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一例典型艾滋病家庭的确认及其病毒env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林旭东,孙峰,潘品良,邢辉,董温平,张远志,邵一鸣

    报道一例我国典型的HIV感染家庭,其中对新生儿通过垂直传播感染的早期诊断为我国首例报道。父亲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经性途径传播给妻子,并通过母婴途径传播至婴儿,导致婴儿发病。通过血清学、PCR检测和病毒培养确认了整个家庭的感染。序列分析结果强烈支持感染来自同一毒株,流行背景证实了上述感染的传播途径。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5 ]
  • AcMNPV大方形多角体突变株的特征研究

    林广云,王珣章,龙綮新,邓日强,庞义,余奇理

    对在细胞核中只形成一个几乎与细胞核同样大的立方形多角体突变株AcMNPVTKmt513的多角体及其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感染细胞核内病毒粒子并没有被包埋到多角体蛋白内,而且多角体蛋白也不具有野生型病毒多角体蛋白那样的晶格结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经提纯后的突变多角体对虫体无感染力,而感染了突变株病毒的细胞只有弱的感染力。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其fp25基因无突变发生,且fp25基因在Sf9细胞中的转录也无异常,从而排除了突变与fp25基因有关。比较了26种NPV及GV的多角体蛋白及颗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第25位的甘氨酸是绝对保守的。利用Prosis电脑软件对突变株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并与野生型病毒作了比较,发现突变株病毒多角体蛋白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的比较,α螺旋数上升,β折叠数下降,同时,亲水性及抗原性都发生了改变。两种病毒的多角体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其迁移率没有差别。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6 ]
  • 人乳头状瘤病毒18E6E7和TPA协同诱发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沈忠英,蔡维佳,沈健,许锦阶,岑山,滕智平,胡智,曾毅

    为了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用带有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片段的载体腺病毒(简称HPV18E6E7AAV)感染人胚食管上皮细胞,然后加TPA协同作用,观察细胞转化。将人胚食管切碎,与HPV18E6E7AAV同孵育2小时,在加有10%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培养和传代,形成永生化细胞株,即人胚食管上皮细胞汕头株(SHEE)。实验分两组:一组SHEE细胞在传代至第5和13代时,两次在培养基中加入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5ng/ml,每次诱导2周,所获得的细胞株称为人胚食管上皮癌细胞汕头株1号(SHEEC1);另一组SHEE细胞培养条件相同,未加TPA,为对照组。细胞转化的形态表型由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35mm软琼脂培养皿接种103细胞(第20代),每组5碟,计算集落形成率;裸鼠皮下接种106细胞检测致瘤性;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PCR检测HPV18E6E7。结果表明:细胞DNA合成和增殖指数(PIx),SHEEC1组(45%)高于SHEE组(34%);高倍体细胞数,SHE?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348 ]
  • 非复制型多价重组痘苗病毒粘膜与细胞免疫效果

    马海伦,郭斐,孙朝晖,陆柔剑,张帆,阮力

    对已构建的同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SS1、麻疹病毒HA和F以及IL2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HFIL2ΔCKSS1,及其相应的复制型重组病毒VHFIL2SS1,进行了兔皮内毒力、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发现VHFIL2ΔCKSS1在兔皮内的毒力明显低于VHFIL2SS1。VHFIL2ΔCKSS1经空肠内免疫家兔4周后,可在肠粘膜表面诱发特异性IgA抗体,在血液中诱发特异性的IgG抗体,其抗SS1和抗麻疹病毒IgA和IgG的抗体滴度与VHFIL2SS1免疫组相同,抗痘苗病毒IgG抗体比VHFIL2SS1免疫组低16倍。VHFIL2ΔCKSS1经腹腔注射免疫4周的小鼠脾细胞,可在体外刺激产生高水平的麻疹病毒及痘苗病毒特异性CTL,与VHFIL2SS1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作为多价疫苗载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46 ]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高变区变异的动力学研究

    潘文胜,王海涛,郭华章,汪涛,骆抗先

    本文旨在对HCV的基因高变区的变异规律进行初步探索。根据随访5年、分别检测3个时间点的两例HCV持续感染者的高变区基因变异的资料分析,发现高变区的变异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动态模式;一种为快速演变模式,表现为基因变异速度快,优势克隆转化快和同一时间点各克隆的遗传距离近;另一种为相对缓慢演变模式,表现为基因变异速度较慢,优势克隆转化不明显,同一时间点不同克隆间的遗传距离远。该研究结果显示,HCV高变区基因变异具有高度复杂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CV基因变异规律、慢性化机理以及预防策略提供了基础资料。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3 ]
  • 中华鳖病毒感染宿主的细胞病理学研究

    张奇亚,李正秋,桂建芳

    中华鳖病毒(Trienyxsinensisvirus,TSV)经人工感染可引起健康中华鳖发病和死亡。对病鳖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同时见有以染色质高度凝集和边缘化、核碎裂并形成“凋亡小体”等表现有典型的类似于细胞凋亡(apoptosis)形态变化的细胞,和以核膜崩解、线粒体外膜膨大、细胞膜破裂、细胞质严重液泡化等表现为坏死(necrosis)性变化的细胞。DNA片段化分析表明,感病鳖组织细胞的DNA发生了严重的片段化,且以肝组织细胞的DNA片段化最为严重。研究揭示,中华鳖病毒导致宿主死亡同时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细胞病变机制。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59 ]
  •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p35基因功能的研究

