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植物病毒研究论著

侵染宁波雪菜的芜菁花叶病毒和芸薹黄化病毒分子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王琳;彭茹;汪红菲;胡伋;王洁;毕继安;孟秋峰;陈剑平;燕飞;郑红英;

采用高通量测序及RT-PCR从宁波地区表现花叶、黄化的雪菜病株上鉴定到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 BrYV)复合侵染。分别设计TuMV和BrYV特异性引物结合RACE技术扩增了2种病毒雪菜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uMV-XC分离物与我国番红花上鉴定的TuMV-SAS1分离物(LC537534)核苷酸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7.4%,而BrYV-XC分离物与我国江苏油菜上鉴定的BrYV-lnc分离物(ON804808)核苷酸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揭示TuMVXC分离物属于TuMV的World-B组成员,而BrYV-XC分离物可归为BrYV-B基因型成员。对宁波地区田间种植雪菜的RT-PCR检测表明TuMV和BrYV是侵染宁波地区雪菜的主要病毒种类。

2025 年 04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2170145),题目:FLA34与芜菁花叶病毒编码6K2蛋白互作抑制病毒侵染的机制研究;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号:CARS-24-C-04),题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项目号:2021Z106),题目:特色蔬菜病虫灾变机制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下载次数: 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呼吸道病毒研究专题论著

重组鸡α干扰素对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中感染增殖的抑制作用

何兰;赵俊;俞俊岭;罗婉蓉;周雪;方惟希;何军;

为评估重组鸡α干扰素对不同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中感染增殖的抑制作用,将重组鸡α干扰素梯度稀释为高、较高、中等、低四个不同浓度,各浓度按照“先给药再攻毒”、“同时给药和攻毒”、“先攻毒再给药”三种不同方式,对适龄SPF鸡胚进行给药和接种H10N5、H9N2、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同时设置药物对照和病毒对照。通过检测鸡胚尿囊液各亚型AIV凝集红细胞效价的变化,评价重组鸡α干扰素对不同亚型AIV感染和增殖的抑制效力。结果在100EID50病毒剂量下,“先给药后攻毒”方式有抑制各亚型病毒在鸡胚中感染和增殖的作用,且感染抑制比和血凝效价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给药和攻毒”方式对H9N2、H6N6亚型AIV感染有抑制作用,对H10N5亚型AIV感染无抑制作用,但能显著降低病毒凝集效价。“先攻毒后给药”方式均不能阻断各亚型AIV感染,但低药物浓度就能显著降低H6N6亚型AIV凝集效价(P<0.01),而H10N5亚型AIV在中等药物浓度、H9N2亚型AIV在高药物浓度中凝集效价有显著降低(P<0.05)。表明“先给药后攻毒”能在鸡胚中显著抑制H10N5、H9N2、H6N6亚型AIV感染,“同时给药和攻毒”能抑制部分感染和增殖,“先攻毒再给药”不能阻止感染,但高浓度药物亦可抑制病毒增殖。本研究为今后干扰素在预防、治疗AIV感染的应用提供了相关实验根据。

2025 年 04 期 v.41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项目号:2022YFE0110100),题目:聚集性场所空气中多种病毒在线探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SKLID2021KF04),题目:基于模块化点击化学库的抗流感病毒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下载次数: 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信息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正>《病毒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病毒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基础医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

2025 年 04 期 v.41 ;
[下载次数: 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病毒学报》征稿简则(2018年12月25日修订)

<正>《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8721,国内统一刊号:CN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2025 年 04 期 v.41 ;
[下载次数: 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25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表

<正>~~

2025 年 04 期 v.41 ;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动物病毒研究论著

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

李法昊;李家辉;王梦翔;张宜娜;陈静;夏平安;

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通过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20日龄健康仔猪,结合病毒载量检测(RT-PCR/RT-qPCR)、中和抗体效价分析(ELISA)、细胞因子动态监测(RT-qPCR)及Th1/Th2分型检测(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系统评估了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特征。结果显示,感染后病毒血症呈现双峰模式(14d和35d),中和抗体延迟至35d出现,42d达峰值后下降。促炎因子IL-1β在感染后第7d显著升高,TNF-α则在感染后第14d上调;抑炎因子(TGF-β、IL-10)在感染后第14d升高,并在感染后第28d达到峰值;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在感染后第7d和第28d时表达量显著提高,LAG-3在感染后第14d检测到上调,随后表达量虽有下降但仍为上调。血液中Th1/Th2分型比例随着感染时长的变化在不同仔猪个体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但均具有明显的分化漂移现象。本研究揭示了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引起猪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这种特征阻碍了PRRSV有效疫苗的研发。

