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文华,吕晓玲,沈荣显
对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主要蛋白有GP125、GP90、GP70、GP45、P28、P16和P14。同时检测了CAEV实验感染山羊后的GP125、GP90和P28抗体在机体内的消长情况。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1 ] - 潘品良,曾常红,范秀娟,姚均,邢辉,冯毅,邵一鸣
1998年广东某戒毒所HIV阳性感染者的血样,经PCR扩增未培养细胞内HIV前病毒基因并对C2-V3区进行测序和分析,发现两例感染者与巴西F亚型毒株BZ163的基因离散率小于4%;Neighbor-joining系统树表明,它们与F亚型聚在一起;通过异源双链泳动技术分析法(HMA)分析,这两例感染者与F亚型形成明显的异源二聚体。上述各项研究结果表明,F亚型HIV-1已传入我国。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67 ] - 杨有文,沈锡中,冯笔华,吴林,丛笑倩,萧树东
为探讨小鼠细小病毒(MVM)非结构蛋白在MVM感染中的抗肿瘤作用,酶切表达质粒pULB3238获取该非结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接种入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鼠。共注射受精卵720枚,选取存活受精卵225枚植入假孕小鼠输卵管,产仔14只。转基因小鼠尾部组织PCR法DNA检测证明,其中4只整合靶基因。整合转基因的4只G0代小鼠与正常C57BL/6J小鼠配种均可生产整合靶基因的小鼠。RT-PCR法mRNA检测证明,G0A6转基因鼠的肺、乳腺、颌下腺组织,G0A13转基因鼠的乳腺组织有靶基因转录。这一结果表明,MVM非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已建立。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5 ] - 吴小兵,董小岩,蒋立新,舒跃龙,伍志坚,颜子颖,侯云德
我们先前已报道了构建成一种能在HSVtsK株辅助下进行复制和包装,并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HSV-1扩增子质粒pHSL,以及它的应用〔1〕。该质粒中依次含有HSV-1复制起点oriS序列及IE68启动子、lacZ基因、SV40polyA、HSV-1包装信号‘a’序列和大肠杆菌质粒骨架。然而,该质粒中的报告基因lacZ无法用简单的酶切方法卸载下来,继而装入目的基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新构建了一系列质粒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首先构建了HSV-1扩增子载体质粒pHSVIE68,在IE68启动子的下游带有可供外源基因插入的HindⅢ、SalI、XbaI、BamHI等克隆位点,其后没有polyA加尾信号。为检验pHSVIE68载体的有效性,将报告基因lacZ-SV40polyA片段通过HindⅢ和BamHI位点插入该载体中,构建成重组扩增子质粒pHSV-lacZ1。将该质粒转入BHK细胞,并辅以HSV-1tsK株病毒感染,31℃培养48~72小时后收获的细胞上清感染新鲜的BHK细胞,用X-gal液染色可见有大量细胞蓝染,提示所构建的pHSVIE68质粒能有效地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构建了含有SV40ploy?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5 ] - 闻守宾,谭文杰,伊瑶,詹美云
为分析庚型肝炎病毒(HGV)5′非编码区(5′UTR)基因的异质性,确定中国不同地区HGV主要流行株的特点及其分布,本研究对来自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9株HGV5′UTR区进行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通过对5′UTR区154个核苷酸区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导的其它25株(16株中国HGV、9株国外代表株)相应区段进行比较与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地区HGV5′UTR区基因存在一定异质性,但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2)对34株HGV5′UTR区的系统树分析,可分为3组,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3)绝大多数(除1株外)中国HGV分离株皆分在第三组,并可分为二个亚组。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1 ] - 王自力,梁国栋,付士红,周国林,刘礼初,陈飞,施侣元,侯云德
利用腺病毒表达系统在肝癌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有生物活性的白细胞介素-12(IL-12)。IL-12的P35和P40cDNA分别克隆到腺病毒载体pACCMVpLpA,构建pAC/P35和pAC/P40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重组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IL-12P35和P40重组腺病毒。用重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经ELISA和Western检测证明,在这两株细胞中均有IL-12的表达,并且经IFN-γ诱生法检测表明,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表达的IL-12具有诱导产生IFN-γ的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为研究IL-12对肝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4 ] - 董小平,刘红,HerbertPfister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癌基因的表达受病毒早期启动子P97的控制。位于LCR上YY1蛋白结合位点的破坏可明显提高P97的活性。为了观测YY1位点破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病毒e6/e7基因转录的影响,将构建的带有LCR特异性突变的重组HPV16全基因组DNA和HPV16野毒株DNA转染至培养细胞,同时组建HPV16E6反向序列RNA体外转录质粒。RNase保护试验证实,突变HPV16DNA在短暂转染细胞中可诱导更多量的E6特异性mRNA转录。这一结果提示,LCR上YY1位点的破坏可促进HPV16癌基因的转录,从而使感染细胞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2 ] - 安乃莉,张智清,王嵩,刘红兵,曾革非,姚立红,陈爱君
