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检测方法研究专题论著

  • 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妮;宋绍辉;钏鸿云;马磊;朱文勇;高菁霞;廖国阳;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建立一种快速、可靠、易操作的可用于SARS-CoV-2感染早期诊断的检测方法,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是抗原检测的理想靶点。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对SARS-CoV-2 NP进行定量检测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免疫山羊制备羊抗SARS-CoV-2多克隆抗体并作为包被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鼠抗NP单克隆抗体并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其线性范围及检测下限、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准确度。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 000 ng/mL~7.8 ng/mL,R2>0.99,检测下限为3.9 ng/mL;敏感性为96.875%,特异性良好,与Vero细胞、SARSCoV-2刺突蛋白、流感病毒等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11.7%和4.3%~11.8%;检测样品回收率在94.3%~104.8%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稳定性好,敏感性和准确度高,可用于SARS-CoV-2NP定量检测。

    2022年02期 v.38 25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1 ]
  • 柯萨奇病毒A组9型的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赵鹤鹤;冀天娇;杨倩;肖金波;祝双利;王东艳;王建醒;陈建华;路环环;韩振志;张勇;许文波;严冬梅;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部分中国株属于G基因型,与世界流行趋势一致。但在2018年新疆一例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分离到的CVA9毒株却与俄罗斯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被划分为F基因型,推测该毒株为俄罗斯输入株。CVA9虽具有明显的地理聚性,但G基因型中包含的多国家和多时间段的毒株也提示CVA9病毒可能存在远距离的传播和流行。

    2022年02期 v.38 264-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PCR检测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在NI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

    洪海填;刘海楼;许连福;张军能;

    基于PCR检测法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选取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病理科存档的110例石蜡包埋块NIP病理标本作为NIP标本组,临床分期分为T1期4例,T2期12例,T3期38例,T4期56例,病理分化分为低分化20例,中分化56例,高分化34例。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NIP和对照组标本的HPV感染率、HPV分型、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下NIP中的HPV感染率、影响NIP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NIP复发情况与HPV阳性、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NIP标本中总检出阳性率为70.91%,对照组标本检测阳性率为0.00%(P<0.05);高危亚型有62.82%(49/78)例,低危亚型有44.87%(35/78)例,高危型例数显著高于低危型(P<0.05);对不同临床分期和病例分化与HPV阳性进行卡方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与HPV阳性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解出线性回归分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3年内NIP复发影响因素,结果显示HPV阳性、临床T4分期、临床低分化及HPV高危分型是患者3年内NIP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3~T4、病理低分化和HPV阳性高危亚型是3年内NPI患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应用PCR检测NIP石蜡标本中是否存在HPV和HPV亚型分型以及进行NIP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并密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有无侵犯颅底或眶内容物,有助于预测肿瘤的复发情况,帮助患者尽早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是患者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22年02期 v.38 27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人类病毒研究论著

  • 深圳市一株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C.1.2变异株的分子特征分析

    屈雅丽;陈龙;许文波;张仁利;聂凯;牛培华;陈建成;冯晔囡;武伟华;彭博;魏欣仪;李诗敏;吕秋莹;李玥;邓少玉;胡贵方;何雅青;

    为了了解境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21年6月深圳市一株从南非输入的SARS-CoV-2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Illumina测序技术获得的SARS-CoV-2毒株基因组长度为29 567nt。根据"Pango lineages"分型法,本研究测定的毒株属于C.1.2系,该谱系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监测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成员之一。与参考株Wuhan-Hu-1(NC_045512.2)比较,本研究C.1.2系毒株共出现了5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56个变异位点位于编码区。氨基酸变异位点共有3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布于6个开放阅读框,变异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蛋白区12个,ORFlab蛋白区9个,ORF3a蛋白区2个,M区2个,ORF8区2个,E区1个。本研究测定的SARS-CoV-2毒株属我国大陆首例境外输入的C.1.2变异株。开展境外输入的SARS-CoV-2毒株基于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监测,对防控由境外输入的SARS-CoV-2变异株引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2期 v.38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连花清瘟颗粒等8种中药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以及细胞毒性研究

