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鲁荣光;武婧;白雪;刘维全;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被WHO判定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 disease),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自SARS-CoV-2出现以来,病毒溯源和中间宿主等问题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虽然只有约2%的感染者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但科学家普遍认为SARS-CoV-2是一种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病毒的跨种属传播十分困难,而且往往会引起新宿主的高病死率,但SARS-CoV-2被发现以来,表现出对人类机体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性,具有传播能力强和病死率较低的特性,这与之前发现的引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大多数病毒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SARS-CoV-2的病原学,功能受体和基因组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ARS-CoV-2的溯源提供新的视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趋势预测
颜铭江;董一鸿;贾香恩;郑海阳;辛宇;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全国各地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大力开展疾病救治和防疫工作。本文收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预测疫情走向。传统SEIR模型中仅考虑病例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病例具有传染性而潜伏者无传染性;事实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医院中隔离无法对外界易感人群造成感染,有研究表明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染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改进的传染病传播模型—ISEIR,将患者分为未收治的发病患者(具有传染性)和已收治的确诊患者(不考虑传染性),并考虑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以历史数据动态拟合模型参数,来摆脱固定参数的局限性。在数据预处理中根据每日有效再生数的概率分布将2020年2月12至14日这三天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预处理,摊入到前期数据中。疫情分成全国(湖北省外)和湖北省两大区域分别进行探讨,通过新模型ISEIR预测今后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并计算每日的有效再生数变化。结果显示,湖北省的有效再生数从3.108逐渐降低,2020年4月19日所有患者将全部治愈出院,累计确诊患者为66 487人;全国(湖北省外)的初始有效再生数为1.929,小于湖北省,2020年3月26日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累计确诊患者13 270人。从结果中可以发现,在严格的防控措施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抑制,验证了目前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但仍需要防止复工潮引起的疫情反弹。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治疗药物体内外研究及药物研发进展
宋杲;成梦群;魏贤文;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新病毒暂定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是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MERS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发现的一种具有高传染性且可以引起重症呼吸道疾病的新型病毒,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本文结合临床治疗、体内外的研究对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及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2019-nCoV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谢茜;伍政宇;舒跃龙;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武汉暴发,随后疫情迅速蔓延,扩散至中国其它各省市。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SARS-CoV和MERS-CoV近缘但有较大区别,尤其是刺突蛋白(Spike,S),根据序列相似性推断可能来源于蝙蝠,使用与SARS-CoV相同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Ⅱ,ACE2)受体进入细胞,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和疫苗是疫情防控的挑战。
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石明;沈宇清;埃博拉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90%,并且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或者是治疗手段。面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挑战,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病毒学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科学研究对于开发病毒疫苗以及新型治疗药物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本综述拟就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COVID-19疫苗的研究进展
陈静;李波;申硕;范亚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阻止COVID-19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国内外多家机构开展了COVID-19疫苗的研究,包括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不同类型,并取得了快速进展。本文对COVID-19疫苗的类型、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策略及应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
季倩婷;尚浩天;施泽灿;郑天宇;姚佳薇;姜世勃;张娜茹;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传播,扎实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全球COVID-19疫苗的研发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同类型的疫苗齐头并进,多种技术路线的疫苗被投入紧急使用。然而,SARS-CoV-2变异株频频出现,现有的疫苗对变异株的保护效力究竟如何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综述从COVID-19疫苗的技术路线、优缺点、实验室研究结果、临床应用和对变异株的保护效力等方面分别阐述DNA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mRNA疫苗,期望为应对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株)的COVID-19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科学基础。
H7亚型禽流感病毒概述
朱闻斐;高荣保;王大燕;杨磊;朱云;舒跃龙;自2002年以来,全球报道的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超过100人,波及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由结膜炎至轻微的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炎。2013年3月31日,中国报道了上海市和安徽省两地共3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死亡病例。由于从家禽中分离到的H7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增加,而且H7亚型AIVs感染人所导致的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该亚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H7亚型AIVs的认识,并要加强人群和动物中流感病毒的持续监测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以应对可能由于H7亚型AIVs引起的流感大流行。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研究进展
冯晔囡;宋洋;王世文;陈操;许文波;截至2021年5月11日,基于Pango命名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变异变迁将其划分为1 281种亚型或分支。而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变异直接影响病毒的生物学功能。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SARS-CoV-2的S蛋白发生氨基酸突变,特别是受体结合区或单克隆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突变引起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改变以及部分免疫逃逸等。世界卫生组织将重要变异株划分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和"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其中,VOC有4个,分别是VOC202012/01、501Y.V2、P.1和B.1.617;VOI有6个,分别是CAL.20C、P.2、B.1.526、B.1.525、B.1.616和P.3。一些氨基酸突变在多个VOC和VOI病毒株中交叉出现或同时出现,E484K/Q等重要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部分免疫逃逸导致全球现有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但现有新冠疫苗对VOC和VOI变异株仍然有效。本文通过对SARS-CoV-2变异株流行概况及S蛋白重要氨基酸突变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为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防控和二代疫苗的研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COVID-19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张书晴;安树;黎孟枫;何振健;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后被证实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20年2月11日WHO将该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此后,疫情蔓延至全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COVID-19。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d,多为3~7d,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目前尚无针对该疾病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COVID-19进行综述,希望对疫情防控、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