为了观察硫氧还蛋白(TrxA)促进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作用,我们从质粒pET-32a(+)上克隆了trxA基因,构建了TrxA表达质粒pT-TrxA。将该质粒与其它蛋白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Ecoli并同时获得表达。结果表明,共表达TrxA可以明显促进外源蛋白,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PTHrP受体(PTHr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可溶性表达。说明共表达TrxA有助于外源蛋白的正确折叠,防止包涵体的形成,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412 ] - 徐洪涛,王运涛,朴春爱,朱俊萍,谢佳林,相建海,屈建国,张宝云
1996年6月至8月,青岛地区养殖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大面积暴发流行病,死亡率达90%以上。发病对虾典型表征为甲壳白斑。病虾鳃组织匀浆滤液经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注射给健康对虾进行人工感染试验,9天内累计死亡率达100%,发病症状及体征与自然发病对虾相似。电镜下自然发病对虾鳃、胃、头胸甲下表皮、淋巴样器官、触角腺等组织细胞核内发现大量杆状病毒,未见包涵体;人工感染对虾相同组织中可见大量同样病毒。切片中病毒粒子有包膜,完整毒粒大小为125±76×345±16nm,核衣壳为85±65×295nm。核质内可见不同成熟阶段的病毒形态,部分毒粒一端有突出的乳头状结构。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纯化后,包膜全部丢失。负染标本显示,核衣壳呈杆状,螺旋对称,大小为80±13×380±243nm,衣壳由13~16条螺旋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致病及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白斑征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WSBV)相似,是1996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本文称之为“中国对虾非包涵体型杆状病毒(Peneauschinensisnon-ocludedbaculo?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39 ] - 王明丽,陈贵海,唐久来,史百芬,胡勇,汪红俊,李京培,任斌
为了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HCMV)体外感染Balb/c新生乳鼠原代培养脑神经细胞及其感染特征,制备和培养了新生乳鼠脑神经细胞并进行病毒感染。感染后每隔2~3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培养物并摄影记录。在感染后第1~4周,取样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尼氏(Nisl)染色。同时,用已知抗HCMV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地高辛标记的HCMV寡核苷酸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相应病毒核酸及胞内定位。结果在病毒感染后的第2周,受染细胞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颗粒增多,折光性减弱。HE染色可见,受染神经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及胞核均为嗜酸性,并可见到嗜酸性包涵体。Nissl氏染色发现,胞核旁的尼氏小体变小,成粉末状,甚至消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受染神经细胞呈阳性反应。原位杂交结果证实,病毒核酸存在于受染细胞的胞浆及核内。这表明,HCMV能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乳鼠脑神经细胞,且病理特征与在人胚脑神经细胞观察到的基本模式一致。这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可用于HCMV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00 ] - 徐平东,周仲驹,林奇英,谢联辉
对我国分离的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和Ⅱ的各一分离物(GB、XB)的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以提纯病毒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并通过常规基因克隆方法得到插入CP基因片段的重组克隆。对插入GB和XB两个分离物CP基因片段的重组克隆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克隆序列长分别为777bp和792bp,均只含一个开放读框(ORF),长度为657nt,可编码218个氨基酸;两个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775%,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826%。与我国已报道的7个CM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比较,分离物GB的同源率为913%~973%,分离物XB的同源率为766%~784%。与国际上已报道部分CMV株系的CP基因序列相比较,分离物GB与亚组Ⅰ株系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而分离物XB则与亚组Ⅱ株系的亲缘关系更密切。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379 ] - 吴艳涛,刘秀梵,张如宽
