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病毒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病毒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基础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2022年04期 v.38 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

    <正>~~

    2022年04期 v.38 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2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表

    <正>~~

    2022年04期 v.38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

    <正>(2018年12月25日修订)《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721,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 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版单位是《病毒学报》编辑部。

    2022年04期 v.38 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人类病毒研究论著

  • 深圳市首例本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1和BA.2亚型的基因组特征分析

    屈雅丽;陈龙;唐秀娟;陈建成;吕秋莹;孙颖;魏欣仪;卢清菊;高玮;朱灿;李诗敏;周莎;张仁利;胡贵方;何雅青;

    为了解本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深圳市首次确认的本土Omicron变异株的BA.1和BA.2亚型毒株进行了基因组特征分析。通过Illumina测序,2022年1月16号和1月18号分别获得了深圳市首次确认的本土Omicron变异株BA.1亚型和BA.2亚型毒株的基因组长度分别为29 862nt和29 391nt。与参考株Wuhan-Hu-1(NC_045512.2)比较,深圳BA.1亚型毒株hCoV-19/Shenzhen/IVDC-01-16/2022有6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深圳本土BA.2亚型毒株hCoV-19/Shenzhen/IVDC-01-18/2022有6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通过与GISAID数据库序列比对发现,深圳BA.1亚型毒株hCoV-19/Shenzhen/IVDC-01-16/2022与2021年12月加拿大的毒株hCoV-19/Canada/NB-CHUDGLD-1312-MM01207R/2021相似性最高,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100%。深圳本土BA.2亚型毒株hCoV-19/Shenzhen/IVDC-01-18/2022与2021年12月日本的毒株hCoV-19/Japan/IC-2879/2021相似性最高,基因组序列仅在ORF6基因上表现出1个核苷酸差异(C27297T)。开展本土的SARS-CoV-2病毒的分子监测,对预防与控制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4期 v.38 769-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2021年宁夏境外输入和本土SARS-CoV-2流行病学与基因组特征研究

    吴忠兰;蒯文和;刘翔;裴建新;韩坤;司冰倩;马学平;龚瑞;赵建华;张银豪;

    研究宁夏境外输入性和本土SARS-CoV-2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病毒的基因组变异特征,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病毒溯源提供参考依据。境外输入感染者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宁夏入境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人员信息和本地区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报告,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用Mafft对基因组序列多重比对,用RAxML构建最大似然法进化树(GTR+G模型,bootstrap=1 000)。2021年宁夏共报告50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其中境外输入5例,本土疫情感染者45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小于18岁4例,18~30岁6例,30~49岁10例,大于等于50岁26例。11例病例未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其他均完成2针剂的新冠肺炎疫苗的免疫程序。无症状感染者为4例,确诊病例为46例。获得47例病例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均为Delta变异株,境外输入病例核苷酸变异位点与10月疫情病例具有明显差异,系统进化树在不同的分支,10月疫情聚集于一簇。Delta变异株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境外输入SARS-CoV-2变异株存在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

    2022年04期 v.38 776-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双淬灭TaqMan探针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初步研究

    伍嘉豪;张嫦丽;王娴默;范文;易华伟;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qPCR)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和ORF1a/b序列。在实际的核酸检测中,因采样和qPCR灵敏度问题导致的假阴性结果时有发生。为了优化SARS-CoV-2的核酸检测,我们设计了含有两个淬灭基团的双淬灭TaqMan探针,与单淬灭TaqMan探针相比,双淬灭TaqMan探针的背景荧光信号更低(161±9 vs.290±18)。同时,我们以N基因质粒和假病毒作为核酸检测的模板,发现双淬灭TaqMan探针检测体系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密度(CV 1.4%vs 2.3%;0.6%vs 2.1%)以及更低的检测下限。

    2022年04期 v.38 784-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痘苗病毒天坛株F1L区高效重组方法的建立

    袁航;任皎;赵莉;豆亚美;田厚文;王文玲;谭文杰;

