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

    <正>(2011年11月25日修订)《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8721,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本刊是自然科学期刊的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外人编MEDLINE(PubMed)数据库,被国外文摘BA、CA、CBST收录,被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刊载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类病毒、朊病毒以及新病毒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等。

    2011年06期 v.2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病毒学报》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正>1论著和简报的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此文章的目的,或说明本文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重点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使用的方法。应用性文章如需要,可注明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结果和结论着重说明所得结果的创新之处及表述的观点。2论著和简报的英文摘要内容应该比中文摘要详细,并且与中文摘要一致。论文提交编辑部前务必请专业背景强、英文水平较高的专家审校、修定后再投稿。写作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即使学术上可以达到发表水平,也将延迟出版。若需要本刊编辑协助修改,费用将由作者支付。

    2011年06期 v.27 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8 ]
  • 第二届厦门冬季学术会议

    <正>2012年2月24~26日在风景优美海滨城市——厦门召开的"第二届厦门冬季学术会议"。"第二届厦门冬季学术会议"由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杜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MajorViral InfectiousDiseasesin ASIA。会议已邀请到包括陈定信教授(Taiwan Univ)、Kenrad E.Nelson教授(Johns Hopkins),Barney S.Graham教授(VRC,NIH)、Duane J.Gubler教授(Duke-NUS)、John E.Johnson教授(Scrippps)、Masashi Mizokami教授(National Center for GlobalHealth and Medicine)和Robert H.Purcell(NIH)等在内的20名领域专家作为特邀报告人。会议将为国内本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一个与国际同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并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2011年06期 v.27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论著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表达研究

    卢静;李川;张福顺;芜为;张全福;张黎;王涛;王芹;仇佩虹;梁米芳;李德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是我国2010年新发现的新布尼亚病毒,可导致人类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新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已解析,但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构蛋白特征及功能尚需更多研究。本文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HB29株)病毒颗粒的沉降密度及超离纯化条件,得出该病毒颗粒在蔗糖中的沉降密度为1.135g/mL。利用PCR方法扩增SFTSV病毒株HB29株病毒RNA聚合酶(RdRp)、糖蛋白前体蛋白(M)、包膜糖蛋白(Gn)、包膜糖蛋白(Gc)、核蛋白(NP)及非结构蛋白(NSs)的编码区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5/FRT或VR1012,在293T细胞上获得上述基因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病毒颗粒和重组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确定蛋白活性和分子量。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新布尼亚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1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632 ]
  •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NX0101株的TCID_(50)与p27抗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董宣;刘娟;赵鹏;苏帅;杜燕;李薛;崔治中;

    为了研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在细胞上接种后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_(50))与p27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S/P值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本试验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NX0101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细胞),换维持液后连续10d取样,检测10d的TCID_(50)值与p27抗原的S/P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将该毒株在DF-1细胞系上传代至20代,取其中的第1代、第5代、第10代、第15代和第20代分别进行TCID_(50)滴度的测定和p27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在CEF细胞上接种的NX010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连续10d的TCID_(50)值与p27抗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5277;P<0.0001)呈正相关;在DF-1细胞系上传的不同代数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93000;P=0.0220)。由此可以推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TCID_(50)与p27抗原呈显著正相关,因而可以用ELISA法测得的p27抗原的S/P值对病毒的TCID_(50)值进行估测。

    2011年06期 v.27 5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74 ]
  • GeXP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李瑾;毛乃颖;秦萌;胡秀梅;杨梦婕;王淼;张晨;许文波;马学军;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12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A型和B型、季节性H1N1、副流感病毒1~3型、人鼻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和B型、人博卡病毒。针对病原体保守区序列设计12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分别用已验证的阳性标本为模板检验多重体系的特异性。多重检测体系在10~3拷贝/μL水平可同时检测到12种病毒。另检测24份临床标本,以real-time RT-PCR为参考标准,进一步验证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这种基于GeXP系统的新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快速同时检测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2011年06期 v.27 526-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393 ]
  • 过表达Lin28a/Lin28b对let-7家族活性的影响

    刘雪荣;田文洪;董小岩;吴效哲;吕建新;吴小兵;

