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论著

  • 一株强神经毒力乙脑病毒株的生物学及其分子特征

    刘欣玉;俞永新;岳广智;杨立宏;贾丽丽;董关木;

    研究一株神经毒力很强的乙型脑炎病毒株SA4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并找到其毒力强的分子基础。将SA4脑内接种昆明小鼠后每日观察发病和死亡鼠数并每日收取鼠脑,用空斑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脑内病毒增殖滴度,同时以另一株乙脑病毒SA14按照相同方法进行平行实验作为对照。SA4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序列结果与乙脑SA14株及世界各地共21株乙脑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内接种SA4株的小鼠发病和死亡时间均比SA14株早1d,在相同时间点上SA4株的病毒滴度高0.5~1.0lgPFU/mL。SA4株与世界各地毒株基因同源性比对,核苷酸同源性为84.6%~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5.2%~99.7%。与SA14相比,氨基酸序列存在17个位点的差异,分布于不同的区段,其中E区最多,为5个。证明SA4是一株在脑内具有较快繁殖力的神经毒力很强的毒株,其序列上17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很可能是其强神经毒力的分子基础。

    2010年04期 v.26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5 ]
  • 人源中和性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

    陈哲;孙丽娜;李川;吕新军;唐青;梁米芳;李德新;

    从具有高滴度狂犬病毒抗体的多位疫苗注射者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构建人源抗狂犬病毒Fab基因工程抗体文库。用纯化的狂犬aG和CTN株病毒颗粒富集筛选所得Fab噬菌体抗体文库,利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所得人源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的功能特性,并通过序列测定确定所得抗体的轻链和重链的型别,成功获得11株抗狂犬病毒糖蛋白的人源单克隆Fab抗体。将其中5株人源单克隆Fab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分别克隆入全抗体表达载体pAC-L-Fc后转染昆虫Sf9细胞,利用杆状病毒系统实现全抗体的分泌型表达。5株全抗体在体外与狂犬病毒CVS-11株的中和反应中均显示具有狂犬病毒中和活性。人源中和性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全抗体的获得为我国自行生产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鸡尾酒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0年04期 v.26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63 ]
  • 双萤光素酶共表达载体构建及特性研究

    付昕阳;王刚;田文洪;陈素云;董小岩;吴小兵;谭万龙;

    利用来源于TaV的自剪切多肽2A的编码序列构建一种分泌型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Fluc共表达的载体,对其体内外表达及活体成像特点进行研究。采用重叠PCR技术获得Gluc-2A-Fluc片段,克隆入表达质粒pAAV2neo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AAV2neoCAG-Gluc-2A-Fluc。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BHK-21细胞,24h后在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能检测到Gluc和Fluc的表达,其中Gluc98%以上分布在上清液中,而Fluc98%以上存在于细胞中,随时间延长Gluc活性在上清液中逐步增加,而细胞内Fluc活性则保持相对平稳。用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微量采血(2.5μl/次)即可实时地监测体内Gluc的表达情况。活体成像结果显示,注射Gluc的底物腔肠素时小鼠明显表现为全身显像,显像在10min内迅速衰减;而注射Fluc的底物D-Luciferin时显像主要集中在肝脏,显像在30min内都比较稳定。本研究设计和构建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实现了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共表达,既可以在不裂解细胞或处死动物的情况下直接在细胞培养上清或血液中动态检测Gluc的活性,又可以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定位Fluc表达部位,比单一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在细胞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方面更具优越性。

    2010年04期 v.26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2 ]
  • 中国柯萨奇病毒B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

    胡永峰;赵丽娜;董杰;吴志强;杜江;薛颖;杨帆;

    本文对我国首株与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B5(01/CVB5/SD/CHN/09,CVB5/09)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与现有的相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进化分析。CVB5/09基因组长7399nt,共编码氨基酸2185aa,与现有的CVB5基因组核酸序列相似性在80.6%~85.3%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6.1%~96.9%。进化分析发现,利用不同的基因组片段P1、P2和P3区构建的进化树中,CVB5/09分别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不同基因组片段有着不同的进化速率。Simplot相似性分析没有发现基因组有明显的重组发生。本文完成了我国第1株柯萨奇病毒B5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通过与其它相关病毒的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其遗传特征,以期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0年04期 v.26 2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04 ]
  • 柳州和南宁HIV-1亚型分布及耐药情况调查

    苏齐鉴;周平;闭志友;肖信;吴书志;岑平;邓伟;梁浩;

    为了解柳州和南宁两市HIV-1亚型分布和耐药情况,在柳州和南宁招募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共304名,采集外周静脉血,从血浆中提取HIVRNA,扩增HIVpol基因并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柳州的HIV-1毒株中存在CRF01_AE和CRF07_BC两种亚型,其中CRF01_AE毒株占75.2%,CRF07_BC毒株占24.8%;南宁的HIV-1毒株中存在CRF01_AE、CRF08_BC、B亚型和C亚型共4种亚型,其中CRF01_AE和CRF08_BC仍是南宁最主要的亚型,CRF01_AE占85.8%,CRF08_BC占11.5%。根据所得的序列资料进行HIV-1耐药性分析,计算耐药率。计算结果表明,柳州未治疗和治疗研究对象的耐药率分别为3.3%和8.7%,南宁未治疗和治疗研究对象的耐药率分别为1.4%和27.5%。

