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立,张礼璧,候晓辉,李杰
吉林省延边地区 1996年 6月发生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 ,从病人脑脊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病毒 ,血清学实验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此次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的病因。对其中的 2株病毒 (Yanbian96 83csf和Yanbian96 85csf)测定了全基因核酸序列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所测 2株病毒核酸长度均为 745 6bp[包括 3'端poly(A)尾 ],两者间仅有 13个位点不同 ,同源性达 99 8% ,在进化树上位于同一分支 ,因此两者是同一型病毒。通过在GeneBank上检索比较 ,Yanbian96 83csf和所查到的肠道病毒全基因的同源性小于 77% ,结构区VP1同源性大多数小于6 7% ,仅 3株在 83%左右 ;进化树分析 ,与其它肠道病毒相差甚远 ,仅与 2株Echo4和 1株未定型肠道病毒相近 ;而血清学中和试验不能判定为Echo4型。据此推断 ,此病毒为新基因型肠道病毒。有关该病毒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
2000年04期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94 ] - 高啸波,侍鼎,王飞,卢大儒,邱信芳,薛京伦
将带有内源内含子的人凝血IX因子cDNA(hFIX小基因 )构建到不含腺病毒基因而只带有反向末端重复顺序 (ITR)和包装信号 ψ等顺式元件的微小腺病毒 (mini adenovirus)载体GT2 0 73上 ,得到载体GTi’IX。将该载体与带有lacZ报告基因的微小腺病毒载体 pRP10 0 1分别转移入腺病毒包装细胞 2 93Cre4中 ,随后再转染辅助病毒AdLC8,从而包装出微小腺病毒AdGTi’IX和AdRP10 0 1。经超离心纯化后对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 ,病毒颗粒浓度分别为 2 4× 10 12 /ml和 2 2× 10 12 /ml,辅助病毒所占比例均小于 0 8% ;用AdRP10 0 1以感染复数 (MOI)为 5 0的比例转染 3T3细胞 ,X - gal染色后发现细胞蓝染率在 90 %以上 ;用AdGTi’IX以MOI =5 0的比例转染 3T3细胞 ,ELISA结果表明 ,其瞬时表达为 1 4μg/10 6细胞·2 4h。此结果显示出该载体系统在血友病B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及免疫原性研究等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04期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47 ] - 田淑芳,刘文军,杨芙蓉,宗芳,李军,阮薇琴,陈红,王文,王秀平,张陵林,阮力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 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致瘤性 ,遗传稳定 ,电镜下可观察到 2 2nm的颗粒 ,纯化后的蛋白在SDS PAGE及Western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 2 7kD、30kD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融合蛋白带。主蛋白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滴度为 1∶2 5 6~ 1∶5 12 ,前S1蛋白的ELISA滴度为 1∶12 8。
2000年04期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7 ] - 王淼,金勇丰,张耀洲
为探讨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表面抗原 (pre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 ,以实现高效表达 ,利用PCR方法在克隆的 preS基因的第 2、3位密码子引入同义突变 ,消除存在于 5 '端编码区保守的反向重复序列 ,将 preS基因及其突变形式 (MpreS)分别重组到转移载体 pBM0 30 ,获得 pBM preS和pBM MpreS。将 pBM preS和 pBM MpreS分别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 (BmN) ,经空斑筛选和杂交证实 ,分别获得重组病毒rBmNPV preS和rBmNPV MpreS。RNA点杂交和ELISA结果表明 :虽然在rBmNPV preS和rBmNPV MpreS感染的BmN细胞内都转录了 preS基因 ,但仅后者表达出 preS蛋白 ,提示preS基因的表达与基因内部起始区的反向重复序列密切相关。
2000年04期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8 ] - 陈勇,洪艳,杨连华,倪崖,陈念良,凌志强,愈为群,毛江森
为了解甲型肝炎 (甲肝 )病毒 (HAV)在中国几个城市的基因型分布 ,选择浙江杭州、江苏启东、安徽铜陵、云南昆明和上海市等的甲肝病人粪便标本或血清标本 ,以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nPCR)扩增合成HAVVP1/2A交接区基因区 ,并进行直接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从这些城市甲肝病人分离到的 17株HAV株均属基因Ⅰ型 ,为IA和IB亚型 ;所有HAV株间核苷酸差异均小于 15 % ,但约 5 0 %HAV株株间核苷酸差异大于 7 5 % ,说明中国流行或散发的HAV株可能有基因IA、IB亚型同时存在。该项研究结果将为HAV的分子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提供方法和依据。