    研究在HeLaS3细胞中过表达Lin28a/Lin28b对let-7家族miRNA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首先,构建Lin28a和Lin28b的表达载体pAAV2neo-Lin28a和pAAV2neo-Lin28b,分别转染HeLaS3细胞并筛选获得Lin28a和Lin28b的稳定表达细胞株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然后,以pAAV2neo-Gluc-(Fluc)为基本骨架,构建并获得检测let-7家族miRNA活性的8种质粒型载体,并包装为相应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作为检测miRNA靶序列介导的转录后抑制活性的传感器,命名为Asensor。在此基础上,以HeLaS3细胞为对照,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细胞中Lin28a和Lin28b表达水平,用QRT-PCR测定let-7家族各成员表达水平,用Asensor检测let-7家族各成员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均能有效地表达Lin28a和Lin28b蛋白;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HeLaS3细胞,HeLaS3/pAAV2neo-Lin28a细胞中let-7家族各成员表达水平都下降(除let-7e外),但不同成员下降幅度存在差异;Asensor检测结果显示,let-7家族所有成员活性水平都下降,但不同成员下降幅度也存在差异,且同一成员活性水平与表达水平及其下降趋势也不一致。相比于HeLaS3细胞,HeLaS3/pAAV2neo-Lin28b细胞中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和活性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表达水平的下降幅度比HeLaS3/pAAV2neo-Lin28a细胞大,而活性的下降幅度却与之相近。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和比较miRNA靶序列介导的转录后抑制活性的方法,首次研究了过表达Lin28a和Lin28b对细胞中的let-7家族miRNA活性影响,并发现Lin28a和Lin28b对let-7家族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和对其相应活性的影响不一致性,说明在检测miRNA表达水平的同时检测miRNA活性能更全面揭示miRNA的调节功能,为进一步研究let-7家族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3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9 ]
  • 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T0801分离株分子特征

    陆琪;王兴龙;宋艳华;李玉峰;白娟;姜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目前引起国内外养猪业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病毒基因和毒力变异较大。PRRSV NT0801株分离自我国发病猪群,毒力较强,但NSP2基因不存在高致病性PRRSV 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为了进一步阐明该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该毒株基因组全长15 439 bp,其中包含29 nt Poly(A)。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JXA1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6.7%,推导的GP3和GP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和98.5%,但NSP2基因无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传统型毒株ch-1a比较,推导的GP3和GP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9%和91.5%;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其介于高致病性和传统PRRSV毒株之间。与其它不同毒力PRRSV分离株基因序列比较,未发现明显重组信号。不同毒力毒株氨基酸残基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5个位点潜在毒力相关氨基酸残基中,该毒株有9个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一致,3个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不同,但与传统型和JXA1疫苗株相同,1个位点只与JXA1疫苗株相同,2个与其它毒株都不相同。表明该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密切相关,PRRSV流行毒株变异与基因突变有关,从而为该病毒毒力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4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7 ]
  • 贵州省25株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余春;李世军;王定明;唐青;陶晓燕;李浩;庄妍;周敬祝;王月;田克诚;唐光鹏;

    分析贵州省25株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基因(N基因)序列,探讨贵州省狂犬病流行特征与狂犬病病毒变异情况。以RT-nested PCR检测来自贵州省2005年至2010年不同地区的病人脑组织、病人唾液以及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病毒RNA,经测序与拼接后得到25条N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25株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彼此的同源性分别为89.3%~100%和98.%~100%;与国内其他省已发表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99.1%和88%~99.7%,与已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比较,25株病毒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了若干位点的取代。进化树分析显示,同一地区内与相邻地区,以及同一时间段与相邻时间段内狂犬病病毒N基因进化亲缘关系相近。25株贵州省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均属基因1型,其核蛋白在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上均有变异,且这些变异具有地域和时间分布特性。

    2011年06期 v.27 549-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0 ]
  • 近年北京人偏肺病毒基质蛋白、小疏水蛋白和粘附糖蛋白的遗传变异特征分析

    朱汝南;钱渊;赵林清;孙宇;邓洁;王芳;

    为了探讨北京地区儿童中流行的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结构蛋白基因特征,本研究着重对hMPV北京地区地方株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和粘附蛋白(Attachment protein,G)基因进行了基因特征的分析。本研究对2006年至2010年42株hMPV的M蛋白、49株SH蛋白和55株G蛋白基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化分析显示北京地区流行的hMPV的这3个编码蛋白基因分别属于A2、B1和B2基因亚型。地方株M基因高度保守,A和B基因型之间存在7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型内高度保守)。不同基因型(A和B)和不同基因亚型(A2和B1、A2和B2)之间的SH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在60.7%~64.4%之间,而同一基因亚型内的氨基酸同源性则在93.3%~100%之间;同一基因型不同基因亚型之间(B1和B2)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4.7%~88.7%之间。不同年份不同基因亚型G蛋白具有遗传多样性,使用不同的终止密码、核苷酸缺失和插入导致其核苷酸长度不同,变异程度相当高。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基因亚型之间的G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在34.0%~38.6%之间,同一基因亚型内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1.5%~100%之间;同一基因型不同基因亚型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在64.3%~69.2%之间。2008年至2010年的B2基因亚型的毒株大多数在多个位点出现了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同时出现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或重复插入,这些毒株在B2基因亚型内形成了一个新的进化簇。抗原位点预测分析显示不同基因亚型的SH和G蛋白的抗原位点均存在差异。

