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宏,侯云德
本文采用DNA体外重组技术,研究了人αD型干扰素cDNA 3′端非编码序列对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发现3′端非编码序列的缺失,使得人αD型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降低约87倍。这一结果提示,在进行人αD型干扰素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设计时,有必要保留其3′端非编码序列。
1985年02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9 ] - 易健如,王季午,何南祥,张秀芝,吕新法,陈智,金建华,顾建人,陈渊卿,蒋慧秋,谢志玮
应用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检测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的9例胎儿肝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状态,并与其HBV血清学、免疫电镜及肝脏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例胎肝高分子DNA中检出了整合的HBV DNA顺序,且此3例HBV DNA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组并无特定部位,提示为随机整合。3例中2例的血清及肝匀浆都检出HBsAg颗粒,其胎肝细胞胞浆HBsAg也阳性;另1例受HBV感染的唯一标志是在胎肝细胞中存在着整合的HBVDNA。此外,另1例则仅胎肝细胞中HBsAg阳性而无整合的HBV DNA。在胎肝细胞中检出整合的HBV DNA进一步证实HBV子宫内传播途径的存在。
1985年02期 100-10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95 ] - 朱家鸿,曾毅
<正> Wikter于1978年首先建立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并用它发现了狂犬病毒株的抗原差异,而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报道。为此,在建立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和抗体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将感染狂犬病毒aG株(我国狂犬疫苗生产毒种)后发病的BALB/c乳鼠脑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融合率为95.7%(401/419),阳性克隆占26.8%。经克隆化
1985年02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5 ] - 尹明标,夏丽娟,高雅君,柳元元
纯化的商陆蛋白质Ⅰ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只显示一条带,与Sigma SDS-6H四种蛋白质标准品迁移率对比,分子量大约为29,000。采用病毒繁殖量抑制测定法(YR测定),观察商陆蛋白质Ⅰ对疱疹病毒Ⅱ型(HSV-2)在Vero细胞中复制的影响,0.15~15μM出现最大抑制率,50%繁殖抑制率为0.32μM。证明商陆蛋白质Ⅰ对HSV-2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
1985年02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9 ] - 高谦,姜绍谆,马文煜,汪美先
建立了单克隆抗体(McAb)介导细胞毒作用(ADCC)~(51)Cr释放试验的测定力法。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ADCC测定结果表明,5株抗HSV McAb介导ADCC的活性不同:McAb 1A12、2A8和1G8无ADCC活性;而1D10和2C5两株McAb作1:10稀释时,~(51)Cr释放率分别为27.09%和25.07%,稀释至1:100或1:1000时仍有ADCC活性。结果提示,不同的McAb抗原决定族诱导产生的抗体,在介导ADCC免疫保护作用上有差异,并为McAh治疗临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资料。
1985年02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9 ] - 李玉英
<正> 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的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人aD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制”,于2月12日在北京通过专家们的鉴定。 该研究首先建立了人白细胞干扰素高效诱生系统,从新城疫病毒诱生的人脐血白细胞中提取及纯化12S聚(A)RNA,经反转录后,建立了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无性繁殖系;经酶谱及部分DNA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人干扰素基因属aD型。通过一系列的基因操作,使人aD型干扰素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获得高效
1985年02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5 ] - 白植生,方悦群,吴妙灵,申硕,郑元丰,靳毅,李文琦,吴明德,赵艺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1985年02期 117-121+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6 ] - 曾毅,苗学谦,焦伟,韦继能,李锦源,王运保,倪芝瑜,伊藤洋平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3 ] - 朱既明
<正> 美国药品与生物制品中心生物制品办公室于1983年11月提出了一个文件,名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新药和生物制品生产与检定中应考虑的问题》(草案),《Points to Consid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Testing of New Drugs and Biologicals Produced by Recombinant DNA Tech nology》(Draft)。 文件强调所有基因工程产品均须申请许可证。除了满足适用于所有生物制品的无菌,安全和效力等规定外,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与检定还应考虑一些特殊问题,现摘述如下。