2000年04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80 ] - 肖瑶,范秀娟,赵全壁,潘品良,戴传斌,陈刚,王贵杰,邵一鸣
研究我国艾滋病病毒Ⅰ型 (HIV 1)病毒样颗粒 (VLP)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 ,为疫苗进行灵长类实验提供实验依据。将 gag和gag -V3VLP不同剂量 (5 0 μg、10 μg、1μg)在有佐剂 (氢氧化铝 )和无佐剂条件下皮下免疫小鼠 ,然后眼眶采血 ,用ELISA法观察免疫鼠血清中抗体与剂量关系 ,以及中和抗体滴度和抗体IgG亚型IgG1和IgG2a的水平。同时取鼠脾淋巴细胞 ,体外抗原刺激后收取淋巴细胞分泌上清 ,检测细胞因子IFN γ和IL 5水平。结果是gagVLP免疫剂量与是否加佐剂对免疫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P >0 1) ,而 gag -V3VLP免疫鼠剂量与加入佐剂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P <0 0 1)。gag和 gag -V3VLP(5 0 μg ,佐剂 )中和抗体滴度为 1∶2 0和 1∶40 ,同时gag和gag-V3VLP免疫鼠血清 (5 0 μg ,佐剂 )IgG2a和IgG1均有升高 ,IgG2a稍高于IgG1;细胞因子 (5 0 μg ,佐剂 )IFN γ(gag2 40 0 pg/ml,gag -V3 10 0 0 pg/ml)和IL 5 (gag 40 0 pg/ml,gag -V3 2 0 0pg/ml)均有升高 ,IFN γ升高高于IL 5。由此得出 :HIV 1gag和gag -V3VLP候选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其抗体有中和活性 ;抗体亚型IgG2a稍高于IgG1,Th1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5 0 μg ,佐剂 )IFN γ比对照组升高 16 0倍 ,IL 5比对照组升高 80倍。表明VLP疫苗能诱导机体?
2000年04期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81 ] - 何红霞,貌盼勇,侯俊,朱雷,洪世雯,王琰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有效地筛选出了多株抗HIV 1人源单克隆抗体。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HIV 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 ,插入载体 pCOMB3 ,建立噬菌体抗体库。分别以HIV 1gp41、gp12 0和 gp16 0为固相抗原 ,经过多轮筛选 ,从中获得了多株抗HIV 1gp41、gp12 0和 gp16 0的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抗HIV特异性噬菌体抗体随抗体库的筛选高度富集 ,抗gp41阳性克隆率由第 2轮的 5 %增加到第6轮的 87%。间接ELISA、竞争抑制ELISA和Dotblot检测结果表明 ,获得的抗HIV 1噬菌体抗体具有较高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该技术获得人源抗病毒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既省时省力 ,又可获得任意目的单抗基因 ,且易获得高亲和力的抗体。
2000年04期 317-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2 ] - 管永军,朱跃科,刘海鹰,周玲,曾毅
为研制针对我国HIV 1流行毒株的艾滋病毒疫苗 ,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 gag和 gp12 0核酸疫苗 ,进行了初步的小鼠免疫实验。结果初步显示 :(1)免疫Balb/C小鼠可以产生HIV 1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2 ) gag和gp12 0基因联合免疫可以同时诱发针对 gag和 gp12 0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而且效果比各自单独免疫要好 ;(3)B亚型 gp12 0基因免疫可以诱发识别C亚型 gp12 0抗原的CTL反应。本文核酸疫苗研究的初步结果值得进一步系统地进行试验。
2000年04期 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1 ] - 闫庆国,黄高昇,王哲,朱德生
为明确何杰金病 (Hodgkin’sdisease ,HD)瘤细胞中是否存在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 ,采用显微切割技术结合PCR方法检测HD组织及其瘤细胞Hodgkin/Reed Sternberg(H/RS)中的HCMV核酸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扩增 (catalysedsignalamplification ,CSA)法检测HD中HCMV的立即早期抗原、早期抗原和基质蛋白。结果在 5 4例HD中选取 13例HD的H/RS细胞 ,经显微切割分离后有 4例 (30 8% )经PCR扩增出HCMV的核酸 ;5 4例HD组织中 ,经PCR检测有 10例 (18 5 % )扩增出HCMV的核酸 ;CSA染色显示有 6例(11 1% )HCMV立即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 (DDG9/CCH2 )阳性 ,5例 (9 3 % )基质蛋白 (AAC10 )阳性。对照的 17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HCMV核酸的PCR检测 ,以及三种HCMV抗原的CSA检测 ,均为阴性。表明HD组织的H/RS细胞中存在HCMV核酸和抗原 ,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不存在 ,提示HCMV可能参与了何杰金病的发病过程。