    2011年06期 v.27 557-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6 ]
  • 2009~2010年北京儿童腹泻中轮状病毒新VP4基因亚型的研究

    董慧瑾;钱渊;张又;邓莉;赵林清;朱汝南;陈冬梅;刘立颖;贾立平;

    P[8]b基因亚型是国内外新近发现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VP4基因的一种新亚型,本研究旨在建立有效鉴别HRV P[8]a和P[8]b基因亚型及P[4]和P[6]基因型的VP4基因打点杂交分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2009~201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中P[8]b基因亚型HRV的流行情况及其G/P基因组合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GenBank序列数据库可检索到的国内外HRV各种P基因型及亚型的VP4基因序列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在不同基因型别间核苷酸变异密集而相同P基因型内核苷酸高度保守的的位置设计各型别探针,并分别以本实验室上传GenBank的北京HRV地方株P[4]和P[6]基因型及P[8]a和P[8]b亚型的VP4基因作为相应型别探针的合成引物的设计模板及探针经PCR合成的合成模板,合成地高辛素标记的DNA探针。经测序验证所建立的VP4基因杂交分型方法结果可靠。对门诊88例(55%,88/160)及住院79例(70.5%,79/112)HRV腹泻患儿的P分型结果显示P[8]a亚型仍为主要型别,前者为96.6%(85/88),而后者为62.0%(49/79);P[8]b亚型在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占较高比例(27.9%,22/79),虽然其在门诊HRV感染患儿中也存在,但仅占2.3%(2/88);另外单纯P[4]基因型HRV感染仅在住院腹泻患儿中检测到1例(1.3%,1/79),而P[6]基因型在门诊及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均未检测到;本组标本中HRV P[8]b亚型主要与G9基因型组合。本研究表明G9P[8]b型HRV在北京腹泻儿童中有流行。

    2011年06期 v.27 56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47 ]
  • 我国2009年新分离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

    杨杜鹃;李铭华;付士红;张海林;梁国栋;

    本研究对我国2009年新分离的两株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以了解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通过RT-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ustalX、DNASTAR、MEGA等生物学软件完成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新分离两株乙脑病毒YN0911和YN0967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0 965个核苷酸,编码3 432个氨基酸。这2株乙脑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7%,氨基酸同源性为99.8%。与国际乙脑病毒流行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3.5%~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4.8%~99.7%。与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相比,在E蛋白有13个氨基酸差异位点,但都位于抗原关键位点之外。这2株病毒在3′UTR区域存在11nt缺失。基于C/PrM区段、E基因、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新分离2株乙脑病毒为G I乙脑病毒,并且和越南、四川、贵州、广西以往的分离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提示我国新分离的2株乙脑病毒均为G I乙脑病毒,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未见明显变化。

    2011年06期 v.27 57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16 ]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蛋白N末端缺失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张华群;廖文婷;陈秋莉;葛宜兵;杨界;章萍萍;祁培培;刘超;何婷;王锦红;潘卫;曹洁;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HXB2株tat基因中扩增编码Tat蛋白N末端1-21位氨基酸缺失的突变体Tat22-101基因片段,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at22-101,经双酶切及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及Ni~(2+)-NTA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突变体融合蛋白PET32a-Tat22-101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9kD。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ELISA检测结果表明,pET32a-Tat22-101融合蛋白不仅较好地保留其免疫原性,而且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针对Tat N末端区之外的Tat其他功能区表位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Tat生物学功能和研制新型HIV Tat疫苗奠定试验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80-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2 ]
  • 稳定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细胞的构建及其生物特性研究

    秦笙;王玉涛;杨子峰;陈俏连;关文达;伍时冠;刘文宽;郑兆广;李海涛;周荣;

