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论著

  • 高嗜肝性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体内转导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小鼠模型

    董小岩;尉迟捷;王刚;田文洪;陆月;张风卫;王文;王岳;谭文杰;吴小兵;

    用高嗜肝性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8,rAAV8)载体携带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ayw亚型)体内转导法,建立持续表达HBV抗原的C57BL/6小鼠模型。首先,制备并纯化了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AAV8-1.3HBV);将rAAV8-1.3HBV以剂量2×10e11vg/只注射C57BL/6小鼠(Viralgenome,vg);在不同时间点实施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方法监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及动力学变化;10周后处死小鼠,取血液、肝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拷贝数;利用鉴定HBVDNA环化形式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肝组织中环化的HBVDNA,并检测HBV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组化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注射rAAV8-1.3HBV的3只C57BL/6小鼠第1周开始在血液中检测到HBsAg和HBeAg的表达,并持续至第10周均为阳性,其中HBsAg的表达水平经历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注射后第4周时最低,第6周后维持较高水平),而HBeAg表达水平则持续阳性且比较稳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只小鼠10周后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分别为4.2×10~3、3.6×10~3、2.5×10~3copies/mL,肝脏中则分别为8.0×10~6、5.7×10~6、2.6×10~6copies/g肝组织。在3只小鼠肝组织中均检测到环化HBV DNA,提示AAV8载体携带的线性HBV DNA成功回复成环化HB VDNA。免疫组化分析显示3只小鼠肝脏中均存在HBsAg和HBcAg表达;体内转染10周后肝脏组织切片的HE染色分析显示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高嗜肝性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ayw亚型)体内转导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HBV病毒在肝内稳定复制并持续表达HBV抗原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BV慢性持续感染的机制与应用于药物以及疫苗评价打下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6 425-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070 ]
  • 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曲梅;李洁;贾蕾;檀晓娟;高志勇;严寒秋;郭婧;李锡太;黎新宇;王全意;许文波;黄芳;

    阐明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构成并对柯萨奇病毒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2009年从北京市儿童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75例病例中采集的1044份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采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 yosarcoma,RD)细胞对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20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并对9株CoxA16分离株进行VP1区编码区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HFMD的主要病原为CoxA16(49.4%)和EV71(36.4%),其中CoxA16为优势血清型;此外,还有其它型别的肠道病毒(CoxA4、CoxA10和CoxA9等)共流行。基因分型表明2009年北京流行的CoxA16属于B1a和B1b基因型。

    2010年06期 v.26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452 ]
  • 2009年上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滕峥;檀晓娟;邵俊杰;张勇;匡小舟;张曦;许文波;

    本研究对上海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上海市2009年HFMD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上海15个区县的799例HFM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部分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VP1区和部分其它EV的VP4区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简单数据统计分析,用BioEdit和MEGA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BLAST服务器的在线比对进行EV型别鉴定。分析显示:上海市18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无显著特点;小于6岁的婴幼儿期为疾病高发年龄段;4~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virus A16,CA16)为主要病原,不同地区、不同月份的病原构成各不相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基于VP1区序列分析,上海EV71毒株与C4a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2株其它肠道病毒经鉴定属于CA2和CA10型。结果表明:EV71和CA16为2009年上海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属于C4a亚型;除EV71和CA16外,还存在小部分其它EV(如:CA2和CA10)引起的HFMD。

    2010年06期 v.26 437-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439 ]
  • 肠道病毒ECHO25河南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晁灵;黄学勇;李幸乐;许汴利;

    首次对ECHO25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阐明ECHO25(Ent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viruses Type25)病毒河南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的基因关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VP1蛋白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4株ECHO25病毒的VP1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ECH-O25病毒VP1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河南省4株ECHO25与标准株JV-4核苷酸同源性为79.2%~80.1%,氨基酸同源性为89.0%~92.4%;河南省4株ECHO25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2.4%~97.5%;HN-01分离株与HN-26分离株高度同源,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9.0%;河南省4株ECHO25同属B1基因亚型。

    2010年06期 v.26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5 ]
  •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WU多瘤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赵林清;钱渊;朱汝南;邓洁;王芳;孙宇;丁雅馨;张尼娜;

    为了解从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发现的WU多瘤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特征,并对其进行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应用针对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衣壳蛋白VP1、VP2编码基因以及LTAg编码基因的引物对,从已确证为WU病毒阳性的来自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编号为BJF5276的临床标本中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预期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后将序列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进而推导其基因组编码特征;随后从其它21例已确证为WU多瘤病毒阳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标本中扩增得到衣壳蛋白VP2编码区基因,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得到了WU病毒BJF5276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WU病毒BJF5276基因组序列全长为5229bp,共有5个主要的CDS(Coding domain sequences),分别编码衣壳蛋白VP2、VP3、VP1,并以其互补序列为模板,编码STAg和LTAg;所得到的22例VP2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病毒VP2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64个序列之间同源性很高;Mega4.0NJ进化树(Neighbor-joiningtree)分析显示这22个VP2基因序列分属于不同的基因进化簇,其中20个序列属于进化簇I中的Ia,另外2个序列属于进化簇III,其中的一个序列在IIIb基因进化簇中,另外一个序列独立成簇,不属于现有的IIIa或IIIb,暂时将其命名为IIIc。本研究结果提示北京地区的WU病毒具有多瘤病毒科的基因组编码特性;序列非常保守,有分属于不同基因进化簇的WU病毒在北京地区流行,与文献报道的以Ib流行为主所不同的是北京地区的WU病毒以Ia为主,且有新的基因进化簇出现。

    2010年06期 v.26 447-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0 ]
  • 深圳市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血清学及分子特点分析