1985年02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2 ] - 谷淑燕,Wolf H.,曾毅,黄玉英
用同位素碘化钠直接标记核酸。以细胞内原位杂交实验检查鼻咽癌上皮细胞中的EB病毒基因。共检查病理确诊的10例鼻咽癌活检标本的细胞涂片,其中9例直接证实有EB病毒核酸。本文建立并改进了细胞内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首先使用重组的单链DNA作探针,并将碘标记的核酸用于原位核酸杂交实验。
1985年02期 126-12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9 ] - 田淑芳,B.R.Murphy
用在地鼠鼻甲繁殖不好、但在肺中繁殖较好的甲/福流/8/58(H2N2)流感病毒,与在地鼠的上下呼吸道均能较好地繁殖的H3N2型病毒重组,所获重组株(福R3),除HA基因是来自H2N2外,其它基因均来自H3N2。该重组病毒像亲本株H2N2株一样,在地鼠鼻甲繁不好。结果表明,编码甲/福流/8/58病毒的H2血凝素的基因影响着地鼠的组织嗜性。
1985年02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3 ] - 朱家鸿,曾毅
<正> 国内检测狂犬病毒抗体一直用小鼠接种的方法,尚未见快速检测的研究报道,在建立了狂犬病毒组化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后,由于防治狂犬病需要更敏感的方法。又建立了酶联吸附试验(ELISA)。 采用新鲜配制的磷酸铝凝胶吸附和释放,结合超速离心来提纯。浓缩组织培养的狂犬病毒,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SPA为第2抗体,底物为磷苯二胺,作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的
1985年02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3 ] - 龚新昌,田淑芳,范瑞莲,杨冬荣,张珍,王秀平,朱既明
用甲3型流感病毒A/曼谷79-1血凝素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我国从1979—1984年分离的45株H3N2病毒进行了抗原分析,并与用单克隆抗体选择的51株A/曼谷79-1变异株作了比较。发现后者同1979年以来我国流行的H3N2流感主流株高度相似。这证明,用单克隆抗体可选出有流行潜力的变异株。本文就通过单克隆抗体选择、提前获得甲型流感亚型内变种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0 ] - 程由铨,L.F.Lee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1985年02期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5 ] - 于永仁,韩慧民,贾补年,张喜明,王大庸,高云,吴玉林,杨广平,吴威
从山东和青海省的水貂肠炎流行区采集的64份病料中,用幼猫肾次代细胞分离到6株水貂肠炎病毒(MEV)。经电镜、理化学和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水貂细小病毒(Mink Parvovirus)。
1985年02期 147-152+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10 ] - 胡裕文
<正> 自从人干扰素基因分离出来以后,人们已成功地使其在细菌(E.Coli)、噬菌体、酵母及其他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生产了一定量的纯品供临床试用。近一年多来,美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们又开创了一种生产人的干扰素新系统。通过病毒在细胞内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将干扰素基因插入到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eclear Polyherosis Virus简称ACNPV)基因组中的特异性位点上,然后再用此重组病毒去感染昆虫细胞(Spodoptera Frugipterda,行军虫),就会有大量成
1985年02期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6 ] - 张成良,张作芳,阙晓枫,陈京,宋淑敏,胡伟贞,田波,张秀华,谷登峰,孙月英,吴美英,周国芳,王树惠,陈伯权
用T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0株能稳定传代並分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T73McAb滴度最高,ELISA滴度高达1/655,360,能被TMV兔免疫血清所阻断,能中和TMV的感染性。但与其它植物病毒无交叉反应,与TMV不同毒株均有反应。
1985年02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9 ] - 彭学贤,蔡文启,赵淑珍,莽克强
我国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新疆分离物的RNA,在50%甲酰胺6%甲醛中,50℃处理15分钟,使RNA分子链呈真正的均一状态后,在含甲醛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核酸变性电泳结果显示该病毒为三组分RNA株系,编号为RNA_1,RNA_2,RNA_3,分子量分别为1.40—1.44×10~(?),1.20—1.28×10~0,1.06—1.09×10~6。经制备凝胶电泳分离出的各RNA组分在兔网织红细胞溶胞液的无细胞体系中,RNA_1的翻译产物为120K的蛋白,RNA_2翻译产物主要为25K和一个85K蛋白,其中25K蛋白由于与天然BSMV外壳蛋白共电泳,该蛋白中没有甲硫氨酸,以及能被BSMV抗血清沉淀,而被确定为BSMV外壳蛋白。RNA_3的翻译产物为75K蛋白。
1985年02期 157-164+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77 ] - 林力,巫爱珍,王鸣岐,孙玉昆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NPV)感染的中肠组织中的DNA多聚酶,经过磷酸纤维素柱层析纯化,正常家蚕中肠与NPV感染的家蚕中肠NPV多聚酶都表现了前和后两个活力峰,感染NPV的家蚕中肠DNA多聚酶前、后峰的比活力比正常家蚕中肠DNA多聚酶前,后峰的比活力分别提高10~15倍,总活力回收为56~60%。研究了DNA多聚酶的性质,讨论了与NPV复制的关系。
1985年02期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0 ] - 王家馴,戈宝榛,朱素娟,戴小密,司穉东
我们曾报道了金葡菌66为双溶原菌,先后分离到两株噬菌体即α、β.α具有溶原性转换葡激酶能力,β则无。本文对这两株噬菌体特性作进一步比较,如溶血素的溶原性转换,噬菌斑的形态,溶原菌的免疫性,宿主特异性,血清型别,两株噬菌体DNA的酶切电泳图及溶原化菌株的噬菌体型等,表明菌株66是带有两个不同的亲和群前噬菌体的双溶原菌株。