    痘苗病毒是一种在细胞质中复制的DNA病毒,曾作为天花疫苗在消除天花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痘苗病毒作为基因表达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研发、肿瘤治疗等不同方面。研究者们通过自然选择或基因工程技术减毒获得了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除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MVA和NYVAC以外,国内还有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TV)。由于NTV缺失了多种宿主范围基因,导致其免疫原性低下,因此仍须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得更好的疫苗载体。目前改造方法主要是同源重组,但是传统同源重组方法的重组率很低,限制了痘苗病毒载体疫苗载体的研发。近年来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基于CRISPR/Cas9的高效重组体系成为可能。痘苗病毒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抗凋亡基因上。有实验表明,抗凋亡基因F1L的缺失在不影响痘苗病毒的复制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毒力,改善了CD8~+T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提高了作为疫苗载体的安全性。这些发现表明该基因的缺失是优化痘苗病毒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研究设计了痘苗病毒F1L区重组质粒,通过运用CRISPR/Cas9技术,对TTV的F1L基因进行缺失重组。经重组病毒的噬斑纯化与PCR、Western Blot验证后,证明了该重组系统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我们建立了痘苗病毒F1L区高效重组技术方法并筛选出最佳的gRNA。这为后续NTV的改造提供了更多基因靶点选择。

    2022年04期 v.38 79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识别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后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强宏生;尹一凡;孙永鹏;陈莉;雷思雨;林雪;江泽敏;郑子峥;夏宁邵;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至今尚无安全有效的预防RSV感染的疫苗。融合(F)蛋白是目前RSV疫苗研发的主要抗原靶标,存在prefusion(pre-F)构象和postfusion(post-F)构象,而pre-F构象蛋白上含有诱导机体产生高效中和抗体的中和表位。因此,在靶向pre-F蛋白疫苗研发前期工作中,对于F蛋白两种构象形式相对含量的评估可以进一步指导RSV疫苗免疫原再设计。目前已报道的F蛋白抗体大多识别pre构象,本研究拟开发出一种特异性识别post-F蛋白的工具抗体,希望能够评估post-F蛋白的相对含量。通过RSV A2 post-F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特异性识别post-F蛋白的鼠源抗体12A12,结果显示12A12对于post-F蛋白具有良好的广谱结合活性,并且对不同来源的post-F蛋白在不同方法学应用上都有一定的检测能力,表现出成为特异性检测post-F蛋白工具抗体的潜力。

    2022年04期 v.38 799-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流感病毒生命周期中关键RNA结合蛋白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余树芳;蒋智民;魏凡华;

    流感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结构、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复制需要利用宿主的转录翻译系统进行,所以宿主蛋白在流感病毒维持其生命周期及致病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RNA pull-down结合质谱分析筛选了流感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RNA结合蛋白(RBP)。结果发现了69个可以与流感病毒3个以上病毒RNA(vRNA)片段相互作用的RBP,其中DHX9、IFI27、RBBP6以及SRSF5蛋白显著调控流感病毒的复制。总之,本研究筛选到的RBP为之后进一步解析这些蛋白在调控流感病毒感染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2022年04期 v.38 807-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H1N1病毒感染模型小鼠肺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刘霜;张成剑;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反应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能够减轻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脏损伤。血球凝集素第1型、神经氨酸酶第1型(Hemagglutinin 1 Neuraminidase 1,H1N1)病毒FM1株感染引起小鼠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为了研究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H1N1病毒感染模型小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ICR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H1N1组、H1N1+MCC95组,H1N1组和H1N1+MCC95组通过H1N1病毒FM1株滴鼻的方式建立H1N1感染模型,H1N1+MCC95组给予MCC950腹腔注射干预、连续7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介素(IL)-1β、IL-18的含量,肺组织中H1N1病毒拷贝数、干重/湿重(W/D)、病理改变及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leaved caspase-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GSDMD-N(Gasdermin D-N,消皮素D-N)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1N1组小鼠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病理改变,BALF中IL-1β、IL-18的含量及肺组织的H1N1病毒拷贝数、W/D、NLRP3、ASC、Cleaved caspase-1、GSDMD-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1N1+MCC950组小鼠肺组织病毒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BALF中IL-1β、IL-18的含量及肺组织的H1N1病毒拷贝数、W/D、NLRP3、ASC、Cleaved caspase-1、GSDMD-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H1N1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H1N1病毒感染激活肺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在H1N1病毒感染小鼠中发挥肺脏保护作用。