    叶飞;黄保英;赵莉;陆柔剑;邓瑶;王文;任皎;阿茹罕;王文玲;谭文杰;

    为了评估连花清瘟颗粒等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体外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药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确定药物的细胞毒性。再以Vero细胞为模型,设置药物组、瑞德西韦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药物作用48 h,提取核酸,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拷贝数,评估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细胞活性结果和病毒RNA拷贝数变化的结果显示,连花清瘟等8种药物中,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好,半数抑制浓度达到了0.43 mg/mL,药物六神丸和藿香正气水的细胞毒性较大,其他5种药物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低。本研究揭示了莲花清瘟等8种药物体外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效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2期 v.38 284-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云南省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

    李梓;赵晓南;黄维娟;杨磊;成艳辉;谭敏菊;李希妍;刘佳;陈志肖;隗合江;伏晓庆;王大燕;

    2020年云南发现了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EA H1N1)猪流感病毒,针对分离到的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分析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氨基酸变异位点、生物学耐药、受体亲和力及抗原性变异特征,并对2020-2021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对该病毒的交叉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A H1N1猪流感病毒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株A/Hunan/42443/2015(H1N1v)HA和NA氨基酸位点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7.4%;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以结合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α2,6为主,与疫苗株抗原性存在8倍以上差异。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H1N1pdm)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80.0%、76.7%和63.3%;而对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抗体滴度仅为13.3%、26.7%和6.7%。本研究提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对G4基因型EA H1N1病毒不能提供有效保护,该病毒与目前EA H1N1病毒疫苗株在氨基酸位点和抗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保持了结合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的特性,研究结果提示需要构建新的疫苗株。

    2022年02期 v.38 290-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 B3型柯萨奇病毒感染的胰岛β细胞中microRNAs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意义

    王苏华;罗滢;陆静尔;

    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及胰岛β细胞损伤有关,但机制并不清楚。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证实CVB3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VB3感染的胰岛β细胞中miRNAs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意义,进而初步探究CVB3感染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培养了人胰岛β细胞株,感染CVB3后采用miRNAs芯片及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s表达的变化;转染miR-阴性对照(NC)或miR-146a-5p后感染CVB3,检测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IRAK-1及TRAF-6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6a-5p靶向IRAK-1及TRAF-6。结果显示:CVB3组中miR-101a-3p、miR-140-5p、miR-146a-5p、miR-146b-5p、miR-340-5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miR-146a-5p表达降低最显著;miR-NC+CVB3组的细胞活力、miR-146a-5p表达水平均低于miR-NC组,TNF-α、IL-1β的含量及IRAK-1、TRAF-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miR-NC组;miR-146a-5p+CVB3组的细胞活力高于miR-NC+CVB3组,TNF-α、IL-1β的含量及IRAK-1、TRAF-6的表达水平均低于miR-NC+CVB3组;过表达miR-146a-5p时,野生型IRAK-1、TRAF-6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低于miR-NC组。以上结果表明CVB3感染的胰岛β细胞中多种miRNAs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iR-146a-5p表达降低与CVB3感染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有关,靶向IRAK-1、TRAF-6并调控炎症反应是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CVB3感染引起胰岛素β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进而为今后阐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靶点提供了依据。

    2022年02期 v.38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中国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段晓健;赵建楠;牛丹丹;王慧玲;毛乃颖;张燕;许文波;王英;