1985年02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8 ] - 房益兰,宇文镐,胡裕文,侯云德,辛红
本文介绍了末端杂交分析法,并就其优缺点与其他酶谱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1985年02期 175-17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6 ] - 杨安道
<正> 据美国药品和生物制品中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署JohnC。Petricciani的报告,1984年7月由美国FDA、CDC、NIAID、NHLBI及NCI等单位共同发起一次专家会议,讨论了使用非正常细胞生产新制品的安全性问题。会议回顾了使用细胞生产制品的历史概况,1954年曾规定用于人体的制品不允许使用人肿瘤细胞,只能使用正常动物组织原代细胞。70年代早期,经过长期而充分的争论,接受了人双倍体细
1985年02期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4 ] - 王洋,刘军军
建立了一种检测线状或棒状植物病毒的新的电镜技术。用聚苯乙烯乳胶预先包被铜网用以测定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Y病毒,玉米矮化花叶病毒表明,铜网上沾附的病毒数量与免疫电镜法相似,比直沾法多几倍至十几倍。乳胶溶液电镜法不需制备特异抗血清,方法简便快速,特别适合于植物样品的初次病毒检测工作。
1985年02期 178-18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1 ] - 兰祥英,曾毅,日沼赖夫
<正> 曾毅等报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了8,279份正常成年人血清标本,发现3例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抗体阳性:一例马杨氏,丈夫是日本人(HTLV抗体也阳性),侨居南京46年;第二例是台湾籍妇女;第三例是位侨居北京的日本人。650份各类白血病病人血清中,一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HTLV抗体阳性,此人是船员,常去日本。
1985年02期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3 ] - 贾希瑜,刘崇柏,陈吉朝,陈梅林
<正> 为了探索HBV胎内感染的可能性及机率,随机配对选取了22例HBsAg携带者母亲的引产胎儿和22例HBsAg阴性母亲的引产胎儿,对其心血、肝脏进行了系统研究,简报如下: 1.对象 随机选择HBsAg阳性无症状带毒者的雷夫奴尔(Rivanol)引产胎儿22例,
1985年02期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06 ] - 安淑芳,胡裕文,易炎杰,侯云德,刘崇柏,刘新垣
<正>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是十分必需的,但从尸肝中提取可用于诊断的HBcAg十分困难。为了获得大量廉价的HBcAg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检测,我们将HBcAg基因进行了重组,并在原核细胞中得到满意表达。 首先将带有完正ayw亚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pHBV-1质粒DNA(梁伟才惠赠,7.5kb)切下1504bp的BamHI片段,后者含有完整的HBcAg基因。将它插入pUR222的Bam
1985年02期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3 ] - 王小凤,马德芳,丘艳,田波
<正> 番茄花叶病毒(ToMV)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组,引起番茄条斑病,危害严重,其亚硝酸突变体N14在番茄、烟草等植物上完全不表现症状,作为予防ToMV的制剂,在田间和塑料大棚中使用,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促进早熟的作用。为研究其毒力的可能机理,比较了它们的RNAs在兔网织细胞裂解液中促进标记底物掺入的特性及其翻译产物的异同。
1985年02期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3 ] - 田波
<正> 1971年美国的Diener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由分子量仅为1.2×10~5的、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RNA引起的,称谓“类病毒” (Viroid)。这一发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着比病毒更简单的病原物。后来在许多经济植物上不断报道新的类病毒,在澳大利亚又发现,类似类病毒的环状RNA还能与类似病毒的线状大RNA共同包被于线状RNA编码的外
1985年02期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2 ] - 傅建林
,廖化新
<正> 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痘病毒和特殊病原研究室主任北村敬(T.Kitamura)博士,于1985年2月访华并作《日本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况》的学术报告,现简介如下。 在没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的东京地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健康人群,有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东京湾垃圾场的环卫工人均检出有HFRS抗体,以环卫工人抗体携带率为最高,达4.5%(33/732)。在横滨、神户港口地区和东京湾捕获的褐家鼠血清中,发现有HFRS抗体者占5.8~27.9%。
1985年02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4 ] - 朱既明
<正> 由R.M.Chanock和R.A.Lerner编辑的《疫苗研制的新途径》一书(Modern Approcaches to Vaccines,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4.),是1983年一次会议的汇编,付名为《病毒毒力与免疫原性的分子与化学基础》。书面上是一幅脊髓灰质炎病毒晶体的X线衍射图像,封底则是E.Jenner正在给一个小孩种痘的雕塑,充分显示了一门古老科学的新生。本书分成五个部分,标题采用了一些颇有迷惑力的学术名词,但实质上可以更清
1985年02期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