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xinwenxiangqing xinwenxiangqingnew
《病毒学报》专题组稿:中医药抗病毒研究
2025-06-09      《病毒学报》编辑部

《病毒学报》专题组稿:中医药抗病毒研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抗病毒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抗病毒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从流感到新冠疫情,中医药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抗病毒研究的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病毒学报》特推出中医药抗病毒专题,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展示中医药抗病毒的最新成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智慧

专题重要

  中医药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医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为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中医药抗病毒研究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本期专题将围绕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机制探索、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展开,为中医药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全面展示的平台

征稿方

  本专题欢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的论著、综述、短篇论著、述评等稿件投稿。稿件需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并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后发表。

1. 中医药抗病毒的机制研究

2. 中医药抗病毒的新药研发

3. 中医药抗病毒的药理学研究

4. 中医药抗病毒相关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5. 中医药抗病毒的多组学研究

6. 中医药在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临床应用

7. 中医药抗病毒的国际研究进展

8. 中医药抗病毒的防控策略与政策建议

 

本专题拟于2025年在《病毒学报》期刊出版,诚邀各位专家学者投稿。欢迎来稿!

  

 

专题特邀主编简

 

本期专题特邀以下两位专家担任该专题主编

 

崔晓兰研究

  崔晓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

  崔晓兰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在本领域承担完成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多项;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北京市重大创新药物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等多项课题。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防治SARS专项”及“中药防治禽流感专项”;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项”、科技部防治新冠病毒肺炎中药筛选及评价多项。在中医药抗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鹿振辉主任医师

  鹿振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兼科技处处长、呼吸学科带头人。他是全国名老中医邵长荣、国医大师晁恩祥及刘嘉湘的学术传承人,先后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 中医药创新团队等。兼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主委等。

  鹿振辉主任医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中医药在抗病毒、抗耐药菌感染、慢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他在流感、新冠、耐药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负责人承担2030“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自然4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重点/重大项目各1项、国家中管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1;作为PI带队完成国家重大专项4(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自然17项、省部级20余项;发表论文151篇,其中高质量SCI论文26;牵头指南标准3项、参编指南标准10余项、教材著作10余部;获相关科技奖项9项,新药专利7项,推进转化4项。

 

专题特邀主编助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孙静副研究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张少言助理研究员

 

投稿信

《病毒学报》主页及投稿网址:https://publish.cnki.net/bdxb

《病毒学报》编辑部电话:010-63536460(办公)
E-mail: bjb@bdxb.net.cn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