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痘苗病毒血凝素具有与免疫球蛋白及花生凝集素相似的分子结构

    金冬雁,黎志良,宇文镐,金奇,侯云德

    利用FASTP等微型计算机程序将痘苗病毒血凝素(VVHA)与NBRF蛋白质序列库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VVHA分子的不同区段分别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 Superfamily)及花生凝集素(PNA)有相似的一级结构。对VVHA与免疫球蛋白间相似区一级结构细节的分析指出,VVHA分子N端20~120的区段具备了Ig超家族在一级结构上的所有特点,两者不但在总体上很相似,而且在半胱氨酸附近的区域集中了最为保守的残基,以Kyte-Doolittle法比较相似区的疏水性,并以Chou-Fasman法预测相应的二级结构,结果都支持两者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因此,我们认为成熟VVHA分子N端约100个残基很可能形成一个与Ig可变区(V区)相似的结构域,其功能很可能与病毒的释放及其在细胞间的传播有关,VVHA的245~298位与PNA的97~150位在一级结构上相似,预测的二级结构也比较相似,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989年02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3 ]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对不同乙脑毒株的免疫性

    俞永新,张国铭,郑铮

    本文比较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病毒SA14-14-2株活疫苗和P3株灭活疫苗对14株乙脑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4-2株活疫苗对14株病毒均有较强的保护力,最小保护剂量在4~0.3×10~(-5)ml之间;而灭活疫苗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活疫苗,最小保护剂量在10~0.3×10~(-3)ml之间,且灭活疫苗对不同毒株的保护范围不如活疫苗广,活疫苗免疫血清的被动保护作用亦明显优于灭活疫苗。

    1989年02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88 ]
  • 不同株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后早期蛋白合成的比较

    高峰,刘崇柏

    不同株甲型肝炎病毒(HAV)在感染2BS细胞后早期,其蛋白合成是不相同的,但各毒株本身则比较稳定。根据4株病毒感染早期的蛋白合成的异同,可分为两种类型:JN株是一类。特征是P25和P116蛋白峰高,无P58蛋白峰;LW、TZ和HM-175等3株为另一类,特征是P25和P116蛋白峰很低,多一个P58蛋白峰。这些差别可能与各株HAV在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有关。

    1989年02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8 ]
  • 昆虫杆状病毒多角体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齐义鹏,黄永秀,孙爱珍

    <正> 昆虫杆状病毒的多角体基因(ocu)主要用于构建转移载体。目前,已有许多利用此类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报道,但尚未见到ocu基因本身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资料。 从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DNA获得含有ocu基因的BamH I—H片段(2.3kb),将其与表达载体pDR540重组,从被检的转化菌落中发现两个阳性重组体(pBS7d和pBS31d),它们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多角体蛋白。

    1989年02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1 ]
  • 轮状病毒形态发生时病毒性抗原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定位

    陈维康,夏诗茂,方肇寅,洪涛

    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感染轮状病毒(SA11)的细胞样品进行包埋前或包埋后标记,研究病毒抗原的定位,证实了病毒外壳上的主要抗原Vp7非对称地分布在粗面内质网膜胞浆侧的表面;存在于粗面内质网中直径85nm的有包膜毒粒,其外膜上未检测到病毒结构蛋白抗原性,在轮状病毒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周间隙和核外膜起着与粗面内质网相同的作用,结果还显示,直径为50nm的病毒核心仅在胞浆内基质样包含体中形成,病毒颗粒的内壳在其包含体边缘65nm处组装,本文认为,由于轮状病毒复制时是以芽生方式进入粗面内质网池的包膜机制,可能使一部分有包膜的轮状病毒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引起体内慢性感染。

    1989年02期 116-122+201-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0 ]
  • 丹顶鹤疱疹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及形态学特性

    雷兆寿,王永坤,周阳生

    1982年从急性死亡丹顶鹤(Grus,jaPonensis)分离到的丹顶鹤疱疹病毒,在鸡胚传两代后能很好地适应于鹅胚及鹅胚原代成纤维细胞;接种鹅胚绒毛尿囊腔能致所有胚体死亡,接种鹅胚原代成纤维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病变,鹅胚细胞适应病毒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上也能产生相同病变,该病毒不能适应于Vero细胞,BHK21细胞,兔肾细胞和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抗本病毒血清可抑制病毒在易感细胞上产生细胞病变。 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在胞核内复制,可形成核内包涵体,胞浆内的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膜病毒粒子大小为130~180nm;无囊膜的核衣壳或空衣壳为95~105nm,病毒核衣壳呈六角形,病毒粒子呈20面体立体对称。 病毒粗提物经1%醋酸铀负染后,完整的病毒粒子有宽厚而不规则的囊膜,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130~200nm,无囊膜的核衣壳为六角形或近圆形,直径100nm。 根据该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类型及病毒的形态结构。进一步证实属疱疹病毒科。