2025 年 04 期 v.41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号:2022YFD1800304),题目:PRRSV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号:232102110118),题目:基于LAMP技术的PRRSV快速检测体系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次数: 3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述评

基于“六全一关联”框架的病毒变异全景图构建与应用

王佶;陈操;

病毒变异不断改变病原体特性,对疫苗、抗病毒药物及防控策略构成严峻挑战。尽管高通量测序及GISAID、GenBank等国际数据库提供了丰富数据,但现有研究仍局限于局部或单一变异特征的分析,缺乏跨时空、多维度的系统解析。为此,本文基于“六全一关联”框架构建了病毒变异全景图,通过整合基因组、变异位点、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临床信息与数据来源,实现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变异全貌的精准刻画,为疫苗研发、流行趋势预测与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该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多维信息高效关联。展望未来,全景图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及实时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即时更新、自动预警与动态策略调整,进一步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防控与健康安全事业的发展。

2025 年 04 期 v.4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号:2023YFC2306000),题目:重要病毒变异规律和预测预警研究~~
[下载次数: 3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兽共患病毒病—痘病毒研究专题_论著

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1.2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杨云凤;常慧慧;冯秋媛;田峥;邵晓龙;罗逸青;郭小腊;陈国华;景志忠;陈轶霞;

痘病毒编码多种能够操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的蛋白。研究表明,鼠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通过与Skp1互作抑制NF-κB通路。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ORF141.2与鼠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存在类似的结构,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还未见报道。为了明确ORF141.2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了ORF141.2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ing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ORF141.2对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及ORF141.2与Skp1的共定位情况;最后采用Co-IP技术验证了ORF141.2与Skp1是否互作。结果表明,锚蛋白ORF141.2可以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锚蛋白ORF141.2不影响IKKα和IκBα的磷酸化,但阻止p-IκBα的降解和p65的入核;锚蛋白ORF141.2与Skp1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存在互作关系。锚蛋白ORF141.2通过与Skp1互作调控p-IκBα的降解和p65的入核,从而调控NF-κB信号通路。

2025 年 04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32260874),题目:羊痘病毒RINGfinger蛋白对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下载次数: 5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类病毒综述

重组蛋白疫苗呼吸道黏膜佐剂的种类和研究进展

胡宏俏;江洁;曹蕾;李海;张燕;

呼吸道黏膜佐剂能够增强重组蛋白疫苗在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应答,是近年来疫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黏膜佐剂主要包括聚合物类、细菌毒素类、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类、细胞因子类和小分子多肽类等,它们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重组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黏膜佐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抗原的摄取与呈递、激活先天免疫应答、诱导黏膜免疫部位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不同作用机制的黏膜佐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免疫效果。本研究对常见的呼吸道黏膜佐剂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安全有效的呼吸道黏膜疫苗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以期促进呼吸道黏膜佐剂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2025 年 04 期 v.41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项目号:2022YFC2305600),题目: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性鼻喷Ii-key多肽疫苗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号:L222122),题目:HRSV亚单位疫苗粘膜佐剂的筛选及保护机制的研究~~
[下载次数: 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动物病毒研究论著

猫上呼吸道疾病四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惠宇韬;胡文佳;孙亚琪;于永乐;杨海燕;薄惠文;马清霞;张传美;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四重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用于鉴别和诊断猫上呼吸道疾病(Felin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FURTD)中四种常见的病原。针对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的VP1基因、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1,FHV-1)的TK基因、衣原体(Chlamydophila felis,C.felis)的OmpA基因和支原体(Mycoplasma felis,M.felis)的16s rDN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采用矩阵法优化引物探针的浓度和退火温度;根据优化好的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验。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28份猫上呼吸道感染样本,并对检出的结果做病原感染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能特异性检出FCV、FHV-1、C.felis、M.felis,其他病原均未检出。FCV、FHV-1、C.felis的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M.felis的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均<2%。128份有上呼吸道症状的拭子中,有76份样本存在混合感染,占比59.38%,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构成主要感染模式,表明猫上呼吸道病原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要特征。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四种病原的鉴别诊断和早期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 年 04 期 v.41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号:2024TSGC0166)资助,题目:海洋源功能性宠物食品研发与应用示范~~
[下载次数: 1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