2000年04期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8 ] - 高正良,方肇寅,唐景裕,马莉,林思恩,胡海宽,BRosen,RGlass
:1997年从河北省一起成人腹泻暴发病人粪便中首次分离到小双节RNA病毒 (picobirnavirus,PBV)中国株。为研究该病毒复制必需的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RdRp)活性机理 ,采用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法克隆和测序了病毒基因组第二节段。结果表明 :第二节段全长 16 96个核苷酸 ,只有一个ORF ,占全长的 93 9% ,编码 5 3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 ,5′ NTRAT丰富 (75 4% ) ,可能是本位调控元件区。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其它RNA病毒RdRp保守区普遍存在的基序 ,提示PBV第二基因编码蛋白为RdRp。
2000年04期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4 ] - 焦宏远,詹美云
为研究中国人IL 12的基因特征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nPCR)从中国人脐带血单核细胞中分别克隆了P35、P40两亚基cDNA基因 ,包括完整的前体蛋白编码序列 ,其中P35cDNA编码 2 19个氨基酸的多肽 ,P40cDNA编码 32 8个氨基酸的多肽 ,与国外序列 (NKSF、CLMF)比较结果发现 :所克隆序列P35同NKSF相比 ,第44aa密码子由GTC(Val)→GTG(Val) ,但未改变氨基酸组成 ;同CLMF相比 ,2 44aaGAC(Asp)→GAT(Asp) ,2 47aa由ACG(Thr)→ATG(Met) ;P40亚基与CLMF的核苷酸、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 ,但与NKSF相比存在多处差异 ,2 39aaAAC(Asn)→AAG(Lys) ,2 91aaACC(Thr)→ACG(Thr) ;3株序列的变异全部集中在相同的几个碱基位置。说明IL 12cDNA基因尽管非常保守 ,但在核苷酸及氨基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基因可能存在多态性 ,所克隆的IL 12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2000年04期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7 ] - 杜岩,崔治中,秦爱建,RFSilva,LFLee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及特异性单抗的间接荧光抗体反应 (IFA) ,从某大型肉用型种鸡场的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 ,以及 2 5个临床健康的商品代肉鸡群的 2群中 ,分离鉴定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在用抗ALV J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中 ,来自病鸡群的两株病毒SD990 1和SD990 2呈强阳性反应 ,来自临床健康肉鸡群的YZ990 1和YZ990 2株呈弱阳性反应。对YZ990 1株和SD990 2株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表明 ,这二个中国株的囊膜蛋白 gp85的氨基酸组成与原型株HPRS 10 3及美国分离株ADOL Hcl有 89%~ 93%的同源性 ,它们相互间的同源性是 92 %。其 3′端LTR区与原型株HPRS 10 3则有 95 %~ 97%的同源性 ,但中国的两株病毒在紧靠 3′端LTR的“E”成分中 ,出现了一个 139个碱基的缺失性突变 ,而代之以一个 11个碱基的插入序列。
2000年04期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2 ] |[阅读次数:320 ] - 朱爱华,彭大新,刘秀梵,张如宽
要提高外源基因在鸡痘病毒 (FPV)载体的表达量 ,必须使用强启动子来控制表达。为构建较强的启动子组合 ,根据痘苗病毒天然启动子P7 5的结构 ,人工合成 4条寡核苷酸 ,形成一个早期启动子和一个晚期启动子 ,其首尾可相互连接。利用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把合成的启动子进行不同组合 ,最终形成 10个较有代表性的启动子组合PS1~ 10。在其下游插入大肠杆菌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并进一步构建成鸡痘病毒转移载体 pFBS1~10 ,同时以P7 5作对照构建成 pFB7 5。以脂质体介导转染鸡痘病毒中国疫苗株 2 82E4感染 3h~ 4h后的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单层。用蓝斑筛选法纯化病毒 4次 ,最终得到稳定的重组病毒。将纯化的重组病毒感染次代CEF ,分别于感染后 10h、2 4h、36h、48h、72h收获细胞 ,制备提取物 ,检测提取物中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通过计算比较 ,筛选出其中较强的启动子组合LLEE ,其表达活性约为P7 5的 3 5倍 ,为进一步构建高效表达的鸡痘病毒通用载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04期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76 ] - 张秀根,樊生超,缪德年,赵本进,王忠田,范琳,陈德胜,李燕,陈溥言,蔡宝祥