本研究报道了新城疫病毒(NDV)中国标准强毒株F48E8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该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00bp,编码由553个氨基酸组成的F0多肽。F0酶切激活部位序列为RRQRR↓F,具有NDV强毒的特征。F0中有3个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区域和6个可糖基化位点。经比较,NDVF48E8株和Miyadera株、TexasGB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64%和9241%。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338 ] - 李金中,何洪彬,夏咸柱,殷震,涂长春,金宁一,李佑民
根据Bare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324bp基因片段的引物。将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法提取得到的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以此产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经鉴定,以此对引物进行的PCR扩增,得到了与设计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相同的产物,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犬的三种病原的核酸,这表明此方法为特异性的。对27条(只)临床病例和32份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查,并与电子显微镜负染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犬瘟热病毒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365 ] - 崔治中,Le.LF
用鸡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GA株的38kD磷蛋白(pp38)基因克隆DNA转染Ⅰ型弱毒疫苗CAI988/Rispens株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再用能识别Ⅰ型强毒pp38的单克隆抗体H19做免疫荧光试验,筛选到能在pp38基因上表达强毒株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定向点突变弱毒株CVI/rpp38。用35S-蛋氨酸标记的细胞裂解物做免疫沉淀反应表明,单抗H19不能识别天然CVI988株MDV中的pp38,但却能从感染了重组病毒CVI/rpp38的细胞识别出MDVpp38蛋白带,如同从MDV的其它强毒株识别出pp38一样。接种了CVI/rpp38病毒的鸡,其MDV特异性抗体滴度显著低于接种了原疫苗毒CVI988/Rispens克隆株的鸡,这进一步证明了强毒MDV的pp38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91 ] - 李维泉,姚鹤鸣,沈美娟,金玫蕾,赵国屏,焦瑞身
从生产力复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U119的工业发酵罐裂解液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噬菌体φMMR。该噬菌体经多次单斑分离、纯化,得到的噬斑多数为清亮的(约占90%),其它噬斑为浑浊斑,但未能从中分离到溶源菌。在被测试的可能的宿主菌中,φMMR1不能感染除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以外的菌株,说明寄主范围很窄。对φMMR1的增殖和储存条件,诸如pH值、温度、二价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对φMMR1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φMMR1为长尾无收缩尾鞘,头为正多面体,属长尾噬菌体科B1亚群。制备了φMMR1的兔抗血清,并测定了φMMR1以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为宿主菌的一步生长曲线。使用2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φMMR1DNA进行了单酶切分析。结果表明,φMMR1基因组DNA为线状双链,未找到粘性末端,大小约为596kb。φMMR1DNA的G+C含量为67%。利用SDS-PAGE分析了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多肽的组成。纯化的裸露噬菌体DNA可利用电穿孔技术成功地转染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1 ] - 杨瑞仪,张美英,赵利淦
癌症转移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nm23-H1与nm23-H2分别编码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A与B亚基〔1〕,nm23-H1基因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2〕。nm23-H1的表达水平与黑色素瘤〔2,3〕、乳腺癌〔4〕、卵巢...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3 ] - 王自春,滕智平,袁静明,曾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的跨膜蛋白gp36,是从外膜蛋白前体中裂解的,它在诱导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和合胞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感染HIV-1或HIV-2的患者,可产生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包括包膜表面糖蛋白和跨膜蛋白)的体液免疫〔2-4...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