    2022年04期 v.38 814-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2019-2020年阿克苏地区A(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耐药分析

    荣晓夙;周红亮;马瑞杰;蒋清莉;热依汗古丽·卡迪尔;何忻;李虎;

    为分析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2019-2020年A(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及耐药情况。本文选取A(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8的毒株,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耐药检测分析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毒株为疫苗株A/Kansas/14/2017细胞株的低反应株,均为疫苗株A/HongKong/45/2019细胞株的类似株。HA和NA基因序列进化树显示与A/HongKong/45/2019属于同一分支。与同年疫苗株A/Kansas/14/2017比对,HA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氨基酸变异,分别是E62G、N91S、K92R、N121K、T135K、S137F、K144S、S159Y、K160T、N171K、I179V、R208I;受体结合位点T135K、S137F处氨基酸发生变异;133-135、483-485处减少两个潜在糖基化位点,158-160处增加1个潜在糖基化位点;HA蛋白二硫键位点保守。与同年疫苗A/Kansas/14/2017比对,NA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T329S、K344E处氨基酸发生变异;NA蛋白酶活性位点及周围催化位点、耐药位点、糖基化位点保守,二硫键C42F处发生氨基酸变异。M2蛋白S31N位点处氨基酸发生变异。本地区A(H3N2)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药物敏感。总之,2019-2020年阿克苏地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2019-2020年北半球疫苗株A/Kansas/14/2017不匹配,而与WHO推荐2020-2021年北半球疫苗株A/HongKong/45/2019匹配性更好。还需持续做好流感病毒抗原性和耐药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流感病毒基因特性情况,为本地区流感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4期 v.38 821-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高HBV载量女性孕中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郝红晓;杨柳;林妍洁;毕潇月;邓雯;蒋婷婷;孙芳芳;路遥;张璐;李明慧;谢尧;

    探讨高HBV(Hepaitis B virus,HBV)载量孕妇妊娠中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待产及分娩慢性HBV感染女性及所生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HBV载量分为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199例)、低病毒载量组(<2×105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596例)及高病毒载量组(≥2×105IU/mL,298例)。按规范化HBV母婴阻断流程高病毒载量组孕24周加用替诺福韦抗病毒,分娩后停药;所有婴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预防。收集产妇孕期病毒学指标和临床生化指标、孕期并发症信息及分娩相关信息;婴儿出生后及7月龄时HBsAg、HBV DNA。三组产妇年龄、基线HBV 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43,P=0.001;H=892.660,P=0.00;H=632.044,P=0.01);高病毒载量组产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 4.33(3.48,5.0)IgIU/mL显著低于用药前HBV DNA8.23(7.98,8.23)I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月龄时高病毒载量组2名(0.67%)婴儿发生HBV感染,低病毒载量组(0%)及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0%)无婴儿感染,三组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高病毒载量组用药后肌酐(CREA)升高(P=0.00)。三组孕妇分娩前ALT、TBIL、肌酐、孕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婴儿先天畸形率、早产率、胎龄、低体重儿比率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HBV载量女性于孕中期使用替诺福韦可降低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良好。

    2022年04期 v.38 83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 ]
  • 2020-2021年南通地区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中诺如病毒分子分型分析

    季霄雷;郭陈;陈璐;蔡秀丽;苏婧;孙怡华;

    了解近一年来南通地区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分子流行变异特征。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南通18起疑似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标本共19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I/GII组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CT值<30的标本,进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区和VP1区序列测定,构建系统进化树。全部193份标本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138份,其余标本均为阴性,其中诺如病毒GI组阳性检出率22.5%(31/138),GII组阳性检出率77.5%(107/138);18起疫情基因型别分别为GII.4 Sydney 2012[P16](38.9%,7/18)、GII.3[P12](27.8%,5/18)、GI.3[P13](16.6%,3/18)、GII.4 Sydney 2012[P31](5.6%,1/18)、GII.2[P16](5.6%,1/18)。本研究发现南通市诺如病毒主要流行株为GII.4 Sydney 2012[P16],其他基因型毒株的发现警示需加强监测及病毒测序工作,及时对新型毒株进行检测,进一步收集可用数据,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支持。