    本研究对中国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为我国在临近麻疹消除阶段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多种检索途径获得中国麻疹抗体阳性水平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6.0等软件对效应量指标进行meta分析、χ2和非参数检验。共纳入49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89-2020年。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抗体阳性率为88.36%(95%CI:87.84%~88.88%),>85%;抗体保护率为63.30%(95%CI:60.35%~66.2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中位数为912.83mIU/mL,>800mIU/mL保护水平。2000-2019年间,我国不同年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抗体保护率从68.29%(95%CI:55.84%~80.73%)下降到44.26%(95%CI:38.26%~50.25%)。除<1岁组外,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但随着年龄增长人群保护率呈下降趋势;<1岁组GMC(470.75mIU/mL)最低,20~34岁人群在693.69~792.89 mIU/mL之间,在800mIU/mL以下。不同性别、城乡间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无显著性差异。常住人口抗体阳性率(89.67%,95%CI:88.52%~89.67%)、GMC(1 319.47mIU/mL)高于流动人口(85.73%,95%CI:83.70%~87.77%)、(962.86mIU/mL)。有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90.66%,95%CI:88.01%~93.31%)、保护率(71.19%)和GMC(1 074.66mIU/mL)均高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人群。长期以来,中国麻疹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我国麻疹低发病状况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仍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95%标准,有些组别的抗体保护率和GMC较低,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认真落实各项消除麻疹防控措施仍是今后长期的任务。

    2022年02期 v.38 30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 ]
  • 人偏肺病毒在传代细胞和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和鉴定

    麻粉莲;王超;陈爱珺;宋敬东;谢志萍;姚立红;郑丽舒;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2001年鉴定出的新发呼吸道病毒,婴幼儿、老人和免疫抑制人群易感,引起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方案。为获得北京地区HMPV临床流行毒株,本研究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MPV阳性的鼻咽抽吸物样本分别接种LLC-MK2、Vero-E6和分化良好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Human Airway Epithelium,HAE),观察细胞病变、检测免疫荧光、电镜观察病毒形态、测定病毒滴度及分析复制特点,对分离获得的HMPV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MPV感染LLC-MK2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在Vero-E6中多呈单个细胞感染;经免疫荧光检测,HAE、LLC-MK2和Vero-E6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电镜结果可见病毒为近似球型的颗粒,有包膜和刺突,直径约在150nm~200nm之间;HMPV在HAE和LLC-MK2两种细胞上的复制特点基本相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临床样本在LLC-MK2、Vero-E6和HAE分离培养HMPV的方法,分离并鉴定了HMPV临床分离株,为HMPV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2年02期 v.38 31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Merlin-1和ezrin对血清反应因子激活功能的调节研究

    苏占海;曹成珠;王海燕;马雪曼;安娟;董秋霞;邢永华;刘燕;乔金婉;武娟;孙静薇;刘雅;

    研究分析同属4.1蛋白家族成员merlin-1和ezrin对RhoGDIα抑制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的调节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法和Dual-Luciferase双荧光检测法分析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并分析merlin-1(WT)、merlin-1(S519D)、ezrin(WT)和ezrin(T567D)对RhoGDIα抑制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的调节影响。pUS28和Dbs均可以组成性的诱导SRF因子激活,而RhoGDIα对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具有显著抑制效应。野生型merlin-1(WT)和磷酸化模拟重组质粒merlin-1(S519D)均可提高RhoGDIα抑制pUS28诱导SRF激活作用,而野生型ezrin(WT)和磷酸化模拟重组质粒ezrin(T567D)均可以降低RhoGDIα的抑制效果。merlin-1(WT)、merlin-1(S519D)对RhoGDIα抑制Dbs诱导的SRF激活没有显著影响或者调节作用。而ezrin(WT)和ezrin(T567D)降低了RhoGDIα在Dbs诱导SRF激活过程中的抑制能力。因在其N端具有共同的ERM结构域,merlin-1和ezrin同属于4.1蛋白家族,但其自身对pUS28和Dbs诱导的SRF激活调节作用,以及对RhoGDIa抑制pUS28和Dbs诱导的SRF激活过程中影响作用不同,提示merlin-1和ezrin与RhoGDIα之间的整合作用、以及自身磷酸化对pUS28和Dbs诱导SRF激活以及RhoGDIα抑制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可能不同。

    2022年02期 v.38 32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肠道病毒C组96型(EV-C96)新疆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孙强;刘莹;唐海淑;李晓嫘;严冬梅;祝双利;王东艳;崔惠;许文波;张勇;