    1989年02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4 ]
  • 从绵羊羔和山羊羔腹泻粪样中检出B组轮状病毒

    王正党,王林卿,单文鲁,张彦,郭艳华,支凤英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新疆巴里坤县的22份绵、山羊羔腹泻粪样中,检出11份具有B组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型,联合电泳表明,绵羊羔与山羊羔的B组轮状病毒电泳图型完全相同,电镜观察表明,该病毒与典型轮状病毒(A组)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易降解破碎,口服接种剥夺初乳的绵羊羔和山羊羔,经11~13小时羔羊发生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ELISA检测,不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但经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它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从而证实我国存在与国外报道相同的羊B组轮状病毒,既感染绵羊羔也感染山羊羔。是引起绵,山羊羔急性腹泻的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1989年02期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10 ]
  •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RNA5′-末端帽子结构的鉴定

    孙薇,彭学贤,莽克强

    在弱碱条件下一些RNA病毒蛋白外壳可以特异性地从RNA5'-末端开始剥落,对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BSMV-XJ)RNA以含帽子结构的TMV-RNA和不含帽子结构的CpMV-RNA为正,负对照,在弱碱条件下剥壳,用合成的pCp特异性地标记RNA5'-末端帽子结构上的3'-羟基,经碱水解后纸电泳分离单核苷酸,见BSMV-XJ-RNA和TMV-RNA同样含有m~7G~*p,而CpMV-RNA则无,证实BSMV-XJ-RNA在5'-末端具有m7G帽子结构,同时对BSMV的蛋白外壳在弱碱条件下剥落的时间,条件及标记方法进行了研究。

    1989年02期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0 ]
  • 柑桔树中的一种小分子RNA

    马修理,赵鸿燕,周咏芝,熊学德,谭惠青,丁达明

    从柑桔裂皮病疫区采集的柑桔植株叶片中提取核酸,经双方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两种小分子环状RNA,采用分子杂交鉴定,此两种小分子RNA均与大多数类病毒中心保守区段有明显的序列同源性,其中一种分子量较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小,与马铃薯纺锤体块茎类病毒(PSTV)大小相近。将含CEV和小分子RNA的柑桔叶汁接种于爪哇三七,经一定时间后,从爪哇三七中提取核酸,通过电泳和分子杂交方法分析,获得与柑桔植株相同的结果。对此种小分子RNA的性质本文进行了初步分析。

    1989年02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1 ]
  • 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不能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及其拟病毒

    于平,卢文筠,康良仪,田波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1989年02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7 ]
  •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测定

    刘小英,陈棣华,张立人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单粒包埋型的杆状病毒,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多面体。病毒多角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0.59μ。病毒粒子为340×85nm. 经SDS—PAGE分析,病毒的多角体蛋白主带分子量为29500道尔顿;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具有25条多肽,分子量为17.8~69.5×10~4道尔顿。病毒多角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中富含Asp和Glu,而His、Cys、Met的含量却很低。病毒DNA的分子量为67.89×10~6道尔顿。

    1989年02期 150-15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5 ]
  • 应用转化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检测人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景新,朱既明

    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转化的小鼠L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采用ELISA法与Abbott公司抗-HBe EIA诊断盒平行比较,检测了31份抗-HBe阳性和19份抗-HBe阴性的人血清,结果完全相符。经多次重复试验,本法的OD490nm值的误差不超过8%。OD490nm值与血清稀释度之间呈直线关系。细胞培养液不经纯化即可应用,一般做1:4稀释。细胞分泌的抗原无感染性,价格低廉,不会因结合人血清蛋白而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因此比一般诊断盒中所用的人血清HBeAg有很大的优越性。

    1989年02期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9 ]
  • 用转染EB病毒基因片段的真核细胞检测鼻咽癌病人的抗EB病毒核抗原-1(EBNA-1)抗体

    袁方,K.Takada,曾毅

    用转染EBV DNA Bam HI K片段后稳定表达EBNA-1的K_4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50份鼻咽癌病人和38份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gG/EBNA-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前者的平均几何滴度为89.4,后者为18.3,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同一批被检血清经SPA吸收去除IgG竞争性抑制后,鼻咽癌病人的IgA/EBNA-1抗体阳性率达78%(GMT 20.9),健康人的IgA/EBNA-1抗体阳性率仅5.3%,效价亦很低(GMT 5.2)。表明IgA/EBNA-1抗体对鼻咽癌是比较特异的,可考虑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指标之一。

    1989年02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6 ]
  • 抗体捕捉ELISA法在诊断柯萨奇A16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朱托夫,张礼璧