    2022年04期 v.38 841-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8 ]
  • SA11轮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方法的初步应用

    刘夏飞;李慧莹;杜文静;柴萨萨;朱武洋;段招军;

    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分十一节段的dsRNA病毒。直到2017年,轮状病毒才建立起完全基于质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本文采用美国John T. Patton教授实验室报道的11+1质粒方法,尝试了基于SA11骨架质粒和我国流行株Hu05(G9P[8])VP4和VP7基因的重配。通过结合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和RT-PCR结果验证,证明我们分别成功拯救出rSA11和重配Hu05 VP7的单基因重配毒株(rSA11-VP7Hu05)。进一步通过蚀斑试验和qRT-PCR方法,我们又比较了rSA11-VP7Hu05与亲本株rSA11和Hu05的滴度和基因组复制动力曲线。本文通过对SA11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方法应用于重配病毒拯救的初步探索,为我国开展下一代轮状病毒疫苗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2年04期 v.38 850-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LRP6通过IFN通路抑制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A16

    郭泽铭;蔡秋虹;

    初步探索在EV71和CA16感染过程中,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通过作用于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对EV71和CA16的抑制作用。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了EV71和CA16两种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LRP6的表达情况;通过TCID50实验检测细胞中EV71和CA16病毒的RNA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RP6对NF-κB活化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RIG-I转录活性。EV71和CA16感染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LRP6的表达逐渐升高;过表达LRP6后,细胞中感染性活病毒滴度也有显著下降;在仙台病毒诱导下,过表达LRP6,NF-κB转录活性显著增强;LRP6是通过靶向TBK1及其上游分子来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LRP6在EV71和CA16感染过程中会增强I型干扰素信号。

    2022年04期 v.38 858-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低剂量IL-2注射对EV-A71乳鼠感染模型的影响

    姬桐;李慧;张志晓;朱文兵;杨燕;吴忠香;董少忠;宋杰;

    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A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研究表明EV-A71感染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与EVA71患儿机体的免疫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能激活T细胞,并维持T细胞分化和增殖的T细胞生长因子,同时也参与炎症或自身免疫性反应。本研究旨在研究低剂量IL-2(500 IU/只)对EV-A71感染乳鼠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注射低剂量IL-2能显著改善EV-A71感染BALB/c乳鼠的存活率和疾病指数,能明显减轻EV-A71感染BALB/c乳鼠的脑部和肺部的病理损伤,能显著降低EV-A71感染Balb/c乳鼠脑部的病毒载量,并且能显著下调IL-1β、IL-6、IL-18和TNF-α的表达。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提示了低剂量IL-2用于治疗HFMD的有效性,为IL-2用于EV-A71感染导致的HMF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年04期 v.38 86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2018年新疆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

    张辉国;岳铭;胡锡健;

    新疆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对居民的健康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为描述2018年新疆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分析气象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贝叶斯时空模型估计2018年新疆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并从气象因素、时间、空间、时空交互效应四个维度分析手足口病的时空演化趋势。2018年新疆100个市县手足口病病例高达10 943例,其中8岁以下儿童占94.74%,男女性别比为1.49/1。最高气温与手足口病呈负相关,最高气温增加1℃,发病风险降低74.3%(95%CI:55.1%,86.7%);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呈倒“V”型,在8月达到发病高峰,12月为发病风险全年最低值;发病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于新疆东南方向,少量分散于西南方向和北疆地区;发病高风险区域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四轮“分散于全疆-聚集在北疆”的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出手足口病由新疆南部向中东部,再向北疆转移的趋势。新疆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具有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在发病高风险季节以及高风险区域需重点对8岁以内儿童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工作。

    2022年04期 v.38 874-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卡波氏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罗婷;赵娟;潘洋洋;袁武梅;曾妍;

