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tupian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PRRSV类NADC30毒株分离鉴定及Marc-145细胞适应性分子特征分析

周昊然;苏潼键;张路捷;孙杨杨;孙海凤;费中杰;白娟;姜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因其高度的遗传变异,导致防控困难,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分离获得3株PRRSV类NADC30毒株LY2307、QJ2306和YT2307,其中LY2307可感染Marc-145细胞,QJ2306和YT2307不感染Marc-145细胞。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3株病毒与PRRSV NADC30毒株基因同源性最高,达91.0%~91.6%,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显示,3个分离毒株与NADC30毒株位于同一分支,Nsp2蛋白均具有NADC30毒株“111+1+19aa”的缺失模式,GP5蛋白中多个抗原表位存在氨基酸突变。基因重组分析显示,LY2307和QJ2306为NADC30分别与VR-2332和JXA1的重组病毒。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毒Marc-145细胞适应性分子特性,结果显示PRRSV GP2a第78、97和98位氨基酸、GP3第18位氨基酸和GP4第57位氨基酸可能为影响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的关键位点。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3个PRRSV分离毒株均属于类NADC30毒株,但其基因来源、分子特征和细胞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加强我国PRRSV流行毒株监测及其分子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该病防控和新型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年 期 ;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腺病毒受体及复制相关宿主因子研究进展

经玲;林颖;朱云;雷晓波;谢正德;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是一种引发多种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因其高传染性、在高度密闭、拥挤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暴发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HAdV的入侵依赖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这些受体在病毒附着和入侵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宿主细胞内的多种因子在病毒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功能,包括病毒基因组转录、翻译、复制,以及子代病毒的组装。这些宿主因子涉及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免疫调控等多个细胞生命过程。本文综述了HAdV入侵所依赖的宿主受体及病毒复制相关的关键宿主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对HAdV致病机制的理解,并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年 期 ;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王楚玢;于孟斌;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是引起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病原体,尚缺乏可供推广的有效疫苗。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合适动物模型的出现大大加速了CCHFV疫苗的开发,本文介绍了一系列潜在的CCHFV疫苗的研究进展,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该领域目前的障碍和发展。

年 期 ;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复制型慢病毒检测用HIV弱毒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房恩岳;常宇桐;何畦嘉;胡孔新;

慢病毒载体因其在多种分裂和非分裂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的优势,已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因同源或非同源重组产生复制型慢病毒(Replication-competent lentivirus,RCL),带来潜在安全性风险。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对HIV-1 NL4-3株进行改造,删除辅助蛋白基因(Vif、Vpr、Vpu和Nef),并插入NanoLuc荧光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遗传稳定的HIV弱毒株NL4-3-dA-NLuc。HIV-1 p24抗原检测、滴度测定及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均显示病毒拯救成功。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弱毒株保留了母本病毒的CXCR4感染嗜性,但复制能力显著降低。在连续传5代后病毒基因组未突变,表现出良好遗传稳定性,且传代细胞可见明显细胞病变效应,可稳定检测到HIV-1 p24抗原及NanoLuc报告基因表达。RCL检测感染灵敏度验证实验显示,NL4-3-dA-NLuc株作为阳性对照病毒的RCL最低检测限为5TCID50。本研究为RCL检测方法的优化提供了一种遗传稳定且定量灵敏的阳性对照病毒,为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望推动国内RCL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和广泛应用。

年 期 ;
[下载次数: 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培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吕涵潇;董婕;史海月;张曙霞;甄维;周为民;李杰;王涛;赵丰泽宽;仲松超;王衍海;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公共卫生、科学研究、防病治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运行管理关乎国家安全。随着实验室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对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日渐增高,人员培训则是保障人员能力的基础。结合当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培训的现状和现实需求,本文设计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培训系统构建策略,以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实验室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实操能力和运维水平,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年 期 ;
[下载次数: 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侵染宁波雪菜的芜菁花叶病毒和芸薹黄化病毒分子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王琳;彭茹;汪红菲;胡伋;王洁;毕继安;孟秋峰;陈剑平;燕飞;郑红英;