    肠道病毒C组96型(EV-C96)是C组肠道病毒的一种新型肠道病毒,在临床上多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疾病相关联,世界分布较广,近年来陆续在中国、芬兰等多个国家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腹泻患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中分离到。为探究在我国新疆地区流行的EV-C96毒株的基因特征与进化特征,本研究对2011年从我国新疆地区一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及一名接触者中分离到的两株EV-C96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随后与全球EV-C96流行株以及C组肠道病毒原型株进行进化分析,与C组肠道病毒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株新疆EV-C96毒株与原型株以及1991年在我国山东地区分离的毒株等早期流行株分布于两个分支,且在基因组结构的多个区域核苷酸差异性较大,同时其非结构蛋白区域与其它型别的C组肠道病毒之间存在重组。EV-C96可能通过重组方式发生毒力改变,需加强C组肠道病毒在我国的监测,提升对其所导致的暴发疫情进行应急处置的能力。本研究揭示了EV-C96的起源进化,证实了C组肠道病毒多个型别之间的重组关系,为我国肠道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2期 v.38 332-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厦门市健康人群肠道病毒D68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林雨;朱瑞;吴圆圆;徐龙发;尹志超;杨宏伟;郑清炳;阙玉琼;叶江辉;何水珍;程通;夏宁邵;

    肠道病毒D68型(Enterovirus D68,EV-D68)是一种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并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小RNA病毒。开展相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了解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为了解厦门市EV-D68的流行概况与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了2016年厦门市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515份,应用基于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的中和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检测针对EV-D68流行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血清样本中EV-D68中和抗体的总体阳性率为81.9%,中和抗体的总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248.0。<1岁组、1~3岁组、4~6岁组、7~19岁组、2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组的EV-D68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2%、49.3%、71.9%、94.2%、98.5%、100%和10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年龄组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39.8、1∶80.6、1∶133.2、1∶283.7、1∶253.3、1∶308.1和1∶405.0;男、女性别之间EV-D68中和抗体的总体阳性率(P=0.6388)和总体GMT(P=0.3524)均无统计学差异;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理位置上,市区与郊区的EV-D68中和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986),市中心的中和抗体GMT略低于郊区(P=0.0069)。本研究表明,厦门市健康人群中EV-D68中和抗体阳性率和GMT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年龄是影响EV-D68感染和流行的关键因素;并且,该地各年龄人群中存在EV-D68既往感染,幼龄儿童的抗体保护水平低,需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控措施,防止出现暴发流行。

    2022年02期 v.38 34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阴道IL-2、IL-12、IFN-γ、sIgA的表达及微生物与HPV感染的关系

    刘菲;李肖甫;王蕊杰;张一帆;程国梅;

    阐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女性阴道局部免疫及阴道微生物菌群的情况,并探讨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初诊为HPV阳性的175名女性,根据其宫颈细胞学结果分为4组,分别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malignant lesions,NILM)、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将同期体检为NILM/HPV(-)的62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在显微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细菌、真菌等)、滴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阴道局部IL-2、IL-12、IFN-γ、sIg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PV(+)组阴道清洁程度Ⅲ°~Ⅳ°概率增高(P<0.05);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发病率增高(P<0.05);真菌感染率增高(P<0.05);IL-2、IL-12、sIgA在阴道局部的表达量降低(P<0.05);IL-2、sIgA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在阴道局部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本研究揭示,HPV感染可改变阴道局部的免疫应答及阴道微生物菌种,为HPV感染后的阴道局部治疗及预防HPV感染提供了依据。

    2022年02期 v.38 348-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辽宁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33型基因多态性分析