    卡波氏肉瘤(Kaposi sarcoma,KS)在全球范围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第二易患的肿瘤。本研究旨在确定KS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微小RNA(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和相关途径,为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测序获得KS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差异miRNA,借助starBase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同时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Reactome通路富集和转录因子注释分析差异miRNA的靶基因,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下调最明显的三个miRNA。结果显示,上、下调差异miRNA分别为39个和67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差异miRNA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组蛋白修饰、核染色质、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等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cAMP信号通路和长时程增效等通路参与KS的疾病进程;下调的差异miRNA主要与组蛋白修饰、细胞前沿和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性有关,主要通过FoxO及Hippo等信号通路参与KS的疾病进程。Reactome富集显示,差异miRNA多集中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信号转导疾病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转录因子注释结果显示,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3(Forkhead Box Protein O3,FOXO3)等转录因子可能和K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qRT-PCR结果显示,测序中下调最明显的三个miRNA在KSHV感染细胞中均显著下调。总之,本研究筛选出了KS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对其靶基因进行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初步发现miR-651-3p,miR-223-3p及miR-186-5p通过Hippo、FoxO及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KS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均为探寻KS的发病机制和靶向干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022年04期 v.38 880-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细胞中YAP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姜英;周红;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YAP1是Hippo/YAP通路的关键分子,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胃癌细胞、肝癌细胞增殖。为了阐明YAP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高危型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细胞中YAP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首先检测高危型HPV阳性与阴性宫颈癌组织、高危型HPV阳性及阴性宫颈癌细胞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YAP1、Wnt1、Wnt3a及β-catenin的表达,分析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中YAP1与Wnt1、Wnt3a、β-catenin的相关性;然后培养HPV16阳性的SiHa细胞及HPV18阳性的HeLa细胞,转染阴性对照(NC)或YAP1 siRNA、给予溶剂DMSO或Wnt/β-catenin激动剂SKL2001进行干预,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490及Wnt1、Wnt3a、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中YAP1、Wnt1、Wnt3a、β-catenin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组织(P<0.05)且YAP1与Wnt1、Wnt3a、β-catenin呈正相关;转染YAP1 siRNA后,si-YAP1组SiHa细胞及HeLa细胞的A490水平及YAP1、Wnt1、Wnt3a、β-catenin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P<0.05);转染YAP1 siRNA的同时使用SKL2001,si-YAP1+SKL2001组A490水平、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高于si-YAP1+DMSO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细胞中YAP1表达增加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细胞增殖。

    2022年04期 v.38 889-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 ]
  • 香草酸对朊病毒感染细胞PrP~(Sc)沉积抑制和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王琳;杨微;姚强;陈嘉;胡超;夏影;董小平;石琦;陈志宝;陈操;

    朊病毒病是一类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本研究使用香草酸处理朊病毒感染细胞的SMB-S15细胞,分析其抑制PrP~(Sc)沉积和细胞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μM的VA连续处理14 d后,SMB-S15细胞中的PrP~(Sc)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内的活性氧和过氧化氢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而HO-1、GCLC和GCLM等抗氧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内的总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调。VA连续处理14 d的SMB-S15细胞中,UPR相关蛋白PERK、IRE1α、ATF6和GRP78表达上调,自噬系统活化。此外,VA处理可缓解朊病毒感染引起的SIRT3异常。本研究为朊病毒病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线索,同时VA对体外PrP~(Sc)的抑制作用及对朊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2年04期 v.38 896-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植物病毒研究论著

  •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李献锋;刘明航;魏霜;丁钿;武目涛;冯黎霞;

    本研究旨在建立番茄和辣椒种子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选用ToBRFV的MP蛋白基因和CP蛋白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ToBRFV-F-5506/ToBRFV-R-6186,建立了ToBRFV的RT-PCR检测方法。用ToBRFV阳性样品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以疑似ToBRFV感染的实际种子样品进行验证,并与已报道的9对ToBRFV特异性引物对实际种子样品的检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检测限值至2.5ng/μL,且与番茄和辣椒的其他主要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50份疑似ToBRFV感染的番茄和辣椒种子样品的阳性检出率高达40%,要优于已报道的9对ToBRFV特异性引物。本研究建立的番茄褐色皱果病毒RT-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特异性,适用于ToBRFV感染的番茄和辣椒种子样品检测。