采用高通量测序及RT-PCR从宁波地区表现花叶、黄化的雪菜病株上鉴定到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 BrYV)复合侵染。分别设计TuMV和BrYV特异性引物结合RACE技术扩增了2种病毒雪菜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uMV-XC分离物与我国番红花上鉴定的TuMV-SAS1分离物(LC537534)核苷酸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7.4%,而BrYV-XC分离物与我国江苏油菜上鉴定的BrYV-lnc分离物(ON804808)核苷酸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揭示TuMVXC分离物属于TuMV的World-B组成员,而BrYV-XC分离物可归为BrYV-B基因型成员。对宁波地区田间种植雪菜的RT-PCR检测表明TuMV和BrYV是侵染宁波地区雪菜的主要病毒种类。

年 期 ;
[下载次数: 1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

李法昊;李家辉;王梦翔;张宜娜;陈静;夏平安;

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通过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20日龄健康仔猪,结合病毒载量检测(RT-PCR/RT-qPCR)、中和抗体效价分析(ELISA)、细胞因子动态监测(RT-qPCR)及Th1/Th2分型检测(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系统评估了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特征。结果显示,感染后病毒血症呈现双峰模式(14d和35d),中和抗体延迟至35d出现,42d达峰值后下降。促炎因子IL-1β在感染后第7d显著升高,TNF-α则在感染后第14d上调;抑炎因子(TGF-β、IL-10)在感染后第14d升高,并在感染后第28d达到峰值;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在感染后第7d和第28d时表达量显著提高,LAG-3在感染后第14d检测到上调,随后表达量虽有下降但仍为上调。血液中Th1/Th2分型比例随着感染时长的变化在不同仔猪个体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但均具有明显的分化漂移现象。本试验揭示了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引起猪机体免疫失衡的免疫学特征,这种特征阻碍了PRRSV有效疫苗的研发。

年 期 ;
[下载次数: 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六全一关联”框架的病毒变异全景图构建与应用

王佶;陈操;

病毒变异不断改变病原体特性,对疫苗、抗病毒药物及防控策略构成严峻挑战。尽管高通量测序及GISAID、GenBank等国际数据库提供了丰富数据,但现有研究仍局限于局部或单一变异特征的分析,缺乏跨时空、多维度的系统解析。为此,本文基于“六全一关联”框架构建了病毒变异全景图,通过整合基因组、变异位点、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临床信息与数据来源,实现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变异全貌的精准刻画,为疫苗研发、流行趋势预测与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该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多维信息高效关联。展望未来,全景图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及实时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即时更新、自动预警与动态策略调整,进一步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防控与健康安全事业的发展。

年 期 ;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1.2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杨云凤;常慧慧;冯秋媛;田峥;邵晓龙;罗逸青;郭小腊;陈国华;景志忠;陈轶霞;

痘病毒编码多种能够操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的蛋白。研究表明,鼠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通过与Skp1互作抑制NF-κB通路。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ORF141.2与鼠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存在类似的结构,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还未见报道。为了明确ORF141.2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了ORF141.2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ing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ORF141.2对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及ORF141.2与Skp1的共定位情况;最后采用Co-IP技术验证了ORF141.2与Skp1是否互作。结果表明,锚蛋白ORF141.2可以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锚蛋白ORF141.2不影响IKKα和IκBα的磷酸化,但阻止p-IκBα的降解和p65的入核;锚蛋白ORF141.2与Skp1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存在互作关系。锚蛋白ORF141.2通过与Skp1互作调控p-IκBα的降解和p65的入核,从而调控NF-κB信号通路。

年 期 ;
[下载次数: 3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5’UTR基因的牛肠道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陆泳锟;张德雄;王晓虎;陈晶;黄元;马惠海;李学泓;陈翔宇;黄淑坚;王刚;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高效检测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BEV流行毒株5’UTR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以BEV阳性核酸5’UTR基因序列构建的标准质粒为模板,采用矩阵法对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及绘制标准曲线,同时进行灵敏性、重复性及特异性验证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重组质粒标准品模板浓度为4.05×102~4.05×109copies/μ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78,线性方程斜率为3.4537,扩增效率为94.7%,最低检测限度为4.05×102copies/μL,比常规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0倍;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8%;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轮状病毒(Rotavirus,R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和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检测方法对牛场采集的36份腹泻牛的粪便样品和24份肛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44%(34/36)和91.67%(22/24)。经试验验证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重复性及特异性,可应用于牛常规临床样本中BEV的鉴别诊断,为BEV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年 期 ;
[下载次数: 8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