    于淼;吴思;王爽;崔畅婉;路一平;孙峥嵘;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3型E6和E7基因在辽宁省地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增加对HPV33基因多态性地理分布情况的了解,为HPV33的诊断,靶向药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巢式PCR扩增方法对从已确诊HPV33阳性患者宫颈细胞提取的DNA样本进行E6和E7基因的扩增并测序,随后应用MegaX软件将所得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位点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应用PAML4.9软件中的Codeml程序找出突变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分别应用ABC Pred server,ProPred-I server和ProPred server寻找理想的B细胞免疫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I类结合表位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结合表位。共得到HPV33E6和E7序列各136个。与HPV33参考序列(M12732.1)进行比对后,E6基因中观测到17个单核苷酸突变,同义突变7个,非同义突变10个。E7基因中观测到9个单核苷酸突变,其中同义突变3个,非同义突变6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PV33E6和E7 A谱系在中国东北地区最为流行,其次是B谱系,本研究中并未检测到C谱系。在全部E6和E7序列中仅找到K93N一个阳性选择位点位于E6基因。在HPV33E6中预测得到8个MHCI类表位,6个MHCII类表位和1个B细胞表位。HPV33E7中预测到5个MHCI类表位,6个MHCII类表位和3个B细胞表位。研究中检测到的绝大部分非同义突变存在于预测表位中。在辽宁省地区,HPV33E6和E7基因呈基因多态性分布,且A谱系为最常见谱系。研究所得结果可为HPV33检测探针、靶向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2年02期 v.38 354-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HIV-1感染辅助受体CXCR4启动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冯龙;郭文涛;李志慧;郑文锦;耿宇轩;

    穿心莲内酯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穿心莲内酯影响CXCR4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FireRluc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并转染入人HEK293T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人HEK293T细胞细胞毒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穿心莲内酯对CXCR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MTT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人T淋巴细胞Jurkat细胞活性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穿心莲内酯对人T淋巴细胞Jurkat细胞表面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PCR分别扩增了CXCR4启动子(777 bp)和Rluc(1 997 bp)表达单元,通过测序和酶切鉴定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插入正确;穿心莲内酯作用于转染pFireRluc-CXCR4HEK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能够下调CXCR4启动子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穿心莲内酯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Jurkat细胞后,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urkat细胞表面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因此,穿心莲内酯能够影响CXCR4启动子活性,具有潜在的抗HIV-1的作用。

    2022年02期 v.38 36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同气道上皮细胞的病变特点及易感性分析

    金鑫;杨丽;张梅;余本莉;尚鲁俊;杨斌;崔玉霞;范丽;余福勋;叶芝旭;

    为了比较几种不同气道上皮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病变特点及易感性。采用RSV A2株感染Hep-2、A549、16HBE、BEAS-2B细胞后,奥林巴斯倒置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及空斑实验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结果显示RSV A2株感染Hep-2细胞后最早形成典型的合胞病变,A549细胞次之,16HBE及BEAS-2B形成病变的时间最晚。免疫荧光检测到RSV N蛋白表达特点与细胞病变特点一致。RSV A2在Hep-2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高,A549细胞次之,在16HBE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低。提示Hep-2、A549细胞对RSV具有高度易感性,以Hep-2最为敏感。而16HBE、BEAS-2B细胞对RSV感染不敏感,其中16HBE最不敏感。本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上皮细胞进行RSV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022年02期 v.38 37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血清对狂犬病病毒中和能力研究

    霍明赫;许炜迪;冯华超;刘婷芳;衣惠鑫;刘艳;涂长春;马继红;冯烨;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属成员(Lyssavirus)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全球99%以上人狂犬病是由该属主要成员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多样性明显增多,但是现有狂犬病疫苗对不同毒株(特别是新出现的毒株)免疫保护效果尚不清楚。为研究目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RABV街毒株是否具备交叉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通过制备不同进化群、不同宿主来源的3株街毒株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的细胞毒,分别对免疫过aG株和/或PM株狂犬病疫苗的23份人血清进行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实验,结果发现所有血清对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街毒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0.5IU/mL),表明上述2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3株RABV街毒株具有保护能力。

    2022年02期 v.38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与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的筛选与分析

    陈梦苹;崔晓兰;郭姗姗;