    用感染了柯萨奇A16(CA16)病毒的1~2日龄乳鼠的肌肉浸出液制备该病毒抗原,建立了抗体捕捉ELISA法(MacELISA),并检测59份手足口病(HFMD)患者血清CA16-IgM抗体.其中16例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经MacELISA法检测,13例CA16-IgM阳性(81.25%),间接ELISA法检出CA16-IgG抗体4倍升高者12例(75%)。此12例又经MacELISA法检测,11例CA16-IgM阳性,检出率达91.7%。病后2~4天IgM检出率约为80%(28/36),5~25天达100%(10/10),26~31天降为33.3%(2/6),32天后测不出(0/8)。本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可作为CA16病毒感染的快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

    1989年02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44 ]
  • 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马铃薯卷叶病毒

    侯燕军,张鹤龄

    将活化长臂生物素(BCNHS)标记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标记链霉亲和素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成功地鉴定了PLRV。将ABC ELISA、BA ELISA和常规直接ELISA三者做了比较。三者对提纯的PLRV最低可测出浓度分别为1.25ng/ml,2.5ng/ml和20ng/ml,可测出感病马铃薯茎叶汁液中PLRV的最高稀释度分别为1:256、1:128和1:16。BA ELISA和ABC ELISA比常规直接ELISA的灵敏度分别提高8倍和16倍,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1989年02期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5 ]
  • 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腹膜渗出细胞分离汉坦病毒

    顾先仕,宋宗碧,金兆伟,孟光荣,张传安,闰侗有,顾缇,杨世全,何金荣,罗费嘉,游中琼,张佳珂,彭浪涛

    <正> 本文报道从一例危重型EHF患者第10病日的腹膜渗出细胞分离出一株病毒,定名为GH716,用抗姬鼠型和抗家鼠型汉坦病毒(HTNV)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抗原型别进行了鉴定,并与HTNV76-118株和R22株做了比较。同时检测了患者的血清抗体以及血淋巴细胞和尿细胞中的HTNV抗原。

    1989年02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1 ]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的脑组织吸附特征

    房强,陈伯权

    <正> 已经证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活疫苗2-8株和5-3株注射于3周鼠脑内后,病毒滴度很快持续下降,考虑与其嗜神经性降低有关。为了证明这一特征,我们设计了乙脑病毒脑组织吸附试验,比较了乙脑病毒强毒株和减毒株吸附脑细胞的能力。 一、乙脑病毒和动物 SA14株,强毒株,系1953年从西安蚊体分离,为我国减毒活疫苗母株。2-8株,减毒

    1989年02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1 ]
  •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粪便排病毒规律的检测

    曹学义,孙士英,刘占娥,马学众,热西达,王俭,金喜梅,董红军,刘玉璋,柴萍,刘崇柏,庄辉,王光明

    <正> 1986年9月~1987年6月,新疆和田发生了一次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的流行,以病原学排除法判明,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为了制订本病的隔离期限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了研究其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原学特点,我们用免疫电镜检测了6名自然感染的HNANB病人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60份系列粪便标本,以了解其排毒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9年02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74 ]
  • ELISA法检测基因工程干扰素

    李燕,侯云德

    <正> 人干扰素是一种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活性。目前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干扰素活性的测定不仅对干扰素的生产和研究,而且对临床应用均十分重要。过去一般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但方法繁琐,误差范围较大,一次测定耗时至少3天。1980年以来,随着重组干扰素的诞生,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成功,以及干扰素纯化技术的提高,测定干扰素的方法也不

    1989年02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8 ]
  • Bal31删除法测定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方福德

    <正> 关于大片段DNA序列测定的策略,文献报道者已为数不少。本文作者在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表面抗原基因(cDNA)变异性时,曾用鸟枪法获得了原病毒及变异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共2.9kb)。但是,在该法测序过程中,95%的序列资料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而所剩5%的序列资料却需化费较长时间才能得到。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又采用了Bal31删除法稍加修改的策略,对

    1989年02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8 ]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与动物病毒的蛋白结构

    侯云德

    <正>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是指一类具有一个或几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具有2种相关而又不同的折叠模式,即V和C结构域模式(图1)。它们均是由几个反平行的β-片层所组成(A~G),而B~F由二硫键连接,以稳定其结构。V和C结构域的根本区别在于V结构域中还有额外的C′C″两段β-片层

    1989年02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6 ]
  • 应当制止生产“粗制干扰素”

    侯云德

    <正> 自从卫生部关于“粗制干扰素”的文件下达后,全国各地血站、生物制品所和许多省市县医院纷纷上马,以政府许可的形式生产这种制剂(其最低含量要求仅为每毫升1万单位)大量流入市场,用于治疗肿瘤和多种病毒病。 这种“粗制干扰素”,是鸡胚尿囊鸡瘟病毒与人血细胞(含大量红细胞)在37℃混合培养18~20小时后的上清液,再经pH2~3处理后的产物。其中除含血清蛋白外,主要成份是鸡胚尿囊蛋白和新城鸡瘟病

    1989年02期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