1996年 5月以来 ,我国各地鸡群暴发鸡新城疫 ,其发病特征是常规疫苗免疫无效。为研究此病毒的特征 ,对从华东某地分离的新城疫病毒毒株 (NL株 )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利用RT PCR技术扩增出NL株融合蛋白基因 (F基因 )全序列 ,并测序。结果表明 ,NL株平均致鸡胚死亡时间 (MDT)为 2 8 2h ,是目前所有公开报道的NDN毒株中致鸡胚死亡时间最短的 ,其尿囊液中病毒滴度可达 2 9,表明病毒繁殖速度快。F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NL株为一强毒株 ,与现今国外已发表的NDV株F基因同源性在 84%~ 91%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 82 %~ 93%。紧靠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与其它NDV毒株均不相同。据此认为 ,该新城疫病毒是一个新型毒株。
2000年04期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85 ] - 仇华吉,童光志,周彦君,郭宝清,张绍杰,王柳,王云峰,刘宝全
新近发现的猪生殖 -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RRSV)是单股RNA病毒 ,属于不久前成立的动脉炎病毒科。为了比较国内分离的CH la株与国外毒株的分子遗传学关系 ,扩增并克隆了PRRSVCH la株糖蛋白基因ORF2~ 5 ,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了其编码产物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抗原性和有关位点 ,并与国外毒株进行了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CH la株与VR 2 332株尽管密切相关 ,但二者之间也有较大的变异 ,且ORF3和ORF4重叠区存在一个高变区。这提示CH la株和VR 2 332株可能是北美洲型中的两个不同亚型。
2000年04期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47 ] - 杨威,张宝山,刘永刚,刘胜旺,孔宪刚,曹殿军,刘相冬,卢景良,刘宝全,刘建华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DLA)病毒基因组RNA为材料 ,用RT PCR方法扩增出EIAVgag基因 ,经平端连接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 pUC19中。由于疫苗不是克隆株 ,因此通过 5次单独克隆与测序 ,推导出EIAV DLA gag基因的优势序列。gag基因全长 145 8个碱基 ,编码一 486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与美国EIAVWyoming 136 9株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为 80 % ,氨基酸同源性为 84 47%。其中 ,衣壳蛋白P2 6的主要同源区 (MHR)、核衣壳蛋白P11的两个CCHC型锌指结构及酸性蛋白P9的YXXL基元为高度保守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的致弱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0年04期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9 ] - 邓敏,何建国,左涛,翁少萍,曾慷,吕玲,周松裕,龙綮新
利用真鲷虹彩病毒 (RSIV)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 (RNRS)基因保守区设计的一对引物 ,建立了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SKNV)特异的PCR检测体系。运用该体系检测ISKNV ,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 ,为诊断与预防ISKNV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对PCR产物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发现ISKNVPCR扩增产物与RSIVRNRS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很高 ,达到 92 5 % ,进一步证明ISKNV是一种虹彩病毒。
2000年04期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1086 ] - 邓文生,杨希才,康良仪,田波
根据锤头型核酶的作用模式 ,设计、合成并克隆了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PSTVd)负链RNA不同区域位点的双价和三价锤头型核酶基因。通过体外转录 ,将PSTVd负链RNA分别与双价和三价核酶混合 ,37℃温育 2h。结果表明 ,双价核酶和三价核酶均表现出较高的切割活性 ,其中双价核酶处理的切割产物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合。三价核酶虽表现出较高的切割活性 ,但只是其中一价核酶在起作用。讨论了二价和三价核酶的应用前景。
2000年04期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14 ] - 曹晖,吴小兵,伍志坚,侯云德2000年04期 37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4 ]
- 方元2000年04期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94 ]
- 林巍,饶子和,梁国栋2000年04期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