    筛选与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NP蛋白相互作用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抗流感病毒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将两张HuProtTM 20K芯片分别与实验组(NP蛋白)和对照组(灭活生物素)样本杂交孵育,扫描芯片读取数据。计算各位点的原始信号强度I(I=F635 Median/B635 Media)用于数据分析,并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筛选出芯片上两重复位点均满足Z-Score≥3的蛋白,即认为该蛋白与样本相结合。对NP样本特异性结合蛋白进行GO、KEGG分析,计算这些蛋白在各组内两原始信号强度的均值IMean及组间比值IMean_Ratio(实验组_vs_对照组),筛选出IMean_Ratio≥1.4的NP显著特异结合蛋白,将实验组显著特异结合蛋白导入Human proteome map、VirHostNet3.0数据库,在malacards数据库中检索Influenza,将得到的流感相关蛋白与显著特异结合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NP宿主蛋白176种,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是作为结合蛋白参与剪接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NP宿主蛋白显著富集到剪接体通路、内吞通路、抗原加工与呈递通路(P<0.05)。有5个显著特异结合蛋白同时参与到与流感最相关的两条通路中,这5个蛋白分别是RASAL3、PTK2、PSMC4、PSME1和CD80,其中,除蛋白RASAL3、CD80外,蛋白PTK2、PSME1和PSMC4在成人肺组织中皆有表达。查阅相关资料,蛋白PTK2已被证实可与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病毒的复制过程。后续可进一步展开实验,验证蛋白PSMC4、PSME1与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这两种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022年02期 v.38 385-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动物病毒研究论著

  • 致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的新型鹅细小病毒不同传代毒株基因组分析

    郝雪飘;王璐瑶;雷白时;张武超;苗天姿;庞洪泽;赵款;袁万哲;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而目前N-GPV的毒力关键基因位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将N-GPV(SD株)在SPF鸭胚上进行多次传代,对SD株F10、F20、F30、F40和F5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选择F50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F50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与喙长有明显差异,但F50感染组无典型临床症状,表明SD-F50的致病性明显降低;F50与F5序列分析显示,5'和3'的反向重复末端(ITR)中均有4个碱基突变和2个碱基插入,且突变位置相对应;在非结构蛋白Rep中有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结构蛋白VP中共有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综上所述,N-GPV SD株经过鸭胚连续传代后出现了毒力下降,并且病毒基因组序列也出现了规律性变化,这些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N-GPV毒力的关键位点,为N-GPV毒力关键位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v.38 394-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4株鸽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致病性分析

    裴育;孙雅丽;赵烨;张国中;薛佳;

    本研究对从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到的4株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进行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并进一步比较这些毒株对鸽子的致病性。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4株鸽NDV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后与GenBank上已登陆的所有鸽NDV毒株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比较分离株的毒力;通过病毒感染1月龄肉鸽,检测分离株对鸽子的致病性。结果显示4株鸽NDV毒株均属于ClassⅡ类基因Ⅵb亚型病毒,其中Pigeon/China/BJ2018株、Pigeon/China/TJ2017株和Pigeon/China/BJ2013株属于VIb/4bii f亚型,Pigeon/China/SD2012株属于VIb/4bii d亚型。4株病毒与目前国内鸽NDV流行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与鸡源经典疫苗株La Sota属于不同进化分支。对这四个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均为中等毒力毒株。4株病毒中,Pigeon/China/BJ2018株对1月龄肉鸽的致病性最强,通过肌肉注射途径攻毒后3d肉鸽开始表现临床症状,攻毒后第5d开始出现死亡,累计死亡率高达70%;剖检可见感染肉鸽气管有出血点、脾脏出血、肾脏苍白、十二指肠出血;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鸽脑组织损伤明显;组织病毒载量检测显示,病毒在脑和脾脏中大量存在,在脑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4株鸽NDV国内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和对鸽子的致病性,从中筛选出一株致病性较强的毒株作为疫苗检验强毒,对提高鸽新城疫的防控有积极意义。

    2022年02期 v.38 40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2 ]
  • 盐酸胍对口蹄疫病毒完整颗粒和空衣壳的影响

    陈晶;李昊洲;张韵;孙世琪;方守国;郭慧琛;杨玉莹;