    2022年04期 v.38 905-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动物病毒研究论著

  • 我国江西兔源盖他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李玲;璩骁;张艳宾;张彤;李欣;李鹏宇;肖东;崔水保;齐鹏;肖进;

    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成员,其感染引起的疾病对我国动物和公共卫生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本研究在对从江西省某养殖场收集到的兔子脾脏组织进行检测时,经病毒分离、纯化及鉴定,获得一株能够在PK-15细胞稳定增殖的GETV分离株,命名为GETV JXNC。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GETV JXNC与GenBank中现有43株GETV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3%~99.6%;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ETV JXNC与2016年的一株猪源GETV毒株HNNY-1(GenBank登录号:MG865966)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二者的核苷酸相似性高达99.6%,非结构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7%,结构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8%。本研究首次从家兔中检测并分离到GETV,对GETV的感染谱、传播机制和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4期 v.38 915-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表达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HA基因的重组嵌合型新城疫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黄庆;乔麒龙;王白玉;杨盼盼;王宝玲;苗玉和;赵军;

    为研制同时防控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的新型高效多联疫苗,本研究将上游带有NDV HN基因非编码区(NCR)的H9N2亚型AIV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HA)插入到含有基因Ⅶ型NDV毒株F和HN基因的嵌合型NDV rLaSota-7F/HN全长基因组cDNA的质粒pNDFL-7F/HN中,构建含有H9N2亚型AIV流行株HA基因的重组NDV全长感染性克隆pNDFL-7F/HN-HA。将pNDFL-7F/HN-HA和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21拯救出重组病毒rLaSota7-HA。对重组NDV进行了RT-PCR、Western Blot和IFA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NDV rLaSota7-HA可以在鸡胚中稳定传代,且保留了LaSota株在鸡胚中高滴度复制、低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rLaSota7-HA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132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均为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峰值达10~(-8.78)/100μL,本研究构建的表达H9N2亚型AIV中国流行株HA基因的重组NDV rLaSota7-HA将为研制同时防控基因Ⅶ型NDV和H9N2亚型AIV感染的高效多联疫苗奠定基础。

    2022年04期 v.38 928-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策略及应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

    季倩婷;尚浩天;施泽灿;郑天宇;姚佳薇;姜世勃;张娜茹;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传播,扎实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全球COVID-19疫苗的研发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同类型的疫苗齐头并进,多种技术路线的疫苗被投入紧急使用。然而,SARS-CoV-2变异株频频出现,现有的疫苗对变异株的保护效力究竟如何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综述从COVID-19疫苗的技术路线、优缺点、实验室研究结果、临床应用和对变异株的保护效力等方面分别阐述DNA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mRNA疫苗,期望为应对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株)的COVID-19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科学基础。

    2022年04期 v.38 937-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5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2 ]
  • 冠状病毒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王虹苹;刘代顺;刘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所引发的全球大流行已导致上亿人确诊,但至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作为冠状病毒颗粒中最丰富的结构蛋白,在同其它结构蛋白间相互作用、病毒粒子的组装释放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抗病毒药物研发和疫苗设计的重要靶点之一。本综述重点介绍了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先天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和相关靶向抑制剂,以期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膜蛋白研究现状的全面了解,助力相关药物的研发和防治新策略的建立。

    2022年04期 v.38 949-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 新型重组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刘开拓;高如一;王晓泉;刘秀梵;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跨种间感染人的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21年6月1日我国通报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10N3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引发人感染的H10N3为新型重组病毒,HA和NA基因分别来自于H10N8和H7N3,内部基因全部来源于S基因型H9N2。在我国活禽市场同样分离到多株和人源毒株高度同源的禽源H10N3病毒,表明在发生人感染事件之前H10N3已在我国家禽中流行。新型重组H10N3病毒对鸡为低致病性,通过泄殖腔排毒,仅可通过直接接触方式在鸡群中有限传播;具备双受体结合特性,可通过气溶胶途径在豚鼠中高效传播,引发小鼠致死性感染。新型重组H10N3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重点关注。