    施先宗,王珣章,龙綮新,吴文言,李迎秋,曲士芮,陈曲侯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最早被定义为一种有秩序、受控制并按某种预定程序发展的生理性自然死亡过程〔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很多,而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45 ]
  • 同时表达多种外源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

    马海伦,孙朝晖,陆柔剑,娄元梅,郭斐,张帆,阮力

    利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构建了能同时表达乙型肝炎(乙肝)病毒SS1、麻疹病毒HA和F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HFIL2ΔCKSS1,及其相应的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HFIL2SS1。这两株重组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传至第25代,经Southernblot证实,两株病毒均在A24、A27间稳定整合有SS1基因,非复制型重组病毒C、K间基因稳定缺失。经RIA、ELISA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这两株病毒均可稳定分泌表达SS1蛋白,其分泌表达的SS1蛋白与CHO细胞表达的SS1蛋白性质相近,接近于天然。经免疫打点检测,两株病毒均可稳定表达麻疹病毒的HA与F蛋白以及IL2。而且VHFIL2ΔCKSS1与VHFIL2SS1表达多种外源抗原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VHFIL2ΔCKSS1经皮内注射免疫家兔,4周后可诱发抗乙肝病毒SS1、抗麻疹病毒及抗痘苗病毒的特异性IgG抗体;加强免疫2周后,特异性抗体滴度可上升4~16倍,与其初始病毒VHFIL2ΔCK诱发的抗体水平相同,比VHFIL2SS1诱发的抗体滴度低0~4倍。非复制型多价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为评价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作为多价疫苗载?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439 ]
  • 北京等四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G蛋白基因的比较分析

    耿学辉,王之梁,钱渊,朱汝南,邓洁,刘成贵,常汝虚,谢建屏,刘长清,朱宗涵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特征是否与基因变异有关,对北京、广州、长春和河北四个地区不同流行特征中分离的RSV毒株(A亚型)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G蛋白基因同国外A亚型原型株(A2株)间存在显著差异,A2株同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7%~93.6%,氨基酸同源性只有88.3%~89.9%。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8.9%,氨基酸同源性92.6%~97.7%。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胞外区一个高度保守区的两端,而胞内区和跨膜区相对保守。同A2株比较,我国RSV分离株间氨基酸的变异位点和变异形式很近似。结果提示,由于我国RSV分离株G蛋白基因同国外原型株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研制我国RSV疫苗时可考虑采用我国的RSV分离株;我国RSV的不同流行特征可能并非由于RSVG蛋白的变异所致。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80 ]
  • 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的诱导

    王铁辉,张义兵,李戈强,易泳兰,刘汉勤,朱作言

    对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F9株,在几种鲤科鱼类培养细胞中诱导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及影响干扰素产量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纯化的GCHV在紫外线照射5分钟丧失感染性,但获得了在CAB等5种鲤科鱼类培养细胞中高效诱导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干扰素的诱导需要病毒高复数感染细胞。干扰素主要在诱导后14小时内产生。培养上清中的新生牛血清对干扰素的产量有抑制作用,而在pH6.2~7.8范围内对干扰素产量无明显影响。诱导温度和细胞年龄对诱导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用紫外线灭活的GCHV在鱼类培养细胞中诱导干扰素时,放线菌素D具有超诱导作用,同种干扰素具有启动效应。本研究为鱼类干扰素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310 ]
  • 香蕉束顶病毒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肖火根,李华平,范怀忠

    对香蕉束顶病毒(BBTV)中国分离株DNA组份I(DNA1)、外壳蛋白(CP)和运转蛋白(M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BBTVDNA1含有1103个核苷酸,与南太平洋和亚洲分离株分别有87%88%和96%9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由DNA1编码的复制酶含有186个氨基酸残基,与南太平洋和亚洲分离株分别有944%958%和976%98.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外壳蛋白基因由510个核苷酸组成,与澳大利亚分离株有92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988%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运转蛋白基因由348个核苷酸组成,与澳大利亚分离株有90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879%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通过比较中国分离株和其它国家分离株的DNA1、CP和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一步证明BBTV分离株明显可分为南太平洋和亚洲两组。但是两组分离株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是很相似的。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82 ]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陈金军,侯金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编码包括X蛋白在内的7种病毒蛋白;其中X蛋白具有广泛的反式激活作用,并且可能和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1〕。HBVX蛋白已证明不与双链DNA相结合,其反式激活作用的发挥有赖...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5 ]
  • G1型A组轮状病毒地方株VP7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

    何湘君,钱渊,靖宇,李国华

    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毒病原,每年因轮状病毒腹泻造成的死亡超过100万人。VP7是病毒外壳上的主要糖蛋白,具有中和抗原活性,与病毒的毒力及免疫保护性有关。也是划分血清型的主要标志,而对疫苗的研究证明,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甚...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63 ]
  • 泡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调节蛋白的功能

    刘淑红,耿运琪

    泡沫病毒(Spumaviruses)传统上被分为反转录病毒科的泡沫病毒亚科,按1991年Culen的分类系统,泡沫病毒属复杂反转录病毒中的一个属。对泡沫病毒的研究远滞后于其它反转录病毒,这主要是由于至今未能确定其致病性。泡沫病毒可能与神经性病变相关的...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