    2010年04期 v.26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35 ]
  • 22例SARS感染愈后连续5年特异性IgG抗体随访分析

    王慧娟;张陵林;谭文杰;周为民;严伟铮;彭堃;阮力;

    为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IgG抗体在SARS感染康复者体内的持久性与变化,本研究自2004年3月开始,每年采集北京地区SARS感染康复者血清标本,采用商品化的冠状病毒(变异株)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对其中22名SARS康复者中的SARS-CoVIgG抗体进行连续五年随访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愈后第1年,所有血清SARS-IgG抗体皆为阳性。第2、3年处于平台期,滴度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第4年抗体滴度有明显下降趋势。第5年IgG抗体基本转阴。研究发现SARS-CoVIgG抗体可维持3年以上,第4年之后明显下降。本研究为SARS感染诊断与防治、免疫应答及疫苗效力评价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0年04期 v.26 29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3 ]
  • 1株含H9N2内部基因的H5N1亚型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顾敏;刘文博;曹军平;曹永忠;张小荣;彭大新;刘秀梵;

    在对华东地区家养水禽中流感病毒的带毒状况的流行病学监测过程中,从表观健康家鸭体内分离到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09/2008(简称Dk/SD/009/08)。为了解该毒株的基因组构成,对该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PLRERRRK-R/GL,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且参照H5N1国际统一命名准则,Dk/SD/009/08的HA基因属于2.3.4进化支。BLAST结果显示,HA、NA、NP及NS基因均与H5N1亚型病毒的核苷酸一致性最高,而RNA聚合酶基因(PB2、PB1、PA)及M基因则与H9N2亚型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故推测该分离株可能是一株天然重组病毒;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流行于华南地区鹌鹑中的G1-like H9N2亚型病毒可能为该分离株提供部分的内部基因。

    2010年04期 v.26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59 ]
  • 中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病毒野生株China/Tib/Gej/07-30基质蛋白基因和融合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包静月;赵文姬;王志亮;李林;吴国珍;吴晓东;刘春菊;王君玮;刘雨田;李金明;王英丽;

    对我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病毒野生株China/Tib/Gej/07-30进行基质蛋白(M)和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M和F基因片段,对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然后对测定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China/Tib/Gej/07-30的M基因由148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5个氨基酸,与其他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4%~97.7%和97.0%~98.2%。F基因由241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546个氨基酸,与其他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5%~96.1%和94.3%~98.2%。China/Tib/Gej/07-30的F蛋白含有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序列高度变异。F蛋白第104~108位和第109~133位氨基酸位点分别是高度保守的裂解位点和融合肽结构域。F蛋白还含有序列高度保守的三个七肽重复区。China/Tib/Gej/07-30的M基因3′端的非编码区(UTR)长度为443个核苷酸,GC含量高达68.4%,与其他PPRV毒株的同源性为82.4%~93.5%。China/Tib/Gej/07-30的F基因5′UTR区长度为634个核苷酸,GC含量高达70.0%,与其他PPRV毒株序列相似性为76.2%~91.7%。

    2010年04期 v.26 305-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54 ]
  • 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及其序列的测定

    翟军军;窦永喜;张海瑞;毛立;蒙学莲;骆学农;才学鹏;

    根据小反刍兽疫Nigeria75/1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PPRV特异引物,进而应用RT-PCR技术分5段扩增了PPRV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各个cDNA重叠片段JF1、JF2、JF3、JF4和JF5分别克隆到载体上,建立了PPRV的初级cDNA克隆。在扩增5′末端时,引入AscI酶切位点和T7启动子序列;在基因组3′末段引入PacI酶切位点,后者供cDNA模板的线性化之用。将扩增片段再依次连接,最后亚克隆到质粒pok12中,获得了PPR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pok12-PPRV。通过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Nigeria75/1与MV和RPV的遗传关系最近。Nigeria75/1株全长c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为拯救PPRV和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PPRV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04期 v.26 31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2 ]
  • 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China/Tib/07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刘文华;包静月;吴晓东;王志亮;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株China/Ti-bet/07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根据GenBank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内部序列,通过3′和5′-RACE获得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China/Tib/07株全长15948bp,预测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与已发表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组的长度和结构相似;在系统进化上与西南亚流行毒株有很高的同源性(91.6%~98.1%);与麻疹病毒属的其它成员相比,与牛瘟病毒的同源性最高(64.3%)。

    2010年04期 v.26 3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24 ]
  • 猪伪狂犬病毒浙江株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构建

    尹文玲;尹龙勃;叶伟成;孙学强;姚火春;张淼涛;王一成;张存;

    通过同源重组将携带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和GFP表达框的pHA2质粒序列插入到PRV病毒的UL23(TK)基因内,获得了重组病毒rPRV-HA2;将该重组病毒的环状基因组电转化到感受态细胞EscherichiacoliDH10B,筛选到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RV BAC(pPRV)。pPRV转染VeroE6细胞可以重新启动病毒的生产性感染,该拯救病毒的细胞病变和体外增殖特性与rPRV-HA2一致。病毒生长曲线表明TK基因的部分删除和BAC载体的插入不会影响病毒在体外的复制。PRV感染性BAC克隆的成功构建,将方便在大肠杆菌内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快速、准确的操作,为进一步开展PRV基因功能和病毒载体研究奠定基础。

    2010年04期 v.26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68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