于病毒基因组插入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取代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将其改造成负链不分节段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通用型表达载体。通过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pVAX1载体中插入的核酶及linker序列正确无误,并将CTN株狂犬病病毒全长基因组cDNA插入pVAX-R中,通过与辅助质粒的共转染成功拯救CTN株狂犬病毒,证明通用型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快速建立负链不分节段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奠定基础。

    2010年01期 v.26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7 ]

信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