    在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过程中,会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146S)和一定量的空衣壳(75S)。本试验研究了盐酸胍在不同时间和浓度下对口蹄疫病毒146S和75S的影响,并筛选出75S产量最高的条件。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透射电镜、特异性单域抗体包被的双抗夹心ELISA等方法对75S和146S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BHK-21细胞2 h时,加入4 mmol/mL的盐酸胍,75S产量比同时间下加入盐酸胍浓度为2 mmol/mL和8 mmol/mL时得到的75S含量高两倍,约为146S的三倍。本研究为定量口蹄疫病毒75S形态的免疫学方法建立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2022年02期 v.38 41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提高MDBK细胞中IBRV病毒滴度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缪宇杰;韩佩宇;戴晓峰;管政兵;

    加强病毒的繁殖可以帮助MDBK细胞生产更多的IBRV病毒用于生产灭活病毒疫苗。已证明低温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是一种依靠活性氧来实现MDBK细胞中病毒显著增殖的物理方法,可有效增强病毒的传播,其中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ieitis virus,IBRV)和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分别被用作模型所需病毒和细胞系。CAP被证明与病毒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在G2/M期阻止宿主细胞分裂增殖,降低细胞膜电位,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并诱导细胞选择性自噬。通过检测免疫相关蛋白表达,CAP被证明可以抑制病毒触发的免疫原性信号传导。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CAP触发了宿主资源对病毒繁殖的最大化,这有利于病毒疫苗的生产,并为在医疗和卫生领域应用CAP开辟了新的可能。

    2022年02期 v.38 42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VP2诱导PK-15细胞自噬的研究

    王晶;郭禹;赵云环;顾文源;刘涛;翟刚;张帅;王丙雷;左玉柱;范京惠;

    本研究在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诱导自噬的基础上,着重探究VP2蛋白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构建V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P2,将其转染至PK-15细胞,通过检测自噬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明确VP2蛋白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NA3.1-VP2真核表达载体,且SVA VP2基因在PK-15细胞中正常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P2蛋白显著上调LC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同时,自噬基因LC3、Beclin-1和ATG5转录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SVA VP2蛋白可诱导PK-15细胞自噬,且VP2蛋白与自噬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打下基础。

    2022年02期 v.38 4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一株水貂博卡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分析

    于永乐;姚延珠;张传美;秦志华;张洪亮;杨瑞梅;段笑笑;单虎;

    本研究旨在研究水貂博卡病毒(Mink bocavirus,MBoV)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特征。采用PCR对采自山东省境内水貂养殖场的85份水貂腹泻样品进行MBoV检测,挑选1份单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扩增,使用MegAlig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DNAMAN V6对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回文结构进行预测,应用MEGA V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腹泻样品中MBoV阳性率为3.5%(3/85),其中1份为MBoV单阳性,2份为MBoV与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双阳性。获得MBoV全基因序列1条(SDMBoV2020),全长5 252 bp;经分析,5'-和3'-UTR分别由98和145 bp短回文序列组成,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末端的茎环样结构;基因组含有3个ORFs,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P1以及结构蛋白VP1和VP2;SDMBoV2020与NCBI登录的MBoV参考毒株KU950356各编码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98.5%~99.0%;基于MBoV全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SDMBoV2020和参考毒株KU950356株同处于MBoV 1型基因群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2022年02期 v.38 439-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综述

  • HSV-1 UL6基因编码门蛋白的结构及功能

    宋迪;杨乔;汪铭书;程安春;

    门蛋白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衣壳装配和基因组包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病毒的复制有重要作用。本文就HSV-1 UL6基因编码的门蛋白进行阐述,具体介绍形成门蛋白多聚体的影响因素,门蛋白及其周边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以及其靶点药物的研究现状等,以期为研究门蛋白在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2期 v.38 448-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冠状病毒感染与内质网应激研究进展