    2022年04期 v.38 958-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 ]
  • 人类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柳婷婷;徐靖淋;郭子槊;辛文文;赵宝华;康琳;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约80%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快速准确地检测与鉴定呼吸道病毒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应对突发性传染疾病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病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日新月异。本文综述了针对人类呼吸道病毒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并分析对比了各技术的优缺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对呼吸道病毒检测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甄别呼吸道病毒的效率,也为新的呼吸道病毒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2022年04期 v.38 96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9 ]
  • 麻疹疫苗研究新进展

    李焱;张勇;许松涛;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成年人发病有所增加。随着全球麻疹发病率升高,我国二胎政策放开,麻疹的预防更显重要,而疫苗免疫是麻疹控制和消除最重要的策略。本文就麻疹的流行病学、现行麻疹疫苗和在研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及疫苗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为我国新型麻疹疫苗研发和麻疹预防提供基础性资料。

    2022年04期 v.38 974-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在病毒感染复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红云;刘思华;王涛;王志云;

    肌动蛋白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细胞骨架蛋白,广泛参与细胞运动、维持细胞形态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在病毒吸附、进入、组装、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但致力于探究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关键调节作用,可为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潜在抗病毒靶点的挖掘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在病毒感染各环节中的关键作用。

    2022年04期 v.38 982-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CCR5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HIV感染及艾滋病疾病进程的研究进展

    方浩;杨金轩;罗荣华;郑永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5)是HIV感染宿主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在HIV疾病初期和经性传播途径的HIV绝大多数均利用CCR5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大量的研究表明ccr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会影响CCR5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与HIV易感性和艾滋病进展相关。本文对ccr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IV易感性和艾滋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这不仅为了解HIV疾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开发基于CCR5受体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2022年04期 v.38 991-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伪狂犬病毒跨物种感染与传播

    王春芳;付琦媛;郑宾宾;宋涛;严世杰;芮萍;张志安;马增军;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症状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猪是PRV主要的传染源和天然宿主。PRV对宿主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能侵袭宿主的神经元,逃避免疫机制。PRV gD蛋白可结合人和猪具有相似亲和力的nectin-1蛋白,启动病毒进入,因此可以有效感染人类细胞,为人类感染此病奠定基础。本文简要综述了PRV的感染机制以及在不同物种如单峰驼、黄牛、犬、羊等之间的传播,以及人类感染PRV的实例,表明PRV的跨物种感染已经普遍存在。猪在病原体传播中起着关键的中间作用,促进了PRV跨物种传播的研究。本文旨在为广大的相关从业人员发出示警,促进PRV跨物种传播的深入研究,以避免潜在的感染风险。

    2022年04期 v.38 1001-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羊口疮病毒维持O-H感染系统的稳态机制

    于永忠;张帆;杨超群;刘圆圆;杨晓;崔玉东;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是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PPV)典型的代表成员,具有鲜明的种属特征。ORFV具有高度的上皮嗜性,并不侵入真皮层,通常导致皮肤或黏膜上皮严重的病理性损伤;并且容易造成继发性感染。近年来,随着ORFV与宿主细胞“互作”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病毒进化的细胞策略初露端倪。为了揭示其较为完整的细胞策略,我们借助“ORFV-HOST”(O-H)系统全方位阐述病毒与宿主建立的互作关系。本综述旨在挖掘病毒感染期间维持O-H系统稳态的目的、意义及其分子机制,为丰富ORFV分子病毒学理论和羊口疮抗病毒设计提供了参考。

    2022年04期 v.38 1007-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 ]
  • 猪圆环病毒与其它病原共感染的研究进展

    杨雁婷;徐雷;黄瑶;徐志文;朱玲;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一种全球流行的高度传染性病毒,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PCV包括PCV1、PCV2、PCV3和PCV4四种基因型。目前已有研究报道PCV单独感染动物不会导致明显的PCVAD,而与其他病原如PRRSV、PPV、CSFV、PRV、PEDV、SS2、HPS和Mhp等共感染后会加重临床症状的表现。本文总结了PCV与猪源病毒、细菌和支原体之间发生共感染的现况及基础研究,为混合感染疾病的预防以及新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2022年04期 v.38 1016-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