    吴春利;程小雯;吕星;何建凡;黄运美;王昕;房师松;张仁利;程锦泉;

    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4名甲流重症患者的血清抗体及其所感染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分子特点的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在感染后短期内产生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均不超过1:20,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交叉血凝抑制实验的结果显示新H1N1病毒与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无任何交叉反应,抗原性差异很大,而患者所感染的病毒与标准株的抗原性则没有太大差异;分子特点的分析表明新H1N1病毒进入人群后依然属于经典的猪流感亚系,4名重症患者感染的病毒不具备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几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没有影响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只有一株毒株的NA蛋白发生了His275Tyr的突变,产生了对达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性。

    2010年06期 v.26 453-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2 ]
  • HIV包膜蛋白Gp120在果蝇Schneider 2细胞内的表达纯化及初步性质鉴定

    孙佩龙;周建华;吕淑霞;刘新奇;

    构建pMT/BiP/V5-HisA-HIVgp120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稳定转染获得稳定表达gp120蛋白的果蝇Schnei-der2(S2)细胞系,并对gp120蛋白进行大量表达和纯化。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重组载体PVR1012-gp120中扩增出中国流行株CRF07-BCgp120全长基因后,将其插入载体pMT/BiP/V5-HisA。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载体和抗性筛选质粒共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杀稻瘟菌素反复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gp120蛋白的果蝇S2细胞系,并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法纯化目的蛋白。用SDS-PAGE对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和纯度进行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其进行鉴定。成功构建了gp120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蛋白的果蝇S2细胞系,成功的表达了具有良好抗体反应性的gp120全长蛋白。此结果为深入研究HIV包膜蛋白gp120的生物学特性及进行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010年06期 v.26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9 ]
  • 浙江省汉坦病毒基因分子进化分析

    姚苹苹;朱函坪;邓小昭;徐芳;谢荣辉;姚晨辉;翁景清;张云;杨占秋;朱智勇;

    为了分析浙江省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1981~2007年从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12株汉坦病毒的S、M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属汉滩(HTN)型和汉城(SEO)型的混合型疫区,病毒的基因差异和亲缘远近关系主要表现在地区性,而与病毒分离的年代与宿主关系并不大,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该现象在HTNV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同一地区分离的病毒表现为较高的基因同源性,系统进化树上分布于同一或临近分支。另外发现分离自浙江省建德地区的Gou3和ZJ5株在SEOV进化枝中构成一独立分支,而且与国内外SEOV其他毒株的基因差异均较大,在浙江省建德地区存在着SOEV的特殊亚型病毒。

    2010年06期 v.26 46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88 ]
  • 2000年~2007年山东省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王常银;朱贞;徐爱强;熊萍;宋立志;许青;冯蕾;许文波;

    本研究对使用Vero细胞、RK13细胞或Vero/SLAM细胞从2000年~2007年山东省6个市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所分离的风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其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提示,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上,16株风疹病毒株分属三个基因型:1E(12株)、1F(1株)和2A(3株)。1E基因型于2001年在山东省首次检测到,并逐年成为我省风疹病毒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其中,2006~2007年间流行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与2001年和2002年流行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倾向;1F基因型和2A基因型分别于2000年、2001年分离到,至2007年间未再出现;3株2A基因型风疹病毒与我国风疹疫苗株(BRDII)密切相关。16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均无重要抗原位点的改变;山东省2001~2007年间分离的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以往报道相同。

    2010年06期 v.26 47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91 ]
  • HSV-1感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侯云;李玲;胡明;姜光域;王倩;钱冬萌;闫志勇;赵巍;宋旭霞;王斌;

    神经生长因子(NGF)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产生,通过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介导产生生物学效应,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作为一种嗜神经病毒,易造成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或死亡。本实验以U251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HSV-1感染致U25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NGF及其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U251细胞是HSV-1的容许细胞;HSV-1感染致U251细胞凋亡过程中,NGF及其低亲和力受体p75NTR出现表达强度随时间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而高亲和受体Tr-kA持续低表达。推测HSV-1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中可能调控了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2010年06期 v.26 47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3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地方株LJB/03分离及培养特性

    毛雅元;张桂红;葛俊伟;姜艳平;乔薪瑗;崔文;李一经;

    从黑龙江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RT-PCR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对细胞培养分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观察、RT-PCR及ELISA法检验,其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培养细胞中存在明显的特异性绿色荧光;免疫电镜下可见大小符合预期、有囊膜、花瓣状的典型冠状病毒结构特征;RT-PCR检测证实存在PEDVM基因;间接ELISA检测中平均P/N比值为7.6;从而确认为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命名为PEDVLJB/03株。随后,对该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及如何提高病毒滴度进行探索。通过摸索该分离毒株的蚀斑形成条件,建立了PEDV蚀斑形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病毒的蚀斑纯化,纯化得到PEDV大蚀斑克隆株和小蚀斑克隆株。对大、小两种蚀斑克隆株的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大小蚀斑克隆株细胞感染滴度相差明显。

    2010年06期 v.26 483-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758 ]
  • LAMP快速检测对虾IHHNV的方法与应用

    何琳;徐海圣;王美珍;戎华南;

    建立了一种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 HHNV)快速、灵敏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I HHNV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序列的6个保守区域,利用Pri mer Explorer v4.0软件设计4条引物,建立了I HHNV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将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检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MP最适反应在65℃恒温条件60min内完成,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梯型条带;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绿色的阳性结果很明显区别于橙色阴性结果。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灵敏度较常规PCR高1000倍。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发病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合于对虾I 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2010年06期 v.26 490-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1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