    田丽平;冯冠榕;鲁会军;肖朋朋;李楠;金宁一;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蛋白质合成和翻译后修饰等过程,还参与调控了钙离子储存和脂类合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复制其遗传信息的同时也在合成大量病毒蛋白,造成未折叠/错误折叠蛋白堆积,进而增加内质网工作负担,诱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引起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如诱导细胞凋亡等,进而影响病毒复制。本文就冠状病毒感染与ERS及UP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新型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视角。

    2022年02期 v.38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翁文莲;王欢;宫晓倩;方守国;丁铲;廖瑛;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在分类上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其基因组长度约为25 000 nt~30 000 nt。反向遗传技术可以针对RNA病毒的基因组进行突变,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也是对毒力基因进行突变,构建减毒疫苗株的新型方法。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重组病毒疫苗的研发。本综述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克隆技术,分别是基于痘病毒载体、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和基于体外连接的反向遗传技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成功建立反向遗传系统的冠状病毒之一,本文对反向遗传技术在IBV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2022年02期 v.38 460-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的固有免疫应答: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

    张锦涛;梁子婷;董亮;

    21世纪初,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在内的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的暴发,冠状病毒尤其是能够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高致病性冠状病毒(HPCoVs)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HPCoVs不断出现的大背景下,阐明其致病机制并控制感染过程中的宿主免疫对抵抗病毒感染,避免过度反应至关重要。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多种天然免疫信号在冠状病毒感染过程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HPCoVs特征及其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的应答情况作一综述,借此探寻重症感染患者炎症反应旺盛的原因并解释其临床表现,为进一步探寻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2年02期 v.38 470-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动物模型与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张刚;王璞;孔云逸;蔡玉荣;李勇;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是由蜱传CCHFV(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病毒引起的严重出血性疾病,致死率在30%左右。由于缺乏合理的动物模型,治疗方案不能得到有效的评估,因此目前没有针对CCHFV的特定药物,使得CCHFV成为一个危害较大的病原。本文将分析CCHF的临床发病症状,在结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病例中CCHF的治疗方案,为未来CCHF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2期 v.38 479-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 临床试验中的流感通用疫苗研发进展

    刘泽;廖国阳;

    人类与流感病毒的斗争史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在人群抗体选择的压力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突变、重组等方式的进化和流行,在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下,人类的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和疫苗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对流感通用疫苗的研发成为流感疫苗研发的下一个征程,同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协作和科技发展。为此本文综述了近期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通用疫苗进行了分析,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38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宿主miRNA参与甲型流感病毒复制调控研究进展

    郭寿清;廖月姣;乔自林;王家敏;李倬;刘振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流感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严重病例,其中29万~65万病例死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研究发现宿主细胞中存在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应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miRNAs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流感病毒感染、复制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宿主细胞miRNA对流感病毒复制调控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的miRNA具体的调控机制进行系统地归类总结后发现: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PB1、PB2、NA、NP、M1基因是宿主miRNA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主要靶基因,而在间接调控过程中宿主miRNA主要作用在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三条流感病毒应答信号途径中,以上发现将更有助于全面理解宿主miRNA对于流感病毒调控网络和宿主细胞与流感病毒的互作机制。

    2022年02期 v.38 494-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猪塞内卡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陶倩;曹飞;彭珂楠;朱玲;徐志文;

    2014年以来,巴西、美国、中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相继暴发了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疫情,且流行范围呈扩大趋势,SVA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SVA病毒蛋白结构功能、入侵机制、适应性免疫反应及免疫逃逸等方面对SVA相关病原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猪SVA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疫苗研发提供帮助。

    2022年02期 v.38 50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2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 ]

信息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病毒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病毒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基础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2022年02期 v.38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

    <正>期刊名称:病毒学报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学科类目:基础医学研究层次:基础研究CN/ISSN:CN 11-1865/R ISSN 1000-8721

    2022年02期 v.38 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202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表

    <正>~~

    2022年02期 v.38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

    <正>(2018年12月25日修订)《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721,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 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版单位是《病毒学报》编辑部。《病毒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刊载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类病毒、朊病毒以及新病毒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栏目有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评述、综述以及简讯等。

    2022年02期 v.38 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