    获得稳定表达RSV病毒NS1基因的HEp-2-NS1细胞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RSV病毒中获得NS1全长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重组载体与包装质粒PIK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包装细胞293FT细胞,产生的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HEp-2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用QPCR、细胞病变染色法、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NS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NS1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筛选获得5株阳性单克隆细胞株,QPCR结果显示HEp-2-NS1细胞有NS1基因扩增,其中d株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细胞对照组的8 483倍;在外源干扰素作用下,HEp-2-NS1细胞仍对VSV病毒保持敏感,细胞感染病毒48h后染色结果显示全部死亡;对第3代及第30代细胞的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导入的NS1基因在HEp-2细胞中不仅能转录成相应的mRNA而且能成功稳定地表达。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RSV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HEp-2-NS1改造细胞株,为建立适用于临床分离的转基因细胞提供良好的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87-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36 ]
  • 含H5N1多个结构抗原的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可明显增强免疫原性

    王文;陈红;邓瑶;杨扬;殷霄;王敏;周剑芳;舒跃龙;阮力;谭文杰;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利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及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采用不同方案(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及M1与M2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γ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联合免疫可以激发较强的多个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明显优于DNA疫苗或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单独免疫;联合免疫方案中DNA疫苗初免所激发的HA与NA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初免,然而M1与M2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则反之。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27 59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4 ]

综述

  • 人细小病毒B19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刘雪莉;王敏;鲁茁壮;洪涛;

    <正>细小病毒B19是目前细小病毒家族中除人博卡病毒(HBoV)和新型细小病毒PARV4(Humanparvovirus 4)以外唯一可以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感染儿童可引起传染性红斑,感染成人可引起多发性关节病综合征,而对一些有免疫病,血液病的患者,B19感染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如慢性红细胞贫血,暂时性再障危象。病毒感染后对细胞的毒性是引起暂时性障碍危象和纯红细胞再障的直接原因。血液病患者中,B19病毒感染是引起暂时性障碍危象的主要病因,持续B19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缺损患者

    2011年06期 v.27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5 ]
  • 非包膜病毒进入细胞基质的研究进展

    赵淑玲;梁昌镛;

    <正>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必须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为了增殖,病毒需要将它们的基因组运送到宿主细胞中。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病毒必须通过宿主细胞的主要屏障——细胞质膜,不同病毒会根据宿主细胞膜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进入策略。根据病毒的外表是否具有脂双层膜可将病毒分成两类:包膜病毒和非包膜病毒。包膜病毒外表有一层来源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整合了病毒编码的膜融合蛋白。包膜病毒主要通过膜融合蛋白的作用促使病毒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介导病毒核衣壳的侵人。对于非包膜病毒来说,由于缺乏包

    2011年06期 v.27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6 ]
  • 肠道病毒71型(EV71)反向遗传研究进展

    曹伟军;郑海学;杨帆;

    <正>反向遗传学技术实现了在DNA分子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在深入阐明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筛选研制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基因治疗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肠道病毒71型病毒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肠道病毒71型基因组结构及复制特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根据EV71衣壳蛋白VP1区的核苷酸序列的不同,EV71可以分为A、B、C三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

    2011年06期 v.27 609-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6 ]
  • 锁核酸SPC3649在HCV抗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玲;谭文杰;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由约9.6kb个核苷酸组成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被分为7个基因型及若干亚型。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常见血液传播型疾病,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至今没有针对HCV的保护性疫苗,目前批准的标准治疗方式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RBV)的联合疗法。目前这种疗法对不同基因型的感染患者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对HCV基因2型及3型的患者,80%可以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反应(SVR),然而

    2011年06期 v.27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9 ]
  • EBV裂解复制周期调控机制研究新进展

    李嵬;罗湘建;胡哲煜;曹亚;

    <正>EBV与许多恶性疾病包括霍奇金病、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人类B淋巴细胞是EBV天然宿主,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分为潜伏感染和裂解感染。EBV潜伏感染时,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杀伤,仅表达少量基因产物。而在外界条件如化学、物理或宿主细胞分化的刺激下,EBV可由潜伏感染进入到裂解复制(Lytic Replication)感染周期,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播散。根据EBV裂解复制产物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裂解复制周期分为裂解复制立即早期、早期和晚期。1 EBV裂解复制不同时期产物的调控作用

    2011年06期 v.27 619-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5 ]
  • 病毒miRNA:共生舞者?

    董原;仇超;徐建青;

    <正>MicroRNAs(miRNAs)是大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RNA,存在于几乎所有多细胞生物中。miRNA基因编码的pri-miRNA在细胞核内经Drosha酶切割后运输到胞浆内,并由Dicer酶切割而成熟,与宿主蛋白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不完全互补结合,诱导靶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调节蛋白表达。miRNA不易突变,特别是5'端的2~7或2~8个核苷酸(seed region)与靶mRNA完全互补,非常保守。miRNA几乎在所有生物过程中起作用,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新陈代谢以及调节免疫。

    2011年06期 v.27 624-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