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广谱中和活性

    罗海峰;陈毅歆;陈自敏;郭永利;王嘉;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以H5N1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作为抗原,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实验筛选出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抗8H5,单抗8H5经免疫荧光鉴定具有很好的H5特异性。选择33株2002~2006年不同地域,不同宿主中分离的不同遗传变异亚系的H5N1病毒代表株,对单抗8H5分别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及中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单抗8H5对所有H5亚型病毒均有较强反应,而对非H5亚型标准病毒株均不反应,说明8H5是一株广谱性抗H5特异性中和单抗,并提示单抗8H5的HA识别表位可能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中和表位。并且单抗8H5双抗夹心系统的初步评价显示了其在诊断应用上的前景。

    2007年02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42 ]
  • 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不同现场标本的检测比较

    陈毅歆;罗海峰;徐飞海;葛胜祥;陈自敏;郭永利;王嘉;罗文新;吴婷;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利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H5-Dot)”对来自陆禽、水禽的484份气管拭子、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①不同采集方式的H5N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高低有别,气管拭子的检出率最高,泄殖腔拭子次之,粪便拭子最低(P<0·05),因此建议现场采样时应尽可能采集气管拭子标本;②陆禽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水禽标本(P<0·05),对病毒培养阳性的陆禽气管拭子检出率达80%(95%CI:70·6%~87·8%),对水禽气管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38%(95%CI:26·9%~49·4%),可能与标本中病毒滴度高低有关;③有症状与无症状陆禽标本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另外,H5-Dot试剂对333份非H5病毒气管拭子标本的特异性为99·4%(95%CI:97·9%~99·9%)。这些结果表明,H5-Dot是一种较为可靠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在缺乏仪器设施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H5N1禽流感病毒防控第一线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2007年02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1 ]
  • 在中国卢龙县发现G5型人A组轮状病毒

    段招军;李丹地;章青;刘娜;郑丽舒;唐景裕;王忠山;方肇寅;

    轮状病毒是引起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对2003年间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以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的小于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发现一株新型轮状病毒。该病毒用传统分型引物(G1、G2、G3、G4)扩增不出条带,对其VP7基因全序列测定和分析后确定该毒株为G5型。这是我们在亚洲首次发现的人类G5型轮状病毒。该毒株与猪的G5型C134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6%和95·4%,与非洲发现的人的G5型毒株MRC3105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9%和94%,与巴西发现的IAL-28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7·2%和93·3%。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卢龙毒株LL36755与其他已经报告的两种猪和一种人类的G5型毒株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这是人轮状病毒G5型首次在亚洲国家发现,而且该毒株可能是由人类轮状病毒与动物轮状病毒毒株自然重组产生。

    2007年02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24 ]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变异株基因特征分析

    李崇山;张勇;叶绪芳;王海岩;王东艳;祝双利;朱晖;安洪秋;李杰;严冬梅;许松涛;毛乃颖;许文波;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2007年02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80 ]
  • 新疆伊犁2005年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

    曹经瑗;孟庆玲;李新兰;张丽杰;袁俊;范德生;王春玲;王小平;克里木·玛木提;张丽文;张勇;毕胜利;

    为了解2005年新疆伊犁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了部分甲肝病人血清标本,用国际上通用的甲肝病毒结构区基因VP1-2A分型引物,经核酸提取,做RT-PCR,序列测定,对甲肝病毒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并对甲肝病毒在甲型肝炎(甲肝)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甲肝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在0~3·2%之间,分为不同的基因簇,但都属于1A亚型(同一基因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变异小于7·5%);氨基酸序列几乎相同。甲肝发病8周后的病人血清中仍能检测到甲肝病毒。结果说明该流行区有多株甲肝病毒存在,其传染源可能有多个传播途径,当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时,可引起甲肝流行。甲肝病毒在病人血液中可存在较长时间。这些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肝病毒溯源研究及有效控制甲肝病毒流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2007年02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71 ]
  • 我国四株狂犬病毒M和P基因序列分析和所编码蛋白的分析

    张强;唐青;李浩;王环宇;梁国栋;

    为了解我国狂犬病毒M、P基因序列和结构特点,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计算机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功能区位点结构。结果显示四株病毒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9%~99.5%和93.1%~99%,四株狂犬病毒M蛋白上调节病毒RNA转录和复制功能的第5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谷氨酰胺残基(E),与特异性细胞蛋白WW区域作用的PPxY结构序列均为PPEY保守序列;四株病毒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6%~99.8%和87.2%~99%,P蛋白与胞浆动力蛋白轻链LC8相互作用的序列位于143~14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DKSTQT,四株病毒P基因与L蛋白、N蛋白作用位点序列显示未发生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变异。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结构在病毒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

    2007年02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42 ]
  • 上海市人群Echo30病毒性脑膜炎隐性感染调查

    高洁;赵雅男;姜庆五;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中未见抗体阳性者,15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10%~16.7%),15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升高(45.0%~46.7%)。孕妇与普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15岁以下儿童为Echo30感染及发病的高危人群,母体传递给婴幼儿的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为婴幼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保护。

    2007年02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1 ]
  • 表达禽流感病毒特异性siRNA分子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

    刘文博;张小荣;曹永忠;王海燕;吴艳涛;焦新安;刘秀梵;

    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短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 RNA)片段的表达和递送系统,并进行评价,根据禽流感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条分别针对A型禽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聚合酶A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特异性si RNA分子,人工合成相应DNA片段,退火后形成双链,与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连接到构建的pSIREN-ASD ZsGreen载体鼠源U6启动子下游,测序鉴定证实获得了阳性质粒,分别命名为PAZ-NP、PAZ-PA、PAZ-HA和PAZ-NC,1ng的质粒可以完全抑制50个PFU的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复制,细胞不产生任何病变,细胞上清的血凝效价为20,而对照组细胞在病毒感染36~48h后细胞变圆、死亡、脱落,其细胞上清的血凝效价可达24。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得到重组沙门氏菌X4550(PAZ-NP)、X4550(PAZ-PA)、X4550(PAZ-HA)和X4550(PAZ-NC)。对4日龄雏鸡口服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重组菌后第1d、7d、15d用105ELD50的H5亚型AIV进行攻毒,最后一次攻毒后观察15d,实验结束时采泄殖腔棉拭子对存活鸡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表达不同的si RNA分子对雏鸡有一定的保护力,保护率为27%~50%不等,存活鸡泄殖腔棉拭子未分离到病毒,说明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携带质粒在体内产生的si RNA能够对机体产生一定保护力。

    2007年02期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3 ]
  • 共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修饰型GP5和M蛋白增强DNA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

    江云波;肖少波;方六荣;潘永飞;罗锐;陈焕春;

    为了增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DNA疫苗免疫效力,分别以PRRSV ORF5m(修饰型ORF5基因)及ORF6为候选基因,构建了单基因或双基因共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CI-ORF5m、pCI-ORF6及pCI-ORF5m/ORF6。转染BHK-2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证实ORF5m和ORF6基因均获得正确表达,并且共表达的GP5m和M蛋白能够形成异源二聚体。将构建的表达质粒免疫小鼠,首免后6周共表达ORF5m和ORF6基因的pCI-ORF5m/ORF6免疫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全部阳转,8周时最高可达到1:32,同时还可检测到较高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明显高于单独表达ORF5m基因的pCI-ORF5m免疫组。进一步将DNA疫苗免疫断奶仔猪,pCI-ORF5m/ORF6免疫组同样能诱发优于pCI-ORF5m免疫组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ORF5m和ORF6双基因共表达策略能够显著提高PRRSV DNA疫苗效力,为PRRSV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2007年02期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6 ]
  • 表达猪瘟病毒石门株E2抗原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免疫性研究

    孙永科;杨玉艾;王养会;张彦明;

    应用PCR从pMD18-T-E2质粒中扩增编码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重组腺病毒Adeasy-1系统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两步转化法"构建携带CSFV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E2,转染293细胞,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pAd-E2,PCR证实E2基因已整合至腺病毒基因组中,Western blot结果检测到重组病毒转染293细胞中E2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结果表明,pAd-E2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的抗体,也能刺激猪体产生抗体。将pAd-E2通过肌肉和皮下接种途径免疫商品化猪2次,21d后用1000倍TCID50CSFV强毒攻击。pAd-E2免疫组有1/4头死亡,而非重组腺病毒pAd-CMV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该研究为研制猪瘟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2007年02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53 ]
  • 一株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陆奇能;朱宏杰;洪健;金伟;张凡;鲁兴萌;

    病毒性软化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本实验室在浙江省收集到具有软化病症状的家蚕幼虫,并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毒。电镜观察到病毒粒子为直径26nm左右、无包涵体的球状颗粒。病毒添食四龄起蚕和五龄起蚕,分别在3~4d和5~7d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纯化病毒SDS-PAGE条带与BmIFV蛋白相仿。病毒核酸鉴定为RNA,并可用套式RT-PCR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测序发现片段序列和BmIFV日本坂城株的同源性为99.5%。由此可确定该病毒为BmI-FV,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BmIFV-CHN001。

    2007年02期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73 ]
  • 噬菌体phi29 pRNA载体在RNA干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田拥军;张正茂;杨燕;覃莉;孟忠吉;刘慎沛;杨东亮;

    2007年02期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7 ]
  • 西瓜花叶病毒中国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

    张建新;吴云锋;王睿;罗朝鹏;

    2007年02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13 ]
  • 侵染陕西洋葱的胡葱黄条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罗朝鹏;林林;陈炯;吴云锋;陈剑平;

    2007年02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4 ]
  • 人博卡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林峰;

    2007年02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5 ]